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段高高
转型升级的任务,道阻且长。
转型升级的信心,坚定不移。
近日,豫光安环总监卢笛带领公司各生产、环保部门,在公司转型升级、改革发展的道路上,又移走了一座“山”。他们在国家政策变化前夕,精准卡点,仅用两个月的时间,取得了环评手续的批复,创造了公司环评报告书手续办理的最短时间纪录,为公司提供了发展加速度。
面对难题,面对门前的山,有人说,不可能;有人说,算了吧;有人说,无所谓。但是卢笛说:“试一试,去争取,一定行!”
当有移山志
豫光人心中有八个字:“愚公移山、产业报国” 。豫光移山的步伐,从来没有停止。豫光移走的,是压在行业头顶的大山,是阻碍企业发展的大山。
与其说王屋太行二山阻挡了愚公出门的道路,不如说是它们成就了愚公的传说。而挡在豫光门前的山,与其说是阻挡企业发展的困难,不如说是成就豫光伟业的垫脚石。在豫光前进的道路上,从来不缺乏困难,也从来不怕困难。困难,往往伴随着的是机会。
这不,山就来了。豫光谋划了三个顺应市场需求,抢抓产业链延伸,提高产品附加值的项目,但是项目建设面临的困难重重,随着时间推移,国家政策不断缩紧,批复的概率越来越小。
愚公移山的故事中,愚公说“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而豫光面前的这几座山,却是限定时间内必须移走,不然,就真的此路不通了。2023年底,根据企业发展要求,豫光准备实施这几个项目时,前期与省市环保部门以及环评单位进行了多次沟通和咨询,各单位都表示难度很大,建议以后政策宽松时再考虑实施。
但是2024年国家明确审批权限10月份收回省厅,并对相关项目限批。如果错过了这个时间,项目可能就没有机会进行了。
卢笛心里对当前的情况进行推算:这几个项目建成后,将有力推动公司合金产能提升、产品多元化发展、技术指标显著提升、资源深度循环利用,也为实现豫光“双一流”“双千亿”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要想尽一切办法谋划好,并取得相关手续批复。
他说:“项目如果申请成功,豫光就比其他企业发展多迈出一步,这是一个跃进的机会。”
当有移山法
项目建设,环评先行。环评是项目开工建设前的必备一环,也是企业合法合规运行的重要保证。
新时代的移山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好移山的方法。在环评申请的过程中,也要考虑方式方法。卢笛带领安全生产部门超前谋划,主动布局,列出制约手续办理的关键因素,统筹推进,联合发力,多次到国家、省、市有关部门咨询产业政策和审批政策,与相关专家、设计院等单位对政策、方案、原料、产品、总量等进行反复论证,广泛征求意见,撰写出了长达1742页的环评报告书。
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项目无论采用哪种方案,都涉及重金属和危废处置,地下水监测必须有丰枯两季数据,还有其他外环境监测,这是制约进度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此,生产安全处请环评单位先针对项目的基本情况,确定监测方案,招标监测公司,提前完成了监测数据的取得。
针对项目定性和定位,如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审批政策,生产安全部门牵头,积极主动、不等不靠,在项目谋划的初期阶段联合环评单位分别向国家生态环境部咨询,并到省市环保管理部门、省环科院评估中心和相关行业专家现场十几次沟通讨论。组织项目部、设计院、科技处到洛阳有色设计院环科所进行政策、方案、原料、产品、总量等的反复论证,也邀请该院5次到豫光讨论方案的可行性。最后提出来了三个方案,针对三个方案的可行性多次和上级环保部门进行沟通讨论,为后续项目的行业划分、审批权限确定提前做出了较为准确的判断。
当有移山力
愚公移山的故事中,最强大的力量是目标明确、坚持不懈、坚韧不拔的精神力量,同时,也有发动群众的力量,而最终实现目标,也离不开能够借力。
在这一次的环评申请中,豫光生产安全处目标明确。为确保环评批复按时取得,生产安全处内部列明关键时间节点,向公司立下军令状,倒排进度,加班加点。
他们积极高效协调公司各相关部门、环评单位和上级审批部门,督促项目备案和能评,提前了解其他单位同类项目环评评审和审批环节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前和环保部门分管总量的水科、大气科、土壤科、综合科、固废科进行汇报沟通,最大程度争取到支持。
他们提前完成了废水、废气、重金属总量的协调出函。同时,在环评报告上报公示前,请环评单位前来公司组织相关单位进行了内部预评审演练,并邀请业内资深专家给予把关。
以往环评项目的通过,短则半年,长则一年。这一次,三个项目从项目备案到环评批复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创造了公司项目报告书环评手续办理最短时间纪录。这一刻,愚公移山的精神得到了具象化。豫光人“极具责任感、极具战斗力、极具吃苦耐劳精神、极具奉献精神”的卓越风采,又一次得到升华。
有移山之志,有移山之法,有移山之力,任何阻挡在豫光面前的困难,都将成为他们前进登高的垫脚石。
挑战前所未有,机遇稍纵即逝。如今,豫光正处于改革创新、转型升级的风口浪尖。前路漫漫,前路艰难,但是我们又无比确信,前路光明,豫光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