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4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美绿高速” 向绿而行——江西重点工程遂大高速项目建设纪实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李建平

金秋时节,惠风和畅。在赣南山区江西省重点工程遂川至大余高速施工现场,一座座桥梁架通啦,一条条隧道贯通了,水稳层铺筑施工正忙…… 遂大高速犹如一条腾空欲飞的巨龙在大地上蜿蜒盘亘、在青山绿水间延伸铺展,127公里的建设路程连接起了吉安市遂川县,赣州市上犹县、崇义县、大余县等地,串起山峦、农田、农房,把宁静祥和的山区渲染得生机盎然、充满诗意。

作为江西省重点项目,遂大高速是该省高速公路规划网101021联”中第9纵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后,不仅打通赣西到赣南的大通道,完善区域路网布局,还对加速江西融入“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促进湾区加老区的双区联动、拉动沿线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自江西省交投集团提出创建美绿高速品牌以来,遂大项目办和各参建单位启动“品质促美”“生态护美”“融合聚美”“科技提美”“党建赋美”五大专项提升行动,以“美绿高速”品牌创建进行了全过程、全方位、全层次“向绿而行”的探索,推动遂大高速项目绿色建设品质提升,走出了绿色施工和低碳建造发展之路。

遂大高速项目具有“四高两多两难”特点,创下江西高速公路建设史多项之最。“四高”即桥隧比高达56%,单公里造价高达1.93亿元,墩柱高达126米,填方高达72.3米。“两多”即穿越生态敏感区多,占路线总长的46%;关键控制性工程多,特长隧道4座、其中最长4.97公里,特大桥9座。“两难”即沿线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构造物密集、深填高挖相间,工程施工难、安全管控难,是一条极具挑战性的高速公路。加上项目主要坐落于赣南山区,风光旖旎、婉约秀丽,红绿古三色齐全。所以,持续做好绿色生态环境保护,是遂大项目必须做好的一道“必答题”。

精雕细琢打造品质遂大

围绕“平安百年品质工程”的创建要求,多措并举,力争实现项目“四零”建设目标——路面不均匀沉降“零”出现、隧道“零”塌方、工程“零”返工、安全生产责任“零”事故,致力打造平安百年品质工程。

在隧道、路基边坡施工设计上,遂大高速路基方面采用32t36t的大吨位压路机进行碾压;高填路堤全面采用落锤强夯补强压实,保障高填方路基填筑质量;狠抓上路床精铺层施工质量,采用项目办、检测、监理、施工单位“四方联合验收制”,确保质量验收关;上边坡全面推行“一坡一图一设计”,动态优化设计确定防护形式,全力提升边坡防护效果及绿化工程品质。截至目前,主线路基交验完成59.53公里,完成占比61.42%,质量全部合格。

作为江西省桥隧比最高的项目之一,遂大高速共有16座隧道,单洞总长达57公里。遂大项目办提前谋划、精心组织,64个洞口采用异形套拱,全面实现“零开挖”进洞施工,洞口没有大开大挖,没有喷射砼防护坡面,既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又防范了边仰坡的坍塌。

“零开挖”进洞施工,单洞口可减少清表约1200平方米、削坡2800立方,减少一级边坡防护及锚杆挂网锚喷约3500平方米,至少缩短工期约35天。全线推行二衬钢筋定位胎架,钢筋安装间距和保护层厚度满足要求,钢筋安装采用钢筋定位架进行控制。全线最长隧道、4.93公里的五指峰隧道,以打造“特长隧道高速公路品质工程样板”为目标,采用进出口双向掘进开挖对接进行施工,实施“零开挖”进洞,出口端引进履带式双动力多功能开挖台车施工,灵活性更好,更能适应复杂的开挖地形环境,提高了施工效率,做到了工程建设、生态保护和谐相融,打造出“遂大品质隧道”金名片。

全线隧道采用了湿喷工艺,全面采用了二衬不锈钢台车,全面实现了不为塌方买单的管理理念,使隧道施工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了较大提升。隧道洞口路面“永临结合”绿色建造,实现临时设施在工序结束后不“竣工即废”,有利于资源二次利用。

目前,全线隧道洞口景观绿化已初见成效。放眼望去,遂大高速如一条长龙穿山而过,隐没在错落有致的青山绿水之中。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江西省上犹江特大桥是遂大高速全线控制性工程之一,全长1419米,共724跨,最大跨径160米,主桥以连续性刚构主跨跨越上犹江主河道,其中7号主墩高达126米,是迄今为止江西省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中的最高墩。

经过两年多建设,上犹江特大桥建设已成为彰显江西交工遂大高速A标综合实力的重要符号。在建设施工中,针对上犹江特大桥7#主墩为水中桩,地处国家4A级旅游景区阳明湖风景区,属于生态保护敏感区,且主墩桩基又立于较硬斜坡岩中。如何实现桩基泥浆“零污染”,确保施工高质高效推进,成为施工最大“拦路虎”。建设中,创新采用先围堰后平台的钻孔灌注桩基施工工艺,并配合精钢大力钻头、加大整个锤头进行钻孔,同时对斜坡岩较软端采取型钢割小进行回填,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同时,为实现桩基泥浆“零污染”目标,团队引进新设备采用钻孔泥浆双重处理技术,采用泥浆分离机、泥沙分离器的“双重”处理工艺,实现分离后的清水可以直排,守护好了上犹江的生态绿,实现了遂大高速倡导的“来时青山绿水”“走时绿水青山”的理念。

内实外美打造美绿遂大

鉴于高速公路建设标准高,且赣南地处山岭重丘区,大挖大填路段较多,因此建设过程中,难免给自然景观、生态环境造成某种程度的破坏。但遂大项目始终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贯穿到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各方面,尽量减少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做到“还青山本来面目,让绿水依然欢唱”。

按照“在施工建设阶段最低程度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建设理念,出台了“绿化工程作业指导意见”“一坡一效果图”等管理机制,严格遵循“避让—保护—修复”模式,把生态环境保护融入项目建设各个环节,积极推动美绿高速建设,立足“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目标,科学配置苗木品种,寻找当地易栽种、易养护的苗木资源,全力提升绿化施工品质。遂大高速项目办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和气候特点,在遂大高速A标路基三分部、五分部采用了植物纤维毯边坡防护植草技术新工艺,既能提高路堤边坡稳定性,又能加快工程施工进度,同时达到绿色生态防护目的。在阳明互通区、五指峰隧道出口等地段,绿草茵茵长势良好,植物纤维毯植草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全线抓住有利季节,上下边坡草灌结合绿化覆盖率达95%以上。按照“点、线、面”结合方式,认真做好爱联村特大桥、赖塘村大桥、麻布大桥等桥下整治与金田隧道出口、上坪隧道进口微地形打造工作,崇义枢纽互通、黄坑互通以及全线各处填平区等微地形打造初见成效。沿线而行,处处是景、步步入画,充分领略到现代工程与自然山水的完美交融。  

坚持绿色技术,做优“美绿高速”品牌。通过腐殖土再利用、推广带铁芒萁清表土运用等系列手法,助力项目实现“增绿扩绿”;建立桩基泥浆处理中心,做到桥梁桩基施工“零污染”;隧道洞口路面和场区绿化“永临结合”,实现低碳环保建设;打造智能化碎石加工生产线,项目共应用机制砂约165万吨,节约造价约8250万元;路面引进3D摊铺自动控制系统,既节省人力消耗,又精准控制摊铺厚度,减少路面材料损失,降低油料消耗和废气排放,降低碳排放2300吨。日前,江西省发展改革委授予遂大高速项目阳明湖“近零碳服务区”低碳零碳负碳示范工程称号,是江西省首个获此殊荣的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这正是遂(川)大(余)高速遵循工程品质美、融合自然美和服务功能美“三美”,以及建设理念绿、项目实践绿和永续发展绿“三绿”要求,高质量推进“美绿高速”建设的生动体现。

力借东风劲扬帆,强势崛起正当时。站在罗霄山上放眼远眺,遂大高速公路蜿蜒向前,这条“巨龙”即将从万山叠嶂中突围而出,以其独特的美绿风景线,朝着诗和远方,一路绘出生动的生态美绿画卷。

1-1 1 遂大高速.jpg

遂大高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