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02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厉害了,这支“硬核”科研团队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图1厉害了,这支科研团队很“硬核”_proc.jpg

■ 马兰  

714日,北重集团某重点科研项目产品完成初样机发射单元的总装总调任务,现已转入外场装调及试验阶段。

所有参与此项目的科研及生产人员终于可以松口气了,科研项目总师李元贞感触更深。

李元贞是公司某重点科研项目总师,负责样机研制的组织协调工作,解决总装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按照任务分工,公司为承研单位之一,主要负责该项目工艺研究、加工试制及总装总调等工作。”李元贞说。

历时一年半时间,从样机研制、弹道炮研制和外场试验条件建设到各环节质量管控,这对于科研人员而言是一场不同寻常的“战斗”。

该项目作为重要科研项目,对我军海军装备系统建设和作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过去一年,团队对任务的管理是以天为单位,这些青年科研工作者几乎将自己奉献给了这个重点科研项目。他们之中,有的是刚结婚的新人,休了六七天假就马上返岗;有的人原定春节回家,却将计划推迟;更多的人是24小时轮班,披星戴月……

起初,刚接到任务后,李元贞感到“压力山大”,但领导的信任让他下定决心并立下“军令状”,由20多人组成的项目团队就此开始漫长的研发之路。

项目正式立项之后,压在每一个科研人员身上的担子非常重。大家知道,研制攻关过程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加班加点,连续奋战,已经成为科研人员的工作常态。

“每天除了埋头设计,就是到现场解决问题,因为产品节点紧,要求当天问题当天处理。”李元贞说。

20231月,该产品样机完成技术设计;2月,确认了试验条件建设技术要求后,开始组织试验条件建设方案论证;4月,完成了设备安装调试平台方案设计;7月,完成弹道炮方案及技术设计;之后所有重点工作转入生产装调阶段。

“生产装调阶段是该项目最艰苦的,因为产品主要零部件尺寸大、重量大、加工精度要求高,且加工周期长。在试制过程中,某设备24小时昼夜不停,而这样的生产模式持续了近两个月。”

大家几乎没有“喘气”的时间,争分夺秒一步步推进项目进度。

“样机及弹道炮研制、试验条件建设等工作紧密相连,必须协调推进,建设时间紧,工作量巨大,难度高,每项工作是否按期完成都制约着项目总体研制进度。”李元贞补充说。

为保障项目研制,公司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各种资源,进行大承载、大跨度炮位工程建设,大载荷、高精度武器安装平台研制攻关。

面对这种情况,项目团队发挥聪明才智,进行多方案优化设计,严格技术状态管控,突破多项关键技术。

“该产品技术含量非常高,在科研攻关、工艺研究、生产制造、质量控制等环节都面临着严峻考验。”李元贞继续补充道。

科研向来是一场没有尽头的旅程,需要科研工作者们经历无数次的“迎难而上”和“苦中作乐”。

研究新方案、设计新结构,可研发人员光设计还不够,还得“泡在”一线,配合工人解决生产试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秉持严谨踏实的态度。

产品设计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各系统间相互关联影响,也许一个尺寸的变化,就导致方案面临大的调整。每次设计新方案,需要综合考虑,没有潜心研究很难完成。

李元贞深知责任重大,任务紧迫,带领着这支平均年龄不到40岁的团队,靠百倍的努力,查阅大量资料,一次次地进行结构优化,分析计算,过程既繁琐又耗时,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专注力。

“问题找到后,再对出现问题的每个环节从设计源头进行梳理,通过对关键点的分析,制定全面合理的排查方案和实施流程。”李元贞说。

很多时候,团队成员就像“长”在了办公室,白天黑夜连轴转。

李元贞说:“科研人员的心很‘小’,因为只有小心谨慎,才能保障项目研制的顺利进行。”

科研工作没有止境,完成初样机发射单元的总装总调任务只是一个阶段性的胜利,下一步项目进程中,还将面临更多挑战,未来他们要做的依然是潜心耕耘,默默奉献,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