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12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传统电力企业怎样快速形成新质生产力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1.jpg

     ●8月6日,作者(左二)在华电料工集团调研

李锦

笔者86日参加寻访新质力”——深蓝智库企业文化研究院新质观察团走进华电科工集团,参观了科技创新和战新产业发展成果展览、国家生物质能实验室,听取了企业在氢能、生物质能、海洋能源与机器人与数智化等领域新质生产力培育情况介绍,开了眼界,长了见识。这次活动,解开了笔者最近思考的一些难题。虽然是蜻蜓点水,但感觉还是很快出来了。

对于感受,笔者要讲6句话。

第一句话,我带着什么想法来的?我带着三个问题三个难点来的。

第一个问题,处于传统产业的中央企业怎样才能快速发展和形成新质生产力?因为科研周期长,怎样做到快,值得思考。第二个问题,华电科工现在的实践是不是符合中央和国资委的要求,并从本质上体现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第三个问题,是不是能够体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精神。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和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华电科工在创新机制方面,是不是有话可说?技术上很多听不懂,笔者更关心体制机制,就是生产关系方面的东西。

同时笔者还带着三个难点来思考。目前,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时,特别是传统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不肯投资”“不敢激励”“不能容错的问题,这是科技创新的拦路虎。投资是症结,上面不投资,自己能随便投吗?不敢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在企业无法得到鼓励。没有容错机制,大家就不敢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允许试错。怎样突破这三个难题是笔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最担心的是思想不解放,改革没有动作。

第二句话,笔者的一些疑惑得到化解。央企在行动,也有效果,且效果明显。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华电科工给笔者的印象是:这里很多项新兴产业是全国第一,最后看到了刚刚获得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形成了一个强烈冲击。华电科工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一块高地,专利320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390项,是国资委科改企业,培育坚持服务国家战略,立足华电全局、锻造科工所长,发挥科技创新优势,给人印象突出。

第三句话,华电科工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由政府机关分出来的50多人,由水电部电力机械制造局变成一个企业;第二阶段,企业主项分出来,有的是发电企业,有的是机械装备等等;第三阶段,四个主板块,发电、煤炭、科工和金融,实际上已经走向了科工为主业的阶段;第四阶段,目前以科工为主,已经走到了新质生产力的阶段。华电科工40多年走过了四个阶段,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和实践有企业自己的特点,形成了明确的方向,最后一个阶段特点非常明显。

第四句话,笔者看到了五个实在的成果。一是海上风电,拿了全国科技一等奖。全国各地都在搞风力发电,为什么一等奖是华电科工的,说明在这方面的创新科技和实践成果,华电科工在全国也是顶尖的,有无可替代的东西。第二,氢能源,华电科工占了全国相当规模的市场。大家都在搞,华电科工能做到这个程度,市场证明了华电科工的成功。第三,华电科工对卡脖子技术的突破,这也是各级领导特别重视的。第四,首台穿越式岸桥实现全球首发。第五,实用性比较强,生物质能转化方向,牛粪、秸秆,还有芦苇,都用于生物发电,效果很好。这些都是华电科工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成果。

第五句话,笔者看到三同、三创的企业精神,即同心同向同行,创业创新创效,这是个新提法,有时代特点。不同于一般企业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敢想敢干这样的常规提法,这个新提法很有价值。这种文化,是新质的文化形态。

在这个基础上,笔者认为华电科工在运营管理上有六同

第一,投资是多家共同投资。一条船就需要七八个亿,那一定是国家、集团、公司都要出力投资,合力抬轿。第二,经济增长和研发同步,去年研发经费投资12亿,是增长趋势。第三,科技创新和资本运营双轮驱动,是非常好的经验,与时代同步,购买技术,用资本换时间,科研成果一般三五年都出不来,用资本换时间,拿过来,快速占领制高点。这是央企的一条路子。因为电力能源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领导者,第三次工业革命怎么跟上趟,怎么弯道超车?资本换时间。第四,与哈军工的合作,几个月拿出成果,成果转化,这是同力。第五,共同培训,华电科工与八大院校搞了两年多,共同培训高科技人才。让研究生在实践中成长。第六,产学研和政府同赢。

六同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里讲到的。

第六句话,科工创造并形成六大机制。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科技创新,华电科工搞科研突出的表现其实更在机制创新方面。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主要解决的也是体制机制问题,十五个标题后面都是体制、机制、制度、体系。不是说华电科工都已经做得很好了,总经理、书记、各位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头人介绍的内容,让笔者受到启发,于是拼命朝这方面想。

第一,投资分担机制。有国家投资,有学校投资,有集团投资、公司自己投资的,这就是投资分担机制。

第二,股份运行机制,通过股权参与,实际上是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大学教授合作。

第三,发展和绿色协同机制,在发展中解决低碳环保问题,发展速度和绿色能源同步。

第四,人才培训机制的创新,有外面的培训、内部的培训。与八大院校合作两年多了,硕士、博士生二年级就到这边来了,在科研工作实践中学习。能把科研成果迅速转化,形成企业的优势。

第五,激励机制。几个领导工资最低,其实这是因为有激励机制在里边。对科技人员,揭榜挂帅有没有什么奖励机制?没有细问,但肯定有。

第六,容错机制。刚才讲到也许会有一些小项目出问题,华电科工都扛过去了,自己扛了,让科研人员保持积极性。要知道,好多问题不是企业自己能解决的,有些是国家的事情、国资委的事情,需要有容错机制,让企业放开胆子去试、去干。

笔者将华电科工的做法简单归纳为六个方面的经营,六个方面的机制。从深层看,企业文化不是一个口号,体现了实践中的文化先进性,这种文化是新质生产力时期的先进文化。先进生产力、先进生产关系、先进文化,这可能是一篇大文章、新文章,应当把成果经验总结出来。

华电科工在延伸”“”“”“等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产业链,给人一种新质生产力的冲击力。笔者主要结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国企改革创新机制方面要求,从国资国企改革角度上来思考华电科工的做法的。

这家央企不光有成果、有国家科技成果一等奖,在机制创新方面也走出了重要一步,有的可能是一小步甚至一小点,但总体上看,华电科工勇于创新,尤其是机制创新方面可圈可点,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方面,是扎实的,回答了新型生产关系的问题,在改革方面迈开了步伐。

总结这方面的经验,企业改革创新与治理创新的经验,也是新质生产力的内容,里面包括新型企业文化。企业有国家最需要的东西,需要总结,这是企业做百年老店的软实力。

新质生产力现在说得很多,大家关心是不是动起来了,是不是有效果。笔者认为,在机制、在新型生产关系方面华电科工有好的做法,给人以信心。在新质生产力方面,传统产业是不是能够整体转型升级,华电科工的做法也给人以信心。

本文根据作者在华电科工集团调研时的现场讲评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