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海亮
在科幻作品中,冷冻人体以求未来的桥段屡见不鲜,这也使得液氮罐——一种用于冷冻人体或生物样本的设备,成为许多人熟悉的存在。虽然这一情节通常出现在科幻故事中,但在现实生活中,液氮罐的作用是非常实际和重要的。它广泛应用于生物样本的低温储存,是科研、临床试验、基因研究、细胞治疗等领域不可或缺的关键设备,尤其在生命科学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需求日益增加,传统液氮罐仍面临着高精度、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等方面的挑战,亟待革新。
在这种背景下,陈喆华带领基点生物从零开始,打破了长期由国外企业主导的技术壁垒,成功实现了液氮罐的深低温自动化存储。作为一位医疗科技领域的企业家,陈喆华凭借其独到的商业眼光、出色的管理能力以及强烈的创新意识,前后获得超过3.4亿元的融资,并带领团队研发了多项全球首创的创新性技术,拿下全球首张IVF自动化保藏领域的医疗器械注册证,参与起草《T/UNP 64-2024 超低温自动化生物样本库智能化管理规范》等行业标准。如今,基点生物已经在陈喆华的领导下成为行业中当之无愧的领军企业,他本人敏锐的行业洞察力和卓越的战略眼光也使他持续引领着液氮罐的自动化、智能化发展,为生物样本的安全存储、生物医疗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做出了重要贡献。
深低温存储 找到技术突破点
“最初是觉得,或许会是一个创业机会。”陈喆华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创业之路会这么艰难。创业前,陈喆华在美国空气产品公司(Air Products)进行中国区医疗业务拓展的过程中,接触到了医疗相关业务,在一次次与医疗从业者的密切交流中,他发现传统保藏生物样本的液氮罐虽然在行业内有广泛的应用,但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在生物医疗领域,各种生物样本的储存需要保持在深低温环境中,而液氮的沸点是零下196℃,因此它是满足生物样本储存条件的理想选择。然而,传统的实验室冰箱设计却面临诸多问题:样本无法追踪、缺少系统管理,甚至因为冰箱门没有完全关闭,导致样本被冻住,无法取出。这很容易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样本丢失,不仅会严重影响科研进度,还可能危害生物安全。比如去年12月,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公共卫生病毒学实验室丢失了数百份致命病毒样本,造成了生物安全的重大漏洞,令人骇然。
陈喆华意识到,传统液氮罐在“自动化”和“智能化”方面的滞后,迫切需要技术创新来解决这些难题。带着要以更优越的技术来改善这些问题的信念感,陈喆华在2015年创立了基点生物,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开始主导自动化液氮罐的研发。
然而,他很快发现,行业内一直在技术上难有突破是有原因的。要打造自动化液氮罐,就需要在液氮罐内加入自动化机械,用软件控制液氮罐去工作。
陈喆华提出了这样的想法:“如果说普通的液氮罐像一个保温桶,只需要把不锈钢卷起来,把液氮填进去就可以,那自动化液氮罐就是在这一基础上装上机械部件,但我们要解决的就是如何让机械部件耐受低温。”而零下196℃的液氮,意味着安装在液氮罐内的机械部件需能够在绝对低温下保持操作。彼时,全世界鲜少有技术团队能够攻克这一难点。
在陈喆华看来,要取得成功必须迎难而上,这也是公司技术团队愿意选择投身其中的主要原因。功夫不负有心人,技术团队发现一款应用于航天领域的部件可耐受绝对低温,经过几年研究,终于将该技术掌握并用于民用领域,也为自动化液氮罐奠定了扎实的技术基础。由此,基点生物在技术创新上屡创佳绩:在IVF自动化保藏领域,基点生物成功获得了全球首张医疗器械注册证,标志着全球首次在液相液氮内实现生物样本的自动管理和操作。这一技术的突破,不仅提升了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也为未来液氮自动化管理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又如,全球首个提吊、自动化开盖、自动旋转的液氮罐技术,首次实现了手工液氮罐与自动化系统的完美融合,极大提升了操作便捷性和安全性。更值得一提的是,基点生物还全球首次将柔性自动导引车(AGV)技术引入低温生物样本转运和对接中,为低温存储和运输过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与精确控制。自动化液氮罐在软件与硬件的双向创新下,不但可以减少人工操作和传统保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样本混淆风险,通过自动化技术处理样本,更相当于建立了一套全自动化的样本管理系统。所有样本进出都由系统来控制,大大降低人工操作可能带来的错误。与此同时,所有的风险都将被转化为数据,系统可以详细记录使用者的每一步操作,便于问题发生后的追溯与解决。简言之,自动化液氮罐产品一旦打造完成,就可以一举解决此前生物样本深低温存储过程中遇到的样本无法追踪、缺少系统管理、难以存取等一系列问题,是一种一步到位的彻底解决方式。这些创新技术不仅切实解决了行业的痛点,还成为同行纷纷模仿的“样本”。
商业化落地
为产品开拓更广市场
所有人都为自动化液氮罐的诞生欢呼雀跃,但陈喆华却始终无法安心。“我在医疗行业市场扎根多年,所以知道,一款商品技术再好,到真正实现商业化落地和被终端广泛使用,还需要完成很多事情。” 医疗相关技术突破都建立在巨大的前期研发投入上,要支持项目走远,品牌打造、后期融资、产品销售等,没有一个环节不关键,曾经创业受挫的经历让他非常清楚,资金链对一家初创公司来说有多重要。
高端制造的产业要卖到一定体量,甚至实现最终的以量换价,就必须有足够的融资,否则难以在销售额上实现螺旋上升。为此,在解决技术问题后,陈喆华开始在商务板块发力。而要说服投资人对这样一家创业公司进行融资,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此,陈喆华有非常清晰的思路和成熟的方式,他从创业故事、品牌理念、产品外观、展示方法,以及市场前景等方面,对基点生物进行全方位的打造,让原本就突出的产品技术优势很好地展现出来,让投资人信服。比如在产品外观上,普通的液氮罐从外形看仅仅是一个大铁罐子,而基点生物则邀请了专业工艺设计公司,将自动化液氮罐进行全新打造,蓝色的弧形外壳宛如一部时光机,机械装置让传统工艺更显独特。在展示方法上,陈喆华认为传统的展示台风格不利于产品优势的呈现,转而采用液晶屏进行立体呈现,使样本自动化存储的过程能够清晰地被看见。
很快,基点生物的名字和自动化液氮罐产品获得了更多的关注目光。2017年,基点生物成功完成了天使轮融资,获得500万元人民币的投资,此后多年陆续拿下总计超过3亿元人民币的多轮融资,成为颇受瞩目的医疗科技创新企业。在公司第一台产品甚至还未最终完成制造前,陈喆华就以精彩生动的展示拿下了订单,堪称业界传奇。这不仅验证了陈喆华在锁定行业发展需求、以技术革新赋能行业发展的前瞻性和全局观,也表明了他在品牌打造和市场拓展方面的独特才能。通过过硬的技术实力、精准的市场定位和全面的品牌营销,他成功打破了行业的惯性思维,赢得了诸多投资人和客户的信任,展现了他作为企业家在推动技术落地和市场扩展中的杰出能力。
如今,在陈喆华的带领下,基点生物不仅和全国200多家三甲医院、科研机构达成合作,更收获了新加坡最大研究所A-STAR、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样本库等海外头部企业、研究机构的肯定,在国内外市场均占有一席之地,公司每年的营收可达一亿多元。同时,基点生物先后荣获了“2021年高新技术企业”“2022年上海市科技小巨人企业”“2022年上海市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一系列重要奖项。这些荣誉体现了基点生物在技术研发、市场拓展和行业影响力方面的卓越表现,更大力推动了生物医疗领域的技术升级,树立了行业发展的新标杆。
树立行业标准
推动规范发展与产业升级
除了技术创新,陈喆华还深刻认识到,推动行业标准的制定是行业长远发展的基石。除了推动基点生物的发展以外,陈喆华积极推动多项行业标准的起草,包括《T/UNP 64-2024 超低温自动化生物样本库智能化管理规范》《T/UNP 65-2024 超低温自动化生物样本库建设规范》等,这些标准的发布,为整个生物医疗行业提供了指导性依据,推动了超低温自动化生物样本存储及管理领域的高效发展。
凭借在行业内受到的高度认可和广泛影响力,陈喆华多次受邀参与大型行业活动,进行相关内容的分享,如2024进博会毕马威健康科技50圆桌讨论、The Annual Biobank China 2017 &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recision Medicine等,为广大同行分享深低温自动化生物样本存储的发展动态及成功经验。
“我们真的做过太多从0到1的事了。”陈喆华默默感慨道。2025年,随着自动化液氮罐的应用市场越来越大,基点生物迎来了公司成立的第十年,加快全球化的脚步是陈喆华的下一步计划,苦练内功,走出优势,这是他给自己和基点生物立下的下一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