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19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沙石:飞行技术与行业发展的双重推进者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周丽

沙石,一位资深的民航飞行员,亲历了中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从世界第三跃居第一的黄金期,其职业轨迹深度嵌入行业数字化转型进程。如今他在圆通货运航空有限公司担任责任机长,为中国民航技术创新的提供助力。从2006年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技术专业开始,他便在飞行实操和技术研发的道路上不断深耕。沙石的职业轨迹展现了中国民航行业人才发展的缩影,他的成长与中国民航行业的进步紧密相连。

早在2006年,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沙石便进入上海航空有限公司,担任副驾驶。他积累了大量飞行经验,飞行时间逐渐累积超过1万小时,并晋升为责任机长。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他对飞行技术精益求精,逐步引发了他对航空科技的深刻思考。沙石的职业发展不仅见证了中国航空业的飞速发展,也正是得益于国家对民航事业不断投入与支持的政策环境。

进入技术研发领域后,沙石的视野逐渐扩展至飞行技术的创新,他并不满足于传统飞行的操作范畴,而是从实际需求出发,致力于解决飞行安全、效率与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行业难题。随着中国民航行业不断扩大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沙石开始集中精力,推动航空技术的自主创新。他的成果不仅符合国家对航空技术发展的战略方向,更成为中国民航技术自主化的重要实践。

 

技术创新与中国民航发展的

同步推进

近年来,沙石在飞行技术的创新研究中逐渐占据了领先位置。他的一系列技术成果,尤其是在飞行操控系统和模拟训练领域的突破,正好与中国民航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相契合,推动着整个行业的进步。例如,“空天一体化座舱生态自适应智能平衡管控平台V1.0”,就是一个典型的沙石技术创新成果。该平台通过分析超过1.2万份飞行操作记录,建立了28类典型工况模型,能够根据实时数据自动优化飞行座舱设备的能耗分配。通过这一系统的应用,货机单次航程的冗余电力消耗成功减少了12%,为航司节省了大量运营成本。

这一创新成果的核心在于数据驱动的研发模式,这种模式不仅为中国航空企业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工具,也为行业提供了一个新的数字化转型路径。沙石的技术创新与中国民航局提出的“智慧民航建设路线图”中的“人机协同”目标不谋而合。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在2024年发布的报告中提到,中国在航空数字化技术领域的投资增速已经超过全球平均水平的1.7倍,而沙石的研发成果正是中国航空数字化转型浪潮中的一个很有价值的成果。

此外,沙石的技术创新不仅针对当前技术瓶颈,还结合了行业发展的未来需求。随着全球航空业面临碳排放新规以及后疫情时代货运需求激增的双重挑战,沙石的技术成果恰好切入了这两个维度。比如,全息导航系统和智能管控平台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航程燃油消耗3%5%;而基于混合现实(MR)技术的飞行操控智能实训系统,则通过虚拟化训练缓解了飞行员短缺的压力,为民航飞行员的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技术创新的实践价值与行业前景

沙石的技术创新不仅为中国民航企业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还为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可行的技术路径。例如,他研发的“智慧航训全动飞行模拟机视景超感交互系统V1.0”便采用了模块化架构设计,成功实现了“轻量级”技术改造。这一系统能够与原有模拟机硬件兼容,极大地缩短了升级周期,某中部地区货运航空公司仅用两周时间便完成了该系统的改造。这一技术创新为中国中小型航空公司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也彰显了沙石在推动行业技术普及方面的价值。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教授李明指出:“沙石的实践证明,资深飞行员的经验沉淀与技术创新的结合,能产生独特的行业推动力。这种‘内生型创新’模式,对我国航空技术自主化具有战略意义。”沙石的技术创新,不仅在产品层面取得了突破,更在行业层面推动了技术的自主发展,这对于中国民航业走向自主可控的技术道路具有深远影响。

在国内航空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飞行员在技术研发中的深度参与,成为沙石技术探索中的一大亮点。在波音787机队规模突破500架、国产C919逐步加速商业运营的当下,中国民航业对自主技术标准的需求愈加迫切。沙石的技术成果正是响应这一需求的产物,他的创新不仅为行业提供了实用的工具,还为中国航空业的技术自主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总结与展望

随着全球航空业在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不断前行,沙石作为行业中的精英,不仅凭借自身的飞行经验为行业做出了贡献,还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了民航行业的发展。展望未来,沙石将继续在飞行技术和航空科技创新领域开辟新的天地,他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无疑为中国民航业的自主创新和全球竞争力的提升作出了贡献。在飞行员与技术专家的双重身份下,沙石所展现出的行业价值,必将在航空领域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