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能源集团兖矿能源南屯煤矿 袁健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党的建设的“肥沃土壤”,不断推动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就能够给党的建设注入更加丰富的内涵价值、更加强劲的生机活力、更加磅礴的前行力量。基于此,面对新时代国有企业新使命新任务,我们要注重“三个坚持”,源源不断用优秀传统文化赋能,提高党建质量。
坚持以文培元,发挥主流文化的强势力量。在企业管理中凝聚文化,在文化氛围中管理企业。“天下为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将其深度融入企业党建文化内涵、融入党员干部思想行为、融入广大职工生活工作,必将能够成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好各项工作的精神支柱,并一直伴随企业的发展和进步不断成长、不断凝练、不断升华。企业主题文化是由企业面临的时代背景、历史底蕴、发展趋势和职工需求来汇聚形成的,目的之一是要让广大干部职工们体会到企业文化对工作、生活的深刻影响,感受到企业对职工的认可,增加内聚力、感染力和向心力。近年来,潍柴的“动力”文化、海尔的“创新”文化、华为的“狼”文化,都是抓住了企业竞争制胜的核心,引导全体员工参与其中、融入其中,创造出一种人人被重视、人人受尊重的文化氛围,将文化精髓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流程,成为一种群体特征,从而迸发出支撑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能量。
坚持以人为本,凝聚共建共享的智慧才能。以人为本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本,其根本性的意义在于确定人的中心地位,为职工群众搭建展示价值的平台,培养出符合新时代企业发展要求的优秀人才,从而达到人企合一的最高境界,最大限度地凝聚起支撑新时代企业发展的智慧和才能。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赋能,提高国企党建质量的实践中,需注重多角度、多渠道帮助职工当好“主人翁”,更好促进文化内涵根植于心、外化于行。例如,在素质本领提升上,通过开展技术技能大比武、工匠人才培育等方式,激励广大职工争一流、站排头;在企业风尚引领上,大力开展各类先进人物、模范团队、典型榜样评选等活动,达到“选树一个、带动一片、辐射一批”的作用,形成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同时,要更加及时关注、高效解决职工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断提升幸福感归属感,进一步坚定广大职工共建共享企业发展红利的底气和信心。
坚持适新应变,丰富企业文化的价值内涵。文化是动态发展的,要持续不断注入新的活力,要紧跟时代变化、企业发展变化、职工群众需求变化,大力培塑“和为贵”的自觉习惯。为何“枫桥经验”走过了数十载却历久弥新,就在于始终坚持传承创新、与时俱进,从最初的“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到如今的“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既要对标学习先进管理理念和经验,又要始终坚定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主动适新应变、守正创新,将新思想新理念新内涵不断注入企业文化建设和党建工作实践中,着力拓宽企业主题文化的内涵与外延,持续激活创造力、赋予新内涵、焕发新光彩,最大限度用优秀传统文化赋能,提高国企党建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