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能源兖矿能源兴隆庄煤矿秦钦劳模创新工作室是集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展览、技术交流、技能培训、创新成果孵化于一体的学习创新工作室。该工作室于2018年10月成立,现有成员17名,围绕矿井智能化建设、监测监控、网络安全等领域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扎实开展各项克难攻关和技术创新工作,解决矿井工作中技术发展难题,培养造就了一支勇于钻研的创新团队。
该工作室先后完成《矿井安全监控系统数字化升级改造》《精确人员定位系统建设》《通讯联络系统升级改造》《井下万兆环网升级改造》《正压束管监测系统升级改造》等科研攻关10余项。先后被评为山东能源集团示范化劳模创新工作室、2024年度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
从一名技校生到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头人,从参加公司级、省市级、国家级的技术比武到攻克技术难关的工作室带头人,秦钦21年不忘初心,通过不断努力实践,逐渐挑起了矿井智能监控工作的大梁,被评为全国技术能手、煤炭行业技能大师、煤炭行业技术能手、山东能源集团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享受年薪50万元的待遇。
“工作室成立后,我们进行系统化分工,制定了工作室规划、工作计划和人才培养计划,建立了工作室学习培训、考核验收等管理制度,明确了工作室任务、职责和工作流程。在工作室运行中,技术钻研是一方面,师徒帮带更有意义。”秦钦介绍说。
“三分学、七分练。”针对不同类型的徒弟,秦钦分别与他们签订师徒合同,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制定阶梯式的培训计划,不仅加强基础知识培训,还采取现场实践操作的方式,持续打通创意采集、课题立项、团队攻坚、推广应用的创新工作链条,围绕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中的技术难点、难题,共同研究持续改进。
发挥辐射效应,定期举办培训班,传授技艺,为职工提供技术咨询、指导和服务。组织青年技能人才培训100余人次,参与各类技术推广交流会、创新成果展6次,参与编制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命题2次,组织搭建兖矿能源职业技能等级鉴定2次,先后培养本专业技师7名、高级工25名。
工作室主要担负对井下各类安全监控设备的安装、维护、回撤、故障处理、升级改造等重要任务,他们通过井下传输线测量法、短路法、安全监控系统故障诊断排除法、工作面传感器电压分配法,先后总结出采掘工作面井下监控设备安装调试法、甲烷传感器故障快速判断处理法两项实名操作法,能够迅速判断并排除井下采掘工作面出现的监控设备故障,使传感器故障时间由每年1800分钟降为800分钟,为矿井间接创效2000多万元。
“此传感器升降装置,经过两次创新,适应不同巷道高度的传感器吊挂,操作简单可靠,每个安装地点每年可节约人工24人次。”秦钦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一种用于搭载传感器的调节装置”得到展示和推介。
秦钦说:“对于成型的技术成果,公司大力推广并应用到生产现场,切实将技术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工作室研制的“综放工作面液压支架工况光纤监测技术”成果和“基于分布式技术的煤矿快速智能安全监控系统”成果获得首届中国安全生产协会安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一种用于巷道顶板的传感器吊挂与升降装置”“一种堵塞气体传感器防水校气装置”“一种电缆绑扎装置”等7个项目的改造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荣誉的背后是汗水和坚持,更是人才创新工作室团队一次次的拼搏和进取。
通过开展导师带徒,秦钦劳模技能工作室年轻骨干脱颖而出,走向了领导岗位或成为专业技术领域的带头人。成员黄童新、杨伟、李超通过技术比武、竞聘上岗走向管理岗位;鞠荣参加2023年“梅安森”杯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获一等奖;黄童新参加“陕煤杯”煤炭行业技能竞赛获二等奖。该工作室成为名副其实的技能人才“孵化器”。(谢红玲 尹大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