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森:对中国经济当前
和未来发展的三个判断
在25日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高端对话:中国改革与经济前瞻”分论坛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彭森分享了他对中国经济当前和未来发展的三个判断。
其一,中国经济目前已重新步入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他指出,此前,中国经过三年疫情冲击,面临的国际环境复杂严峻。中央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超常规、逆周期的宏观政策予以应对,特别是去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了一揽子增量政策,为经济注入更多动能。随着政策落实,中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其二,中国在2020年提出,到2035年中国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这意味着,到2035年中国经济总量要翻一番。考虑到目前汇率的一些变化,到2035年中国经济GDP总量可能要达到250万亿元人民币左右,平均每年要实现4.73%的增长,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要稳住经济增长,防止和遏制经济下行趋势,才能完成2020年提出的这一目标。
其三,改革开放仍是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量。
他指出,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来增强发展内在的动力。《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作出了系列重要决定,具体举措有300多项,其中经济体制改革占据较大比重。因此,全面深化改革应该以经济体制为重点,要注重以经济体制改革突破制约生产力发展的藩篱,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刘亮)
青藏高原首张
绿色算力网在青海建成
记者26日晚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青海有限公司获悉,青海省“算电协同”示范基础性重点工程——青藏高原首张绿色算力网日前建成投运。截至目前,青海电力总装机突破7100万千瓦,清洁能源、新能源装机占比分别达94.6%、70%。2024年,青海成为全国首个绿色算电协同试点省。(吴敏)
全球最大直径
土压平衡-双护盾组合式
隧道掘进机下线
3月26日,全球最大直径土压平衡-双护盾组合式隧道掘进机“强基号”在湖南长沙下线。该设备最大开挖直径达12.68米,整机长107米,总重量3500吨,是一台超大直径双护盾隧道掘进机。 针对隧洞软硬不均、软硬交替等复杂地层情况,“强基号”采用“土压盾构-双护盾隧道掘进机”共存双模设计,创造性解决复杂地层掘进难题,提升隧道掘进机整体施工效率;同时,搭载智能掘进系统与超前地质预报系统,进一步提高掘进机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向一鹏)
总投资479.4亿元
重庆枢纽港产业园
68个重点项目签约开工
重庆枢纽港产业园重点项目2025年第一次集中签约开工活动25日举行,共有68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开工,总投资479.4亿元。
此次集中签约开工项目中,签约项目44个,总投资354.2亿元;开工项目24个,总投资125.2亿元,主要涉及先进材料、先进成套装备、现代物流与供应链服务、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
重庆枢纽港产业园是重庆大力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标志性项目,经过一年努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产业项目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截至目前,重庆枢纽港产业园累计集中签约开工218个项目,总投资1813.1亿元。(景诗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