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东齐 刘麟琳 关宇龙
2024年,为了不断提升东北工业集团园区内服务质量和效能,东光公司党委不断强化党建引领,以“小切口”撬动“大格局”,扎实开展“办实事、解难题”活动,多措并举强化“我要服务”理念,提升“我的服务”效能,把企业和职工的“心上事”当成“上心事”,切实解决企业和职工急难愁盼问题,以实际行动彰显“兵工人”的责任与担当,让服务更有温度,让保障更有深度,让成效更有厚度,保障园区内各单位持续、高效、高质量发展。
践保障之能 解企业之“急”
快速反应,及时维修,降低损耗。2024年8月初,东北工业集团园区内突发用水量高于均值,东光公司的服务保障部门经过分析研判,快速启动应急处置预案,积极组织人员对园区内3000多米的供水管线、20余座供水阀门井、2000多米的污水主管线以及160余座污水检查井进行了地毯式排查,在传统手段均失效的情况下,通过采取燃气泄漏检测手段,运用气体检测系统,最终在迈瑞特厂房室外东南角发现漏水点,经过为期两天的奋力抢修,园区终于恢复供水。此次维修,在及时保障园区供水的同时,还降低了水能损耗。
旧貌换新颜,保障添动力。每年的7月底8月初是园区各单位的设备维修期。2024年,为了确保安全、顺利完成设备检修假期的相关基础设施维修工作,东光公司提前就做好了相关维修改造项目的谋划与准备,并在假期开始实施。一是对职工食堂后厨部分设备电源控制箱进行安全改造,同时对食堂餐厅、后厨、洗手间地砖进行更换,维修改造下水管道,确保食堂供餐设备用电安全和基础设施完好,进一步降低安全隐患。二是针对园区部分道路出现破损和污水与雨水管道混排情况,按照环保整改要求改造不符合规定的雨排井。确保雨污分离符合环保要求并对园区道路进行维修延长使用年限。三是根据最新消防规定,园区主要道路需设有“消防车道、禁止占用”标识。东光公司参照《消防车道标识设置规范》,在各主要道路路口施划消防车道出入口标识,同时加强进入园区车辆停放管理,确保园区消防车道畅通无阻。施工期间,相关领导和业务人员每日在施工现场监督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管理,确保基础设施维修任务按时、安全、高效完成。
履服务之责 圆职工之“盼”
东光公司积极从“办好‘食’事,打造职工满意食堂”方面入手,把“要我服务”理念转变为“我要服务”,主动靠前服务,微笑对待服务,快速办结服务,不断提升服务意识和水平。
精挑细选优管理,“四不”原则护食安。为确保园区内1000余名职工用餐的食品安全、健康、优质,东光公司要求服务保障部门把精挑优选食材作为食堂管理的重点任务,严格履行合同约定,做到食材定点采购、集中采购、品牌采购,并始终坚持“四不”原则:不采购变质食品、不接收变质食品、不制作变质食品、不销售变质食品,坚决把好餐品制作的第一道安全关。
冰鲜食材严把关,关怀到“胃”暖人心。食材供应商每天清晨6:00前,必须将蔬菜、鲜肉、豆制品等食材送到食堂,确保食材新鲜,不影响职工就餐。为保证食材冰鲜度,餐饮公司投资新建了冷冻库,保证冻品储存符合标准要求。所有原材料由保管员进行索证、检斤,厨师长质检,登记台账,经确认无误后,方可出入库使用。
应急预案落“食”处,保障职工盘中餐。在保障食品安全,确保每天准时开餐的同时,东光公司积极配合餐饮公司根据突发情况制定出停水、停电时供餐服务的各项应急预案。从而既保证了食品安全,又让职工吃得美味可口、热热乎乎。与此同时,食堂每餐饭菜均按品种按标准进行留样48小时以上,以备突发事件的追根溯源。确保用餐职工吃得卫生、吃得安全、吃得放心。
行使命之心 筑安防之“墙”
10月末,东光公司组织开展了“强化职工反恐意识,筑牢园区安全防线”主题反恐防暴演练活动。旨在切实提升园区安保人员的反恐应急处置和自身防护能力,为今后全力保障和维护园区内各单位生产经营正常运行奠定坚实基础。演练特邀辖区派出所所长和教员到现场进行讲解和指导,共同应对“恐怖危机”。园区安保人员的应急反应速度和团队协作精神得到了较大提升,为企业今后应对类似事件增添了实操经验和预防底气。
为提高来访人员与物流车辆进入园区审批报送效率,创建便捷审批管理方式,东光公司于7月末完成2号门来访人员管理系统、4号门安装物流车辆管理系统安装调试,并于8月上旬启动运行。该系统能有效改善外来人员及物流车辆审批报送方式,为各单位访客及物流车辆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审批流程。该系统的顺利运行,不仅为园区提供了更加安全、稳定的生产经营秩序,而且还为今后来访人员和物流车辆进出园区智能化管理开辟了新形式。
为确保园区安全,9月份,东光公司组织开展了班车人员识别系统安装工作。截至9月19日,完成了东北工业集团3辆通勤班车和东光公司3辆通勤班车人员识别系统的安装和园区6家单位近300余名职工的信息录入工作,目前,通勤班车人员识别系统已经正式启用。
服务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伴随着一项项服务举措落地见效,一桩桩保障实事赢得称赞,东光公司竭诚做好服务保障工作的一个个“生动愿景”正逐步变成一幅幅“美丽实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