
■ 丁吉祥
“这是双工位焊接工作站,从2023年开始,我们不仅实现了将两道焊接工序合为一道工序,提高工效1倍以上,而且还实现了人机分离,从根本上保证了操作者的人身安全。”3月18日,在长春一东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长春一东零部件公司)的生产现场,公司生产与安全保障管理部副部长王如义介绍说。
“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讲起安全生产的事,王如义说得头头是道。据王如义介绍,长春一东零部件公司自2005年5月投产以来,始终将安全生产放在首位,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织密安全生产“责任网”,构建安全生产“防火墙”,实现投产20周年安全生产“零事故”的目标,为该公司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多年来,长春一东零部件公司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将安全生产责任细化到每个岗位、每个职工。同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培训和应急演练,不断提升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长春一东零部件公司建立常态化隐患排查治理机制,每天,班组长、生产大班长、安全员都要对安全生产进行巡回检查,对于发现的安全隐患用手机拍下图片后通过流程进行上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实行闭环管理,确保整改到位。每月,该公司都要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检查,形成常态化的管理机制。同时,为鼓励职工积极参与安全隐患排查,建立安全隐患举报奖励制度,形成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的良好氛围。
“每天的‘班前会’,我都要讲安全生产工作,结合有关案例对班组成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班组成员在开工前都要对设备进行‘点检’,只有确保设备处在正常的情况下才能开工生产。”公司手动泵班班组长吴昊说。
“每名职工的手机里都有一个‘钉钉’培训模块。”在现场的通道,王如义拿出手机为笔者演示在钉钉网上如何观看安全生产方面的培训课程,上面有各种警示案例。每天职工都会利用业余时间观看,自觉接受安全生产教育,提高安全生产意识。
近年来,长春一东零部件公司特别注重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生产,在安全生产设施设备的升级改造上舍得投入。引进智能化生产线,实现关键工序的自动化操作,减少人工操作带来的安全隐患。安装智能监控系统,对生产现场进行24小时实时监控,以便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在双工位焊接工作站旁,王如义介绍说,焊接是长春一东零部件公司生产的关重工序,以前,操作者都是在半封闭的工作间里手工焊接缸筒和油管。操作者在焊接的强光刺激下长期工作,既会影响身体健康,还容易出现机械伤人的情况。从2023年开始,公司通过自动化改造,将半封闭的工作间全封闭起来,建成焊接工作站,用机器人代替人进行操作。工作时,操作者走出工作站,自动门就会降落下来,操作者在工作站的外面用手轻轻触动按钮,给机器人下达指令,机器人就会按照工艺操作流程焊接产品件。“建立焊接工作站,实行人机分离,用机器人代替人工操作,焊接的产品件质量好、工作效率高,而且人身又安全,可谓一箭三雕。”操作者孙晓光高兴地对笔者说。
长春一东零部件公司积极开展安全文化建设,通过悬挂安全标语、张贴安全海报、举办安全知识竞赛等形式,开展安全生产月等活动,营造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营造安全生产“软环境”。同时,将安全生产纳入公司绩效考核体系,与职工的薪酬待遇挂钩,进一步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
“每次节假日后开工的第一课就是讲安全,安全永远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并落实在行动中的话题。冲刺今年首季‘开门红’,前提就是要把好‘安全门’。”王如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