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02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绿动未来, 以匠心绘就 “无痕”工程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黄俭 梁智

近日,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光德镇政府向石油工程建设中原建工公司颁发了“绿美光德 感恩有您”助力“百千万”工程的荣誉证书。

光德镇副镇长陈崇茂在实地考察后,对长达17公里的管道沿线的生态复绿成效赞不绝口:“这里的自然地貌恢复得如此完美,几乎让人难以察觉曾有施工的痕迹。”

西气东输三线闽粤支干线是国家天然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点工程,穿越食饭溪、合溪、沐教溪等6条河流,经过韩江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区。该公司以守护绿水青山为己任,严格落实水土保持及环境生态保护各项举措,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打造了生态复绿施工的典范。同时,优质高效完成38多公里管道焊接任务,一次合格率达98.6%

设计先行,精准布局

在项目施工初期,该公司项目部便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前瞻性的视野,深入光德镇施工段的每一寸土地,展开了一场全面而细致的“绿色探索”。

“我们不仅徒步踏勘,还运用无人机航拍和GIS地理信息系统,对光德镇的地形地貌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扫描与分析。”项目经理吴卓介绍道。

在这一过程中,项目部尤为关注植被分布与生态敏感区的识别,通过大数据处理与智能分析,精准绘制出生态保护的“红线图”。

“我们深知,任何细微的疏忽都可能对脆弱的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因此,在复绿方案的制定上秉持着“最小干预、最大保护”的原则,不断推敲、优化线路布局。”吴卓说。

经过无数次的实地调研、数据比对与方案优化,他们最终选定了一条既符合经济效益,又能最大程度减少对自然环境扰动的最佳施工线路。确保了从项目启动之初,就踏上了“无痕施工”的绿色环保道路。

无痕施工,科技引领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采用了低影响开发(LID)理念,通过临时道路硬化、植被覆盖、水土流失防治等措施,有效保护了周边生态环境。

“我们引入了智能监控系统,实时监测施工区域的空气质量、水质及噪音水平,确保各项指标符合国家环保标准。”项目HSE管理负责人马继斌说。

为了进一步提升施工精度与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项目部还运用了高精度无人机与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实现了施工过程的精准模拟与优化,有效避免了因设计变更或施工误差导致的资源浪费和二次施工。BIM技术还助力了施工现场的可视化管理,让管理人员能够清晰掌握工程进度与资源调配情况,及时做出调整,推动了施工过程的绿色化、智能化。

生态复绿,绿意重生

项目部在管道铺设完成后,立即启动了生态复绿工作。他们邀请大埔县林业局专家代晨曦现场指导,进行详尽的土壤分析与植被布局规划。

为确保复绿工作的高质量推进,项目部特别设立长达3.5公里的山区作业带试验段,花费1个多月的时间选出了8种草籽、灌木籽进行播种。

“在复绿实施过程中,我们融合了人工精耕细作与自然生态演替的双重方式,使复绿效果达到最佳化。”代晨曦说。

他们一方面,通过精细化的种植技术,确保每一株幼苗都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茁壮成长;另一方面,则充分利用自然界的自我修复能力,让自然之力在人工辅助下更快地恢复原貌。

随着时间的推移,昔日的施工区域悄然蜕变,曾经的痕迹被茂密的林木与繁盛的草丛覆盖,一派生机勃勃、绿意融融的景象映入眼帘,林草覆盖率达到了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