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中石化胜利工程公司钻井液技术服务中心瞄准员工群众最关心、反映最集中、感受最直接的问题,聚焦成本费用管理重点难点,深入开展物资管理、运费、供井石粉以及科研外协等四项专项治理,纪审联动、专项治理、全程公开,切实维护和保障了企业和员工的根本利益,获得质量效益双提升的成绩。据统计,1月至10月,该中心运输费用同比去年下降14.23%,百万产值运费成本占比下降7.1%;新立项科研外协项目8项,预算费用较去年同期下降51%;供井石粉质量提升,获得了用户好评。
纪审联动,全面会诊“体检”
“今天要跑5口井,最远距离超过100公里。”早上6点,中心纪委与第三方审计机构组成的纪审小组坐在车上,颠簸着前往大漠戈壁中的各个井场,细查每一项业务、梳理每一个流程,忙碌的一天结束,夜晚回到宾馆,他们又立即整理核实资料。
监督就要动真格,为让审计监督业务更深入、更精准,纪审小组对中心9条业务线、10个项目部经营内控情况进行全面审计监督,详细梳理业务流程节点,查看监督制约机制是否有效合规。历时一个月,足迹踏遍了每一口井,共查出物资管理、科研经费、生产运输、设备管理等多个问题。
“纪审联动不仅查病灶,而且治‘未病’,精准有效地做好了‘下半篇文章’。”中心纪委书记、工会主席赵成武说。
纪检部门按照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整改不到位不放过的“两不”原则,与各业务部门、基层单位结合,逐项逐条梳理问题,每月督促落实整改情况,查找问题原因,确保问题整改落细落实,并见成效。
专项治理,靶向监督提效益
“物资管理首要问题就是保证物资质量和数量。今年物资质量检测样品近400个,对2家石粉供应商进行了处罚,处罚金额9.5万元……”物资管理专项治理工作会上,组员们透露了靶向监督取得的效益。
据悉,自专项治理工作开展以来,物资管理专项治理小组采取“十大类直达物资应检必检、库提物资随机检”现场抽检模式,完善业务流程,严格到货物资验收和材料使用,利用中心自主平台和第三方机构“双检测”做好质量管控,严格不合格产品的处罚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不合格率,实现降本增效。
运输费用专项治理小组则成立中心调度室,从项目部用车改成调度室统一调派,使运输单位从9家精简到了6家。同时,加强对服务商的强势监管,踏勘实际道路情况,实行标准运距,并结合纪审联动查出的问题,通过完善管理制度、优化内部机构、加强过程监管等措施,达到夯基础、压责任、提效率、降风险的效果。
通过专项治理,施工人员强化了质量意识,规范石粉取样、小型试验、施工记录的标准化操作,工程师们严格遵守相关规定,把遵章守纪变成自觉习惯,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全程公开,共同监督看得见
为充分发挥全程公开对权力的监督制约作用,持续扩大公开渠道,中心在各基层单位落实“三务”公开的基础上,在食堂门口设立业务公开电子屏,将现场物资到井验收,白油、重晶石粉等物资使用情况,生产用车情况等重点业务在大屏上公开滚动播出,接受全体员工的监督。
每天早上,负责公示大屏的专项治理小组成员到达办公室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业务公开”群里的信息收集整理好,发送到公示大屏上。
通过业务公开,供应部门能实时掌控使用单位的物资到货情况,归集材料成本,及时发现问题、隐患,及时督导使用单位进行整改。此举有效地规范了用料单位物资领用、到井(到货)验收、成本归集工作。
据统计,今年以来,中心公示大屏上共制作了公示信息100余期,发现一般类问题2个,均已按照规定通报处罚,并按要求整改到位。
“用制度管人,用流程管事。中心目前正在坚持顶层设计强化流程再造,以业务管理流程重构为中心,全力构建有形有力有效的‘大监督’格局,真正让监督全覆盖、无死角。”中心党委书记、副经理崔志强说。
(梁子波 焦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