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0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无锡淬炼产业“尖兵” 让干部成长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林元沁

事业发展关键在干部,干部强则事业兴。近年来,为助力区域产业发展不断攀高向强,江苏无锡组织部门紧贴产业发展选育管用干部,给平台、压担子、强本领、重激励,涌现出一批懂产业、会招商的干将,实现产业发展与干部成长同频共振、双向赋能。

老城厢造火箭,

“想不到”变成“办得到”

去年1015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千帆星座”第二批组网卫星——千帆极轨0218颗卫星发射升空,本次发射的卫星由拟落地梁溪的商业航天卫星公司格思航天研制。11302248分,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首次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本次成功发射的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星由落户无锡市梁溪区的商业航天公司银河航天承担研制。

近年来,商业航天产业“无锡元素”频频闪亮天际。“老城厢造火箭、造卫星、造飞船,这是我们几年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梁溪区副区长丁达伟有感而发。把“想不到”变成“办得到”,离不开人的接续努力,也离不开机制的引领。

对地方发展来说,除了把握风口产业机遇和发展趋势的“先机”,更重要的是要有一招接一招的“后手”。为此,梁溪区实行招商引资“揭榜挂帅”,自2023年初,按照区领导每21次、招商专班每周1次的频度密集招商。同时,主要领导分别担任12个产业生态圈“链长”,遴选200多名专业骨干组建12个产业专班,让干部产业双向赋能。如今,一批批商业航天“链主”企业纷纷落地梁溪,从无到有、起势成势,达产后的梁溪空天产业生态圈产值总规模500亿元。

组织搭台、干部攻坚,无锡组织部门把考察识别干部的重心聚焦在各类攻坚项目上,一批重点难点项目加快推进,一批发展堵点问题快速得到解决,一批新质生产力项目落地开花。以集成电路项目建设为例,2024年全市投资规模5亿元以上集成电路产业在建项目41个、总投资达1552亿元,中车时代高端功率半导体产线、无锡华虹一期扩产、迪思微高端掩模板项目等一批重特大项目通线投产,为培育、拓展、积蓄新质生产力贡献力量。

以实干促发展,

干部培养跟着中心工作“走”

日前,位于无锡市惠山区玉祁街道总投资50亿元的江苏思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功率型储能器件产业基地项目实现“当年拿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从去年1月拿地到11月试生产用时仅10个月,刷新了惠山速度。“这里的干部懂专业、效率高,对各项手续的办理流程非常熟悉,大幅缩短了我们企业从拿地到建成投产的时间。”企业负责人连连称赞。

聚焦产业发展,干部懂不懂、会不会很重要。惠山区把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去年以来,惠山区创设“新动力学堂”,紧扣发展新质生产力,举办总体班、专题班、集训班等班次21期,1725人次参训。开展“走!出去学”行动。

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干部队伍赋能就聚焦到哪里。近年来,无锡大力实施党政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续航行动,与深圳改革开放干部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合作打造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为干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等奠定知识和能力基础。与中国延安干部学院、陕西延安干部学院开展深入合作,推行“延安党性锻炼+无锡能力提升”分段式教育培训。围绕“465”现代产业集群、新质生产力等主题,分层级分领域举办1100余个培训班,开设“担当作为领跑者讲堂”。与清华大学联合打造“终身学习云课堂”,把可塑性强、成长性好的干部放到改革开放前沿阵地,以实干实训促认知迭代、理念升维。

全力谋发展,

引导干部做“难而正确的事”

“大家顾虑多,认为都是乡里乡亲的企业,抬头不见低头见,企业拆迁没有去处,对不起老朋友,工作实在干不下去。”谈起江阴霞客湾创智园升级改造工作最为艰难的阶段,时任江阴市青阳镇镇长的冯亮至今难忘,“就一个念头,不能畏难,要做难而正确的事。”

顶着重重压力,冯亮带头分析利害关系、展示未来规划,结合干部走访慰问,逐个做通干部思想工作,换来干群支持。青阳镇里旺里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朱伟清带领村“两委”干部,仅用3个月时间推动小青阳村328户全部签约,比预期整整提前了4个月,里旺里村用一年时间拆出建设用地500余亩,形成一个千亩连片可开发区域。

如今,青阳镇从原来的亩均税收不足3万元,蜕变成为13家高新技术企业入驻、亩均税收可达33万元的“明星镇”,镇领导班子带领全体干部实现了“啃下硬骨头,改出新天地”的目标。

以实干实绩为准绳选用干部,就是最大的激励。无锡市制定实施《镇(街道)党政正职履职积分办法》,对全市75个镇(街道)的党政正职履职情况进行全方位了解、定量化分析、多渠道运用,把基层干部的担当成绩摸准摸实。为发现掌握一批推动发展有办法、服务产业有温度的干将、闯将,无锡还大力实施《组工干部联系服务市重点工作专班实施办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