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09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青龙水河,流不尽大山的故事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张晓强



    听说要到贵州省湄潭县下坝村采风,可以目睹青龙水河的风姿,寻访蛟龙出洞的故事,我略有些兴致,便驾车来到了西河镇下坝村。

    我原以为青龙水河宽阔而湍急。走进青龙水河,我顿时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也许,我对河流的认知还停留在感性思维的模式上,我左看右看、横看竖看,怎么也无法把青龙水河与河流联系在一起,最窄处最多3—5米,最宽处也不过10来米,与山涧溪流无异。青龙水河固然与龙的传说有关,但其河面的大小怎么也无法与龙的故事相联系。然而,村支书的一番介绍,我对青龙水河多了一些理性的思考,这条古老的小河从远古流出,经历了岁月的磨砺,浅浅的涟漪、弯弯的波纹,仿佛是镶嵌在喀斯特岩石上的化石,亿万年之久依然这样清晰,我对之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青龙水河发源于下坝村海拔1556米的取笋坎山,在半山腰有一个大溶洞,其地下水缓缓地流出,形成了青龙水河的源头。这个溶洞也被当地人称为龙洞。

    从河流的形态上看,青龙水河虽然娇小却特别显得精致,犹如一条青罗锦带,蜿蜒穿行在坝子中,把下坝村和两边的大山分割成两半。清澈的河水不知疲倦地汩汩流淌,滋养和孕育着这方土地,养育着若干代下坝村人,青龙水河也成为下坝村人心中的母亲河。

    我突然想起有位作家的一句话:“历史是一条切割不断的河流,没有上游源头的狭窄,枯瘦,哪来入海口的宽阔、丰沛?”我豁然开朗。

    的确,青龙水河很小,还是襁褓呵护下的雏鹰,羽翼未丰。但是,它心存高远,目标远大,孱弱的身躯掩盖不了它强大的内心使它奔向远方。于是,龙洞便成为它远征的起点。在远征中不断成长壮大,最后变成滚滚洪流,汹涌澎湃。第一站便涌入横跨黔北的芙蓉江,芙蓉江因它的拥抱变得声势浩大。然后,它又混迹乌江,泻落长江,悠悠东去。把流动的生命延展到无边的空间和无尽的时间里,铸就它强大的身躯和坚强体魄,奔向遥远的大海。


 二

   

    村支书告诉我,青龙水河温驯时柔情似水,狂野时桀骜不驯。每年雨季,青龙水河的河水就会变得咆哮狂放,漫过河堤骚扰村庄,淹没田地,毁坏庄稼。这些年村民们摸准了洪水的规律,通过疏通河道,加固拓宽河堤,洪水泛滥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其实,青龙水河的治理还与它的传说有关。

    相传很久以前,青龙水河原本没有河道,从龙洞溢出的地下水涓涓细流,脉脉流逝,又汩汩接源。每遇洪水季节,泛滥成灾,整个坝子夷为泽国。流得尽的归于大海,流不尽的是大山的泪。

    多少世纪过去了,多少代下坝村人依偎在青龙水河的怀里艰难的生活,他们也曾奔波过、也曾奋斗过,无论是洪水肆虐,还是风淡水轩,他们都曾慷慨悲歌。也许是大山的纯朴善良感动了上苍,在一个电闪雷鸣与狂风暴雨交织的黄昏,一条青龙从龙洞腾空而起,时而匍匐前行,时而翻滚沸腾,那气势犹如翻江倒海、地动山摇。硬生生地从大山中,坝子间滚出一条河道,便有了响当当的名字—青龙水。

    这是一个美丽的传说、龙的神话。这种神话,这种图腾既有原始信仰的虔诚,又有祈天祷地的膜拜,但更多的是留给这方土地上是不屈不挠的坚强品格和精神力量。

    青龙水河虽名不见经传,但若干年来一直围绕这片土地不知疲倦地默默流淌,流来了蛟龙出洞的波澜壮阔,流走了太阳的最后一抹余晖,它还在流,流过了鸟语花香的四季,流来了黎明三更的鸡鸣报晓。它还在流,它想流尽大山深处缠绵凄迷的故事,更想把下坝村人不畏艰险,与天斗与地斗的精神风貌流向外面的世界。


   

    据当地下坝村一位退伍老兵介绍,这块土地现在主要是宋、陈两姓的村民较多一些,他们的祖先是在唐朝大中十三年即公元859年,从山西迁徙而来。越过秦岭,渡过长江,溯赤水河而上,来到了黔北,他们的祖先算得上这块土地上最早的原住民之一。

    这次迁徙是慷慨的悲歌,他们唱着哀伤的离别歌谣,翻山越岭、摇橹逆进。他们的哀歌变成一种力量,在黔北大地呐喊,他们的泪水滴落在青龙水河里,汇聚成了青龙水河的灵魂。

    也许是青龙水河海纳百川的胸怀,让这些后裔依偎在他的身旁繁衍生息,使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才有了生机,才有了青山绿水,才有了茅屋、鸡鸣,也有了老牛的蹄印和闪光犁铧绘织而成的田园风光,更有了永久流传的灿烂文化。

    是啊!青龙水河不仅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悲壮历史和动人故事,还哺育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栋梁之材。在明清时代,共出8个进士,28个生员等名人名士。

    此时,我想起《三国演义》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谈到龙的变化:“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这是一个古老而坚毅民族的力量源泉,在远古的崇拜与信仰中铸就了一个民族的魂魄。龙的变化让数千年风雨如磐,文明和愚昧、骄傲和屈辱、欢乐与痛苦以及历史的重负与坎坷都得到了释怀。


 

    我执意要去寻访清龙水河的源头,在村支书记的带领下,我们驾车来到取笋坎山脚下的广场上。徒步顺着青龙水河畔逆流而上,清澈的河水舒缓流淌,逶迤向南流去,像一根飘动的玉带把湛蓝的天空和青黛山岚融了进去,在阳光的折射下不时闪动着光影,有些耀眼。有几只黑白花纹的蝴蝶扇动着轻薄的翅膀在河堤岸边的花丛中翩翩起舞,穿行在这片宁静的田野上,朦胧如雪、透明似水。通向龙洞的路是一条水泥路,弯弯曲曲,盘旋蜿蜒。在龙洞旁有一个五角亭,飞檐翘角、古朴典雅,给龙洞披上了神秘悠久的色彩,顿感庄严神圣。

    站在龙洞口俯瞰远方,下坝村的大坝尽收眼底,村民的新居散落在山涧河旁,错落有致、赏心悦目。视野虽然被四周大山阻隔,没有平原无边无垠的气势,却也有着独特的美感。这种美感既有视觉上的美轮美奂,也有听觉上的山鸟朝鸣、鸟语花香。据村民介绍,每当雨过天晴,湿漉漉的雾霭飘浮在半山腰,穿行在山巅上,犹如人间仙境。

    此时,耳畔只闻龙洞涌出的泉水发出叮咚的响声,其声没有瀑布的雷鸣,更没有大海的涛声,只有轻声低吟的欢唱,似天籁之音。我的心凝固在这静寂安详的时空中,思绪在世外桃源的梦幻中游弋。突然,有人对着洞口大吼一声,洞中的回声如钟磬的颤音悠长绵延,也惊醒了我的梦境。

    伴着一路山风一路夕阳,我朝下山的路慢慢走去,回眸龙洞与取笋坎山,不觉,空灵与虔诚一齐涌上心头,庄严肃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