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29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我与人民政协”——杭州市政协主题征文活动来稿选登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杭州-楼晋瑜 (1).jpg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今年4月,杭州市政协开启我与人民政协主题征文活动。

来稿中,大家以政协工作中的亲身经历,记叙人民政协发展的光辉历程;聚焦政协委员履职中的难忘瞬间、重要事件,展示各界人士在社会发展中的风采;切身感悟人民政协制度优势,反映政协工作中具有特色和代表性意义的实践。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在此,《华东周刊》对优秀来稿进行选登,与读者一同回眸过去,擘画未来。


华:

一路同行一路繁花”——我与政协相伴的这些年

作为一名土著,我的成长历程与杭州城市的发展紧密相连。初次与政协结缘,源自于报纸上的新闻报道。那时未曾预料到,命运的齿轮已开始转动,我也将踏上成为政协人的旅程。

以提案为媒,我与政协一见倾心

作为政协委员,我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工作的重点、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社会各界反映的难点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积极协商议政。履职第一年,我针对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确保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落到实处的建议,得到了积极的反响。

我十分珍视代表青年创业者发声的机会,撰写《关于杭州市新生代企业家队伍培养的建议》等提案得到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重视,并最终吸纳到具体政策中惠及众多创业者。

担任政协委员10余年来,我已累计提交提案和建议60余篇,多次在大会上代表界别发言,也很庆幸我的工作得到了认可,连续9年获得区级优秀政协委员,先后被评为市政协2017—2018年度优秀委员、首届杭州市最美政协委员、第四届最美浙江人·最美政协人

以委员为媒,我与政协一路繁花

2019年,我和其他5名市政协委员一起创建了市政协临平区联络组委员工作站,通过组织各类活动,团结广大青年、联合周边企业、引导青年创业、促进企业创新,为杭州的经济社会进步注入动力。

在协商调研中,我们始终聚焦创新创业需求,举办了青年创新创业座谈会,开展了打造最优创新创业生态请你来协商活动,搭建沟通桥梁,收集并了解青年创业者、青年企业家以及开发区相关企业的呼声和需求。通过走访、座谈和调研,我们凝聚共识、建言献策,向市政协报送了5份社情民意、1份协商建议。我们的工作站也被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评为优秀委员工作站

2022年,我牵头成立临平青年企业家政协委员会客厅,作为临平区首个省级政协委员会客厅,我们积极团结青联、青年企业家、新生代企业家、创业创新科技骨干,推动了企业间在党建引领发展、技术创新研发、创业项目孵化、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共建合作。目前,会客厅已辐射全区青年企业家企业200余家,其中上市公司12家,浙商全国5007家,获评省政协五星级委员会客厅。

以公益为媒,我与政协一路向阳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我也一直致力于环保、公益扶贫、爱心援助、志愿服务等事业。2008年北京奥运会至今,我累计志愿服务超过8000小时,带领青年开展志愿服务5万余小时,组织和参与各类公益活动2000余场。我发起的彩虹盒子关爱贫困家庭青少年活动,蒲公英飞扬”“结对贫困大学生等项目,解决了1000多户困难家庭青年就业。

个人层面,我长期资助大中小学生169名,总捐赠金额达2600余万元。集体层面,带领青商会(新企联)企业累计捐赠1.09亿元,用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及青少年慈善事业,其中不乏对西湖大学基金会、良渚文化研究保护基金会和杭州余杭二高助学奖学金的支持,彰显了企业与个人回馈社会的深厚情怀。

2023年,迎亚运之际,我迅速行动,组建青商会亚运志愿服务队,在临平体育中心周边持续开展志愿服务直至亚(残)运会圆满落幕,历时6个月。其间,近800名志愿者在我的带领下,累计服务超过5000人次,提供暖心志愿服务时长超1.1万小时。这份执着与热情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我荣幸地成为了第19届杭州亚运会火炬传递杭州站首日火炬手,并作为浙江优秀青年代表,来到亚运会开幕式现场。

回溯过往,这些经历赋予了我深刻的启示:无论是在专业领域,还是在政协委员的角色上,都需秉持着追求卓越、挑战极限的精神,怀揣着远大的理想与抱负。这不仅是对自己职业生涯的期许,更是对社会进步的承诺。

展望未来,我将以去年荣获最美政协人称号时的颁奖词为指引,用大爱,诠释正能量的内涵;以情怀,描绘公益人的精彩;用责任,搭建社会和谐的底座;以担当,点亮万家灯火的温暖。做人民幸福的创造者,在建设杭州的壮丽征途中展现新时代政协委员风采!

(作者系杭州市政协委员、华临绿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总裁)


戚敏敏:

当好人民健康卫士

日月其迈,岁律更新,今年是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2017年,我光荣地成为一名杭州市政协委员,8年政协履职路,使我对政协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也有着太多的感悟和收获,更有着自身修养和素质的提升。这些经历,在我人生中留下了珍贵难忘的轨迹。

积极建言献策,书写青春情怀

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这是我在政协履职、参政议政实践的深切体会。多年来,我坚持把群众健康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自己建言献策的落脚点,撰写了医养护一体化健康养老、加装AED、改善中小学生视力等系列政协提案。其中,《关于加快推进居家社区医养护一体化健康养老新模式》被评为区政协2019年重点提案;关于养老方面的系列提案,被市民政、市卫健等部门采纳,积极建言助力养老事业发展。

2020年,我提出提案《关于公共场所加装AED的建议》,加装AED被选定为区民生实事项目,首批588AED加装完成。AED在几次关键时刻的及时启用,实实在在地挽救了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命,这让每个参与其中的人感到无比欣慰。

随后,我的另一项提案《关于提升和改善我区中小学生视力健康的建议》获评区政协2021年优秀提案,中小学生视力健康被区教育、卫健部门列入学生保健重点工作。看着孩子们的眼睛得到更多呵护,心中的喜悦无以言表。

发挥领衔作用,致力健康服务

2019年,我有幸成为市、区政协两个委员工作室的领衔委员。我们建立了线上+线下互动、有形+无形的工作模式,广泛搜集社情民意,积极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诉求。先后组织开展党建引领送健康”“同心同行·共筑亚运”“群众面对面,服务心连心”“凝心促富进社区等活动,用280余场次的服务,温暖了9万余名群众的心房。大伙儿都说好,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肯定。

在这几年的工作中,我特别上心的是一老一小健康问题。我们为21家敬老院的孤老病人提供了持续的养老康复服务,帮助8000余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我们积极推动护眼小卫士行动,为13万名中小学生进行了视力健康体检,并建立了健康档案,为孩子们的视力健康保驾护航。我们还与丽水、从江、旺苍等地的困难学子结对,累计帮助800余人次,希望能尽绵薄之力照亮他们的求学路。

立足健康领域,热心公益奉献

三年战疫情,我带领的医院成立党员抗疫突击队,派出医务人员负责5个区级医学留观点工作,组织13个复工复学指导小组,对企业、学校、社区开展抗疫指导,累计完成核酸采样804.7万人次和新冠疫苗接种24.7万剂次。在公益之路上,我积极推动萧山民营医疗机构协会迈出新步伐,先后建立了志愿服务大队和慈善总会民营医院分会,还发起了红色健康促进联盟,组织完成助学助困、健康服务活动1000余场。

今年,我领衔的工作室牵头组织凝心促富进社区系列活动,联合社区、村开展送健康、送文艺、送教育、送服务、送关爱等活动,发挥委员们的行业优势,搭建听民情、送服务、促共富的桥梁,深受群众的欢迎。

8年政协路,青春不后悔。我的努力得到了政协领导和同仁的认可,获得了第四届最美浙江人·最美政协人、浙江省社会组织领军人物、杭州市最美政协委员等众多荣誉。未来政协履职生涯的诗篇中,我将继续用激情、温暖、奉献、责任来书写,奋力为人民政协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者系十一届、十二届杭州市政协委员,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院长)


钟金芳:

见证畲乡美丽蝶变的幸福山哈人

我生于桐庐县莪山畲族乡,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山哈人。从2004年开始,一直致力于服务家乡建设。可以说,我是莪山建乡以来获得喜人成绩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受益者,目睹了莪山乡从默默无闻的后进乡变成产业旺、环境美、畲味浓的中国畲族第一乡,见证了近五年来全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2家增加到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从1098万元增加到2263万元,固定资产投资从6664万元增加到1.2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835元增加到42005元。

1988年,莪山畲族乡成为杭州市政协的结对帮扶乡。36年来,市政协与莪山这个畲乡结下了深深的情缘,在帮助莪山脱贫致富、加快发展的征程上,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

20045月,我成为莪山畲族乡党委委员。上任伊始,便把工作重心聚焦到海拔600米的戴家山,怎样帮助山上的村民脱贫致富一直是乡里的一个难题。那时,我几乎每周上山,与38户村民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当时感触最深的是,下山的路很难走,但是下山后青年回村的路更难走。2005年,时任市政协主席虞荣仁来莪山乡开展联乡结村工作,我抓住机会,向虞主席汇报了戴家山的发展现状,并递交近半年我走访戴家山的调研报告。虞主席相当重视,牵头组织协调多方部门,推进莪山乡“49100”帮扶工作,帮助实现了全乡村村通公路以及公路全面硬化。公路的贯通,消除了制约莪山发展的交通瓶颈,为村民实现就业下山脱贫创造了条件,也为吸引外来客创业、推动莪山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转眼到了2007年,九届杭州市政协召开关于推动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的专题会议,时任市政协主席孙忠焕来到莪山乡开展调研。他指出,特有的畲族文化才是美丽莪山的,莪山要积极培育出文化赋能的新业态新模式。九届市政协积极协调落实各项帮扶资金,建成畲乡风情一条街,推广三月三畲族文化节,自此,莪山乡开启了美丽乡村的发展之路。

2010年到2012年,我在桐庐县统战部任职,但仍始终心系莪山乡。2012年底,我重返莪山乡担任调研员,一直为提升莪山乡的知名度尽着自己的绵薄之力。从2013年到2019年,我见证了杭州市政协在推动莪山乡加快民族乡村振兴示范建设方面的工作和成效:十届杭州市政协主席叶明带队,围绕加快莪山乡发展进行专题调研,提出创建中国畲族第一乡的目标;十一届市政协主席潘家玮针对当时莪山乡发展实际,持续深化联乡结村帮扶工作,深入打造畲乡一村一品特色产业, 中国畲族第一乡201910月花落莪山。

现如今,我已退休,但仍住在莪山乡,在绿水青山的村廓里享受宁静富足的生活。最感谢的还是党和国家的政策扶持,以及杭州市政协持续36换届换人不换点的结对帮扶。市政协主席马卫光两年间九次到莪山开展联乡结村专项对接工作,为莪山发展谋划、推动,帮助莪山论证确定了以打造民族乡村共富标杆为总目标的“1234”发展方向和“157”产业布局,助力莪山成功发布西湖边的畲乡民族乡村共富品牌。

尤其是2023年以来,杭州市政协先后为莪山乡对接帮扶项目19个。既为莪山乡引进《我们的客栈》综艺节目,提升畲乡影响力和美誉度,又助力莪山乡成功签约云上畲乡文旅综合体、野畲酒店等项目,实现亿元以上文旅项目招引的零突破,让字招牌真正成为强村富民新路径。

作为莪山乡曾经的乡长,36年间,我深切感受到民族团结进步的巨大成就和深厚情谊。畲族以凤凰为图腾,在莪山乡展翅腾飞之路上,畲汉同胞携手共进,民族团结之花会愈发璀璨,共同富裕的步伐将愈发坚实,西湖边的畲乡民族乡村共富品牌定会愈发响亮。

(作者系第九届杭州市政协委员、第八届桐庐县政协委员,桐庐县莪山畲族乡原党委副书记、乡长)


谷琦:

成为那座为民连心桥

岁月如流,十年弹指一挥间。当初成为政协委员的兴奋和激动仿佛就在昨日,如今我已连续担任三届余杭区政协委员,从曾经的愣头青,变成了老委员。担任政协委员的13年里,我撰写了近20份提案、30余篇社情民意,也曾三次两会期间上台发言,并获余杭区政协金点子二等奖、2023年优秀提案和两次履职优秀个人荣誉称号,自认做到了勤学躬行,尽职尽责,始终坚持察民情、听民声、解民忧,让自己成为架起联系群众的合格连心桥

政协初体验

时间追溯到2011年,那时,我还是一个参加工作刚满3年的年轻人,是余杭区最年轻的政协委员。相比于那些资历深厚的委员们,不仅履历单薄、经验不足,而且对政协工作的了解还停留在别人的描述中,但也正因为年轻,一腔为人民服务的热情更是如火炽热,急切地希望自己能真正为社会、为人民做些什么。还记得第一次参加余杭区两会,当我步入两会会场时,庄重肃穆的氛围让我肃然起敬,当庄严国歌奏响时,我感到心潮澎湃;而第一次在会场聆听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提案工作报告,细细体会其中的内容,则让我意识到想要做些什么,空有热情并不够,自己更应该沉下心来,脚踏实地,提升自己,扩宽思路,把自己的心灵锻炼得更沉静,把自己的目光磨砺得更敏锐,提出真正有益的建议和提案。

认知的蜕变

成为政协委员后,我的工作和生活中便多了一份责任,多了一个视角,也多了一些思考。在不断的努力下,我逐渐退去了青涩,加深了对政协工作的性质、职责和任务的了解,也慢慢体会到,政协委员的身份既是荣誉,又是责任,既有权利,更有义务,想要当好一名合格的政协委员,就要做到积极履职尽职,发挥自身优势,深入体察民情,充分反映民意,积极为地方的发展建言献策。于是为了提升能力,我开始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为了深入基层,我在工作中积极与领导同事、人民群众交流沟通,更是理解了何为三人行,必有我师

履职入佳境

我一方面用心关注热点问题,一方面耐心倾听群众呼声,积极参政议政,形成了很多有价值、高质量的建议和提案。

聚焦杭州区划调整,余杭打造第三城市新中心的时代新背景,我提出了《关于高质量发展我区竹产业及相关装备产业的建议》《关于发展我区夜间经济的相关建议》等提案,力求为相关部门今后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启示。在工作岗位上,我关注着机制、流程、监管力度等常规工作内容,对发现的问题会认真思考,形成了《关于做好信访维稳工作的建议》《敢于对无理缠访人说》《关于加大对中介服务机构监管力度的建议》《关于建立应急专用地理信息服务保障疫情防控的建议》《关于我区治水工作的建议》等被部门采纳的提案。在日常生活中,我关注着教育、交通、健康、环境等老百姓关切的民生问题,提出了《治理家政服务业乱象的建议》《网络订餐不能忽视舌尖上的安全》《关于未婚青年择偶难问题的建议》《浅谈大数据时代下公民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关于进一步解决老百姓出行难问题的建议》等。其中《让家庭作业不再成为家长作业》成为了我微信朋友圈内点赞量最多的提案,得到了家长们的广泛认可,还被区政协评为优秀提案。

看到自己的建议被部门采纳,相关问题在有条不紊地解决,我发自内心地感到欣喜和自豪,也再次增强了当好政协委员、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信心与决心。

建言察实情,履职在路上。政协就像一束光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心中那团年轻时燃起的热情之火,在跨越13年后依旧灼灼燃烧,不曾熄灭,推动着我不断前进。

(作者系余杭区第十、十一、十二届政协委员,民建余杭基层委支部副主任,余杭区住建局城研中心主任,余杭区三治办(挂职)斩污攻坚组组长)


龚玉和:

笔耕三亲史料——我的人生行旅之续航

我出生于1949年,2009年就满60岁了。当时,西湖区政协恰巧正在编辑《之江文史丛书》。我参与了丛书的写作,从此开启了我乐此不疲的人生行旅之续航:从事政协文史三亲史料工作。

杭州之江旅游度假区是全国首批设立的度假区之一,在全省范围内也是首开先河。在听了时任杭州之江旅游度假区负责人的口述,详细介绍了将千年不变的农耕渔牧乡村打造成旅游度假区的前后经过,让我打开了思路。于是,我写了《之江旅游区建立的前前后后》。文章刊载在《杭州政协》200967期杂志上。让人意外的是,文章获得了市政协建国60周年征文的一个奖项。获奖对我是一个不小的鼓励。这是我首次创作纪实作品,成为我写作生涯的转折。

坦言之,我在杭大外语系读书,后来从事银行国际金融业务,只写过几本国际结算方面和大中专院校的教课书,如《出口信用证拒付处理》《国际商务单证教程》《外贸单证实训精讲》《外贸单证解惑280例》等,在《新理财》辟了个专栏,顶多算个财经作者。

机缘巧合,我接触了政协文史工作,通过记录亲历、亲见、亲闻的方式,记录和保存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真实情况,存史资政,团结育人。我们这一代人,从知青到机关,历经改革开放以来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变革的过程,目睹岁月风云,如果我的写作能从各色人物的行程中窥探时代前进的细节,岂不美哉!

2010年,在杭州市政协文史资料第三十辑《难忘岁月》——杭州知青上山下乡运动侧记续集上发表了《昨夜长风听雨声》,将自己下乡将近十年经过记录了下来;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及所见所采写的有关外贸银行国际金融业务一文《我与转型时期的外贸单证》,发表在《浙江文史资料》20124期;之后,受杭州市政协文史委的委托撰写《杭州开发区发展史料》,采访了钱江经济开发区初创时的负责人,记录了那段杭州经济开发区变迁发展的甜酸苦辣。开发区史料写作完成后,又成为上城区政协编辑的《中国第一居委会》等书的撰稿人之一,参与了《西溪揽胜》《之江胜景》等书的写作,为杭州市政协文史委编写的《城雕拾遗》撰稿,还做了《西溪图像志》卷素材搜集整理。2015年政协举办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写作活动,我成为抗战老兵采访人之一,参与了《血色记忆》等书的写作。次年,又接受黄埔同学会委托采访居住在全省的抗战老兵。后来,同学会出了本书,叫做《浙江黄埔老兵人生纪实》。

让人印象至深的任务,莫过于新冠疫情三年间,受市政协文史委顾问林正秋委托,写一本林老的传记。本想提名为《林正秋传》,林老说:俗话有生不立传,改成林正秋与杭州史研究为好。我在想,采用此书名,或许读者会误以为这是一本史学论著,自作主张,换成《一个人与一座城市的故事》,副题才是林正秋与杭州史研究

杭州以西湖扬名天下,可类似的湖泊山水资源禀赋在世界上也是不计其数的。西湖之所以成为历千年而不息之旅游胜地,在于地域文化。林老师为杭州这座城市的文化历史著书立作几十本,为此付出了毕生精力。

笔耕三亲史料,尽自己的绵薄之力留下文化遗产,增强文化自信,我深感这件事非常有意义。

(作者系杭州西湖区西溪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