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瑞刚(中)在顺北沙漠里和录井队员们一起过中秋。单旭泽 摄
■ 单旭泽 朱玉峰
一顶安全帽、一双油工鞋、一本工作日志,外加一双铁脚板,构成了赵瑞刚独特的“移动办公桌”。担任中石化经纬公司轮台项目部党支部书记16年来,赵瑞刚到戈壁、驻井场、赴沙漠、进宿舍,记下烦心事,真心办实事,被员工称为项目部里的“暖心书记”。
“能到现场,绝不在会场。”是赵瑞刚的工作状态,他将员工装在心里,感同身受为他们着想,设身处地为他们解难。
一天,正在托鹰2斜井施工的HB-LJ079录井队员田涛突然胸痛,请求马上去医院!赵瑞刚迅速安排车子将田涛接往医院救治。经过检查被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需要马上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赵瑞刚与田涛妻子沟通后,受委托在手术单上代为家属签字,同时为她订好进疆探望的机票。经过手术,田涛转危为安。
经过这次惊心动魄的生命大救援,赵瑞刚结合驻疆员工的年龄和身体情况,琢磨着提一条合理化建议,为离家3000多公里的员工突发疾病时开通绿色救治通道。
“让每个人都有机会登上领奖台”,是轮台项目部党支部的激励机制。他们为员工设置了安全管理、工程预报、施工质量等12条“赛道”,在录井队长、仪器工程师、地质师、综合工、地质工等4类岗位中分别设立各类先进名额,引导36支录井队争先进、创一流、当排头,让每一名爱岗敬业、吃苦奉献的职工都有机会被评为“岗位明星”。
每当赵瑞刚走进井场时,总会有录井队员拉着他坐一坐、聊一聊。在顺北的井场上,赵瑞刚发现黄恩泽心事重重,便陪他坐在沙丘上聊家常。原来新疆工区离家远,妻子想让他辞职回家再找工作,可他是技术骨干,和录井兄弟们处得又好,心中难舍,正左右为难。
“队员们远在新疆施工,家人的支持非常重要。”赵瑞刚和班子成员调研协商后,出台一系列举措,将东部的家人和西部的将士连接起来。黄恩泽的妻子在家收到了项目部的感谢信和丈夫被评为“优秀录井队长”的照片,特别感动。家人的支持成为黄恩泽工作中的动力。
后来,黄恩泽干劲十足。近三年来,项目部共有440人次获评“爱岗敬业明星”。
“磨破嘴皮子和鞋底子,就没有解不开的疙瘩,化不开的矛盾。”赵瑞刚行走在沙漠戈壁上,站在员工身边,心里感到很踏实。
6月11日,赵瑞刚和工会主席朱玉峰奔赴200公里,带着生日蛋糕、饮料、水果、西瓜来到井场,为当天生日的张峰毓和张驰举办了集体生日会。“没想到在戈壁井上还能吃到蛋糕。”张峰毓面对突如其来的惊喜,兴奋得脸都红了。
“今天我们除了送蛋糕,还送安全。”赵瑞刚和队员们现场讲起了“螺丝掉头顶,安全帽救一命”的故事,接着大家七嘴八舌分享起自己经历过的亲身经历,吃着香甜蛋糕,品着安全故事,队员们的干劲更足了。
在基层党建工作中,赵瑞刚严格落实积极分子评定事宜,做好教育培养,把好“入口关”,不断发展吸收优秀同志壮大党员队伍。录井队长朱冠一不怕苦、不怕累、不畏难,他率队施工的TH123118井被评为“优质工程”。2023年10月14日,他光荣地成为一名正式党员。今年,蒙海伟、黄恩泽等4名优秀技术骨干被批准成为预备党员,面向鲜红的党旗,庄严宣誓,句句千钧。
录井和定向队伍都在野外,36名党员散落在戈壁和沙漠里。为了组织党员学习,赵瑞刚打破时空限制,通过建立“互联网+手机终端+视频端”的学习新模式,构建起多层次、立体化的钉钉党员教育平台。内容涵盖支部堡垒、组织生活、党员管理、党课讲堂等功能,让驻疆党员教育管理实现“智能化”。
面对施工任务重的状况,赵瑞刚率31名党员签订了党员责任区,组建“党员突击队”,在搬迁、验收、取心、溢流、卡层等关键工序,项目部班子成员、带班干部、党员骨干及时到现场带班,全年共带班1116天。
担任党支部书记16年来,赵瑞刚积累了8本厚厚的党建日志,磨坏了10双工鞋,行程55万公里。他和一线员工与大漠同框、与雪原同框、与胡杨同框,黄色、白色、绿色……以时间为轴的背景颜色变化,记录了赵瑞刚到一线办公的一次次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