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五洲
白净,瘦削,说话和气,在地面看到邹勇,很难想象这是个在井下摸爬滚打了近30年的人。邹勇当上矿长才4年,但在川煤集团华荣能源公司广元片区,却已“功勋卓著”。
2021年初,邹勇被任命为华荣公司石洞沟煤业矿长,那是一座收购于原四川省川北监狱的老煤矿,产量低、回采工艺落后。经过邹勇大刀阔斧地改革、投入,当年煤炭产量翻番,从亏损煤矿一跃成为盈利煤矿。2022年初,他着手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建设,2023年9月,石洞沟煤业31111智能化综采工作面试采成功,填补了川北地区智能化采煤的空白。
一心扑在工作上
2024年4月,邹勇调任唐家河煤矿矿长,在这个有着半个多世纪悠久历史开采的老矿,由于用人多,煤层薄,单产单进低,效益上不去。邹勇临危受命,矿井当月煤炭产量增至37000吨,掘进进尺达600米。全矿士气高涨,安全生产形势向好。
2024年4月的一天,邹勇调离石洞沟煤业,他的行李就一个装电脑的手提包。晚上6点,他到达唐家河煤矿,与班子成员见了面。不到7点,他换上工装下井,直奔184采区采掘头面。赶巧,时间不在交接班的点儿上,没有人车,他“甩火腿”赶往现场。出井已是后半夜3点了。
以后的每一天,他时刻瞅着调度信息中心安全生产信息。如有疑问,立即换上衣服下井。该矿调度室主任刘小冬称:“到矿两天三宿,总共睡了6个多小时觉。不到1周时间,井下所有区域全跑遍,有4天都是井下2个出勤。”据石洞沟煤业安全副矿长杨建军回忆,大约两年前,邹勇到矿上任也是下午时分,晚饭后就下井了。杨建军带他走到井下最远的地方,出井已是凌晨3点。邹勇问哪里是调度室?他还要去看看,看到他的工作劲头,职工们感到惊讶,说他:“一天就想把什么事整透了似的。”
这样的工作节奏,是邹勇的常态。在煤矿工作近30年,他几乎天天下井,最长在井下连续工作过49个小时。
努力跑出“加速度”
邹勇在唐家河煤矿的8个多月时间,矿井顺利实现了“双过半”。截至12月末,矿井完成标煤奋斗目标进度计划的105.3%,完成掘进进尺奋斗目标进度计划的105.4%。矿井全年无重伤及以上人身安全事故,保持有毒有害气体“零报警”“零超限”,巩固矿井安全生产长周期达4479天,安全生产经营指标任务全线飘红。
在安全上,推行非常时期、特殊时段全员蹲点制度,将重心下沉到一线,关口前移到现场,深入开展安全作风督导检查,坚决纠治责任不落实、履职不到位等问题,夯实安全根基。管理上,工资向采掘一线倾斜。他常说:“让工人干明白活,挣明白钱,谁敢把手伸向采掘一线工人的工资,就剁谁的手。”12月初,对矿井队长和机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调整。一线工人劳动干劲更加高涨。经营上,大搞修旧利废,清仓利库。每月开展1次形势任务教育,向全矿职工讲清降本管理的重要性,让职工树立“降成本就是保饭碗”理念,真正认识到提效益的重要性、紧迫性,把降本增效的各项措施落实落地。
井下全才多面手
邹勇20多岁当采煤工,工作经验和办法全来自近30年的点点滴滴积累。以前矿井皮带换大绳是个“大活”。每换一次,全矿协作,需要200多人,最快也要15个小时。邹勇来到矿后,提议用一个辅助绞车,现在换大绳只需要10个人、4个小时,减轻了职工劳动强度,提高了安全风险系数。
唐家河煤矿184采区西翼18号煤层沿走向发生地质变化。中段340~840米变双层,两端为单层。工作面搬家到面频繁,按照传统安装回撤工艺,要新掘开切眼,然后进行设备安装与回撤,费时费力,严重制约安全生产进度。邹勇提议,利用内段单层回撤通道作为中段双层综采的开切眼,根据工作面顶底板岩性确定回撤通道的支护方式、回撤支架期间回撤通道的留设宽度和采空区处理等问题。一切布置妥当,迅速进入双层开采模式。他的建议通过实践,最后整理成《薄煤层综采回撤通道快速转为中厚煤层综采开切眼围岩控制与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川煤集团科技成果奖。
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该矿生产技术部部长何刚说,邹勇提出的方案,理论上未必是最完美的,但一定是最实用的。在生产上他遵循的思路是:简单好用省力省钱。邹勇下井勤,遇上活,拿起就能干。唐家河煤矿的老职工说,咱们矿打锚杆打得最好的就是矿长。对于职工们的评价,邹勇说,没有看家本领,还不被人处处糊弄不成?
有人说,邹勇手握金刚钻,敢揽瓷器活;有人说他走到哪里哪里旺,把矿长职责记心上;也有人说他始终秉承敢于担当奉献的实干精神,全心全意守护矿井,用心做好每一件事情,只为矿井更加安全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