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9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中国式现代化与民营经济暨“兴福现象”座谈会召开 探讨中国特色民营经济之路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李海涛  周明杰

    

    10月26日,在山东省博兴县召开的中国式现代化与民营经济暨“兴福现象”座谈会上,专家们一致认为,用中国式现代化认识民营经济是一次理念变革,民营经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国式现代化的主力军。会议就民营经济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功能作用、中国特色民营之路进行研讨,会议对中国特色民营经济之路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对怎样发挥民营经济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生力军作用进行深入探讨。

    “兴福现象”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在山东省博兴县的民营经济现象。来自中国社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央党校、新华社与山东省委党校的专家学者与企业家汇聚“兴福现象”的发源地博兴,共同探讨“兴福现象”对民营经济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影响作用,探索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1,李锦发布研究成果《中国式现代化与民营经济—对“兴福现象”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的研究》。.jpg

●李锦发布研究成果《中国式现代化与民营经济—对“兴福现象”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的研究》。


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聚焦民营经济发展的具体实践

   

    上午,代表们参加中国第19届国际(博兴)厨具节,到兴福镇相关企业调研;下午,由市县镇介绍实际情况。

    滨州市政府副市长杜玉杰说,作为“兴福现象”的发源地,兴福镇人民用汗水和智慧书写了一部令人瞩目的创业史诗,实现了从“零敲碎打”到“机器换人”,从“贴牌加工”到“自主研发”,从“家庭式作坊”到“现代化企业”的蝶变。本次座谈会是建设兴福,发展、传承兴福精神的重要举措,更是聚焦“两个健康”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具体实践,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实际行动。

    博兴县委书记高志国以《为政企同心续写改革新篇章兴县富民再创发展新辉煌》为题发言。他表示,“兴福现象”传承于文化基因,有赖于改革开放,依托于实业为本,根植于基层群众。博兴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民营经济放在重要位置来谋划推进,全面落实惠企政策,营造浓厚尊企氛围,让民营企业家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有效益、社会上有地位,民营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博兴县获评全省首批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

    兴福镇党委书记王兆建以《发挥民营经济优势续写兴福现象新篇》为题发言。30年来,兴福镇民营经济工作始终走在前列。兴福镇“提升商用厨具特色产业水平”被写入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成功上榜2023和2024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持续打响“中国智慧厨都”“板材之乡”“会展名城”品牌,进一步把兴福镇打造成为特色鲜明、产业兴旺的共富小镇。


从“兴福现象”看民营经济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功能与贡献


    新华社原高级记者李锦在会议上发布了《中国式现代化与民营经济——对“兴福现象”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的研究》:一、“兴福现象”形成发展与中国民营经济历程;二,“兴福现象”经历的民营经济理论之辨;三,从“兴福现象”看民营经济对中国式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功能;四,“兴福现象”与中国特色民营经济之路。


“兴福现象”是中国农村与“苏南模式”“温州模式”“晋江模式”“珠江模式”并列的第五种民营经济发展模式

   

    20世纪90年代初,户籍人口仅有3.3万人的兴福镇涌现出了100多个百万元户。这种欠发达地区的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现象,是党领导下欠发达地区农民群众为争取幸福而自发组织起来走市场经济道路的民营经济现象。兴福镇农民企业家敢闯、敢试、敢干、敢创,“家庭启动、市场牵动、小区带动、政府推动”,形成政府创造环境、社会发展经济、党建推动改革、农村全面进步的局面,走出一条欠发达地区农村以民营经济为主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1994年11月,“兴福现象”与推进农村经济市场化研讨会在博兴县召开,来自中央多个部门的专家、学者参会。30年来,连续三次召开“兴福现象”研讨会。

    中国政治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包心鉴认为,“兴福现象”是中国农村的第五种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是“一人带全村,一村带全镇,一镇带全县”的市场化发展模式。与乡办、村办、户办、联户办“四轮齐转”的“苏南模式”,以家庭工业发展非农产业的小商品、大市场的“温州模式”、主要依靠三资的“晋江模式”、外向型的“珠江模式”,同样成为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样板,成为改革发展的鲜活标本。比较而言,“兴福现象”缺少乡镇企业过渡、大城市产业梯次转移、沿海外部环境影响、资源优势开发等条件,“兴福现象”有北方欠发达地区农村特点,它不光是一个经济现象,还是一个政治现象,是包括党建和社会治理在内的社会现象。

    多名学者认为,“兴福现象”不仅是兴福一个镇的现象,也是“博兴现象”“滨州现象”。这表明民营经济强大的生命力。在当前经济面临挑战的情况下,博兴县对全县农民进行免费体检,全县工资上调。滨州市增长速度在今年前9个月为9.5%,税收增长在10%以上,增长速度在全省保持第一位,表现出民营经济强大的经济韧性。

    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李江涛认为,“兴福现象”与兴福模式,同样有意义。“兴福现象”本质是个村镇经济,它代表着人民奋斗、中国崛起的一种逻辑。兴福模式与其他模式的重要区别,是没有三资的、外向型的、大城市产业梯次转移、沿海外部环境影响、资源优势开发等条件,是一种完全靠人民群众奋斗的模式。兴福模式是群众自发型、企业推动型、政府助力型,在北方独树一帜。


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考察民营经济视角


    李江涛认为,“兴福现象”的发展证明民营经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国式现代化的主力军。对未来中国经济社会的影响会起到持续领航的作用。本来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来自最基层,是自下而上传递的。这个规律一直就存在,就需要一批优秀的经济学家以新的视角去发现,为决策提供新的依据。“兴福现象”是“能人”“能帮”“能写”“能学”问题,其调研、总结、发现与提出过程,为决策做出贡献,值得深入研究,这是“兴福现象”价值的另一方面。


对中国特色民营经济之路规律的探讨


    李锦在会上提出了以下个人观点:

    坚持党的领导,是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毫不动摇的原则;坚持人民创造财富、以人民幸福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与发展模式;坚持建立符合城乡融合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民营企业的主题;坚持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增强活力的运行机制;坚持政府创造环境、社会发展经济的社会治理做法;坚持启动新的社会阶层为党建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坚持尊重与弘扬新时代民营企业家精神;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的新发展;坚持率先富裕与共同富裕结合的发展道路。

    王曙光从十个维度解读“兴福模式”,认为“兴福现象”是中国四十余年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缩影,集中体现了中国式制度变迁和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选择特征。


发挥民营企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生力军作用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孙庆聚发表主旨演讲《发挥民营企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生力军作用》,提出发挥民营经济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生力军作用,要织密政策“保障网”,打好政策“组合拳”,必须打造民营经济发展最好的法治营商环境,必须走科技创新的道路,必须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必须在共同富裕中发挥重要作用,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王曙光也从未来二十年打造“兴福模式”的升级版角度,提出营商环境、产业生态、技术装备、人力资本、企业家素质、全球化、走出去等建议。

    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包心鉴以《构建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题发言,认为“兴福现象”的启示,在于进一步端正对民营经济性质和功能的认识,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民营企业管理体制,构建适应现代化需要的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为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创造良好制度和社会环境;进一步加强民营经济企业家素质建设,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队伍。

    北京大学教授、政府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主任、首都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万鹏飞发表主旨演讲《企业家精神与公共企业家精神“兴福现象”的新阐释》。万鹏飞认为,企业家精神是民营经济最值得尊重的宝贵资源。在新质生产力时期,需要构筑相对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企业家敢于创新、敢于牺牲特别是“九死一生”的赴难精神,是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值得提倡的。

    全联厨具业商会名誉会长、浙江星星冷链集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叶仙斌从产业发展角度提出企业家要适应中国式现代化的需要,时代眼光、战略思维、领先技术与先进管理制度建设是企业家守正创新的基础与前提。


中国式现代化视野重新评价“兴福现象”的新贡献


    李锦对会议进行总结,认为会议在六方面对民营经济研究取得了成果。一是以中国式现代化的主题重新评价和认识“兴福现象”,提出民营经济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十大功能,是认识民营经济在中国式现代化生力军作用的一次全面认识;二是对“兴福现象”的实践和创新有了新的认识。对兴福模式和苏南模式、温州模式、晋江模式、珠江模式的比较有了新研究。三是从制度创新的角度,从企业家精神创新的角度,从政府服务的角度,从行业协会与政府关系的角度,对“政府创造环境,社会发展经济”有了新认识。四是对“兴福现象”与中国特色民营经济之路进行探讨,提出包括坚持人民创造财富、以人民幸福为中心的民营经济改革价值取向等10个基本要素,是中国特色民营经济之路的归纳与总结,是对中国民营经济理论建设的重要贡献。五是对民营经济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共同富裕道路的研究。六是对“兴福现象”的继承弘扬与实践创新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及新的标准。对理论建设、文化品牌、民营经济商学院、兴福现象发展史、为企业家立传等方面提出建议。

   来自北京、广东、福建、山东的行业专家参加了研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