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皖煤工匠向一线产业工人讲授业务技能知识
■ 邵明可 孙晋亮
2024年9月,皖北煤电集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人队伍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这是该集团全力推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以下简称“产改”)的又一硕果。
作为拥有2万多名产业工人的省属国有企业,皖北煤电集团持续推进和深化“产改”,为高质量发展加码赋能,实现了企业和职工的双向奔赴,2022年、2023年集团公司经营效益连创历史新高,产业工人的地位、素质不断提升,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重谋划精设计 推进有路径
2024年10月,国务院国资委公布最新一批“双百企业”“科改企业”名单,皖北煤电集团上市公司安徽恒源煤电股份有限公司入选“双百企业”。恒源煤电是安徽省第一家上市的煤炭企业,2023年度实现营业收入77.86亿元,利润总额22.77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0.36亿元。
总结成功的奥秘,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断推进和深化的“产改”,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
皖北煤电集团党委高度重视“产改”,把“产改”纳入公司改革全局统筹推进,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前抓落实,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工会牵头抓总、部门协同推进、各单位组织实施、广大职工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
在“产改”前期,皖北煤电集团对职工整体情况进行调研,结合实际,将“产改”工作目标与公司战略发展目标相结合,确立总体思路,即要把工人队伍建设纳入集团公司发展规划,扎实提升工人队伍综合素质特别是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力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到“十三五”末,中级工以上技能工人占比达到40%。为建设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人员规模、技能水平与企业发展相匹配的工人队伍,集团层面出台了一系列的制度性保障。2018年,皖北煤电集团研究制订《皖北煤电集团公司党委关于加强新时代工人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3个方面、4类重点任务、14项具体措施,成立以党委分管领导为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推进新时代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负责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政策指导、组织协调和整体推进。2023年9月,出台《皖北煤电集团公司党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推动“产改”与人才工作紧密衔接、一体推进。2024年6月,召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包括产业工人在内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系统谋划之下,“产改”的时间表愈发精准、“路线图”愈发清晰。今年9月,在中央和安徽省委深化“产改”《意见》出台后,皖北煤电集团跟进出台《皖北煤电集团公司党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人队伍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制定了工人队伍建设重点任务分解表,明确了36项重点任务。
“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煤炭工业先进集体”……“产改”之路,皖北煤电集团屡获殊荣,载誉前行。
成长快通道畅 建功有平台
7月18日上午,一场“特殊”的考试在皖北煤电集团朱集西煤矿培训中心开考。经过前期广泛发动和严格资格审查,133名职工公开竞聘该矿采煤、掘进、修护等47个专业班队长岗位。
在传统企业管理中,管理、专业、操作三大职业序列,分别对应着管理岗、技术岗、工人岗三大身份界限,三者之间有着相当明显且难以逾越的鸿沟。然而在皖北煤电集团,这三者间的界限逐渐被打破。
近年来,皖北煤电集团大刀阔斧推行岗位职级改革,建立起管理、专业、操作三大岗位序列的横向跨越发展通道,打破了限制产业工人发展的“天花板”。如今在这家企业,每位产业工人都有上升通道,都可以沿着上升通道“步步高升”。今年1至5月,该集团通过全面实施公推公选,在基层单位一、二线产业工人中提拔任命了122名班队长,公推公选率达100%。
为了提升产业工人能力素质,2023年皖北煤电集团先后投入1000万元,成功改造搬迁职工教育中心,结束了皖北煤电没有合格培训设施的历史,培训硬件条件极大改善。2024年3季度共举办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复训7期164人,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复训19期390人,集团机关部室培训班17期958人,完成职业技能等级认定947人次。
得益于“产改”,一流的产业工人队伍迅速成长壮大。2023年,昌恒公司掘进二队荣获山西省“工人先锋号”称号。6名职工获评“江淮杰出工匠”“安徽省技能大奖”“安徽省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15名职工被安徽省总工会授予带徒名师称号。在安徽省首次煤矿智能开采员职业技能大赛上,皖北煤电集团职工包揽个人奖项前4名。
另一方面,“产改”也搭建了更多的建功立业平台,广泛而深入的群众性创新活动就是其中之一。2023年,该集团各级劳模创新工作室共开展内部培训163场次、2486人次、完成课题攻关61项、取得专利14项,征集职工合理化建议189条、“五小”创新成果303个,16项职工创新成果荣获安徽省职工技术创新竞赛“金项目”“金点子”奖……
地位升待遇涨 收获有保障
“产改”能给产业工人带来什么?发生在全国技术能手、皖北煤电集团五沟煤矿高级技师杨朋伟身上的故事,是生动而精彩的回答。
今年40岁的杨朋伟从事瓦斯检查、监控工作已20年,被誉为煤海深处的“侦察尖兵”。每月下井不少于22个班次、每次井下行走超过6000米,是他的常规工作。20年的工作经历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也成就了自己的精彩人生,他先后荣获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江淮杰出工匠、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梅安森杯”第四届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一等奖、中国技能大赛“河南能源杯”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特等奖等荣誉。2024年,杨朋伟又获批成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
荣誉等身之外,经济待遇也是“水涨船高”。2023年,杨朋伟获评“皖煤杰出工匠”,按照企业相关制度规定,在接下来两年聘期内,他将享受所在单位副总师年薪待遇。让普通工人拿年薪,是皖北煤电集团纵深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创新性举措。2018年,该集团出台《关于加强“三支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进皖煤工匠、优秀班队长、优秀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2023年完成第三届“三支队伍”评选表彰,共评选出290名优秀产业工人,每人每年可享受2万元至40万元不等的奖励金额。
在皖北煤电集团,真金白银的收获有着制度保障。比如,2024年7月,皖北煤电发布了2022—2023年度职工合理化建议、第十三届青工“五小”创新竞赛获奖成果清单,奖励金额达16.1万元。2024年9月,恒源煤矿职工李维华等8人在第十六届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陕煤杯”“扎煤杯”中斩获佳绩,按照职工岗位技能竞赛实施办法,每人将获得3000至7000元不等的奖励金额。
不光有荣誉、待遇,还有实实在在的地位。近年来,皖北煤电集团也积极为职工参政议政和参与企业管理创造条件,在推选集团公司党代会、职代会和地方人代会、政协会议人选时,注重推荐产业工人。
皖北煤电集团皖煤矿业公司采掘准备工刘飞从采煤司机逐渐成长为皖煤杰出工匠、全国技术能手,成功当选为淮北市政协十一届委员。市“两会”期间,他提出的有关持续推进产业工人队伍提升的建议被采纳。“产改”中,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不断加强,“产改”带来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切实可见、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