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21日 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国产高速电吹风的未来,会困在“戴森平替”里?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丁少将

2016年前后戴森将高速电吹风带入中国市场后,包括徕芬、小米、追觅、莱克、九阳等在内的国内品牌也纷纷打造自家的高速电吹风产品,其中也有品牌给自己打上了戴森平替标签。大牌平替的标签,总是一把双刃剑,短期伤敌,长期有可能自损,需要慎重使用。这或许是一些有着戴森平替标签的国产高速吹风机品牌正在或者将要经历的。

今年6·18,两个让笔者眼前一亮的消息,都与高速电吹风有关:一是在6·18期间整体面临下行压力的家电大盘里,电吹风是为数不多的增长品类,高速电吹风依旧是主要拉力;二是戴森吹风机被国产平替暴击,在6·18电商平台榜单中,高速吹风机品类戴森平替接替了戴森占据多年的榜首位置。

看起来,戴森平替平替产品和体验之外,通过多年努力,也有了平替市场地位的机会。这一点而言戴森平替,或者说国产高速吹风机中的戴森平替们,阶段性地成功了。

戴森平替的上位,有相当的合理性:让消费者用戴森吹风机五分之一、十分之一甚至十五分之一的售价,来获得与其有一定接近性的体验,这是对消费心理把握和性价比战术运用的胜利。特别是在消费趋向理性的背景下,性价比的优势,特别是价格的优势还会进一步放大。

不过,从长远来看,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副作用也在出现,甚至,并不明确伤敌程度是不是比自损更深,利是不是真的大于弊。

销量规模上,在性价比优势下,戴森当然不得不让位。美团王兴就确信便宜的打败贵的,今年以来,电商平台的低价较量遵循的也是这个内核。但从品牌和产品影响力来说,优势看起来仍在戴森。

品牌上,如果不是戴森占优,就不会出现大量相关消息中使用的主要称呼并非具体品牌,而以戴森平替为主的情况。仍然要与戴森做关联,平替们的创牌行动还少些火候。

产品上,戴森平替们的突出特点,是在设计和体验上与戴森的接近。

决策上,部分消费者,在做出购买决策时,也会先想到戴森,然后再去平替

当品牌、产品需要,或者不得不与戴森保持 绑定时,戴森,对他的平替们而言,就可能会有些挥之不去梦魇的意味。有一天,品牌在摆脱戴森平替标签时,或许会发现那很难。

主要以价格优势和营销口径来平替戴森,至少会带来两个问题:

一个是较难实现品牌段位上探和溢价能力提升,摆脱不了价格的

作为平替最大优势的价格的,一旦失去,消费者恐怕很难买单。比如,去年有国产品牌推出了与戴森同价位档的高速吹风机产品,产品也有一定竞争力,但从销量看,依旧难得到消费者支持。这不能不说是对戴森的平替带来的一种影响。

再就是,有戴森平替的价格本身也在一降再降。从通常的商业路径来看,打开销路之后,品牌会尝试上探和提升溢价。一降再降的戴森平替未必不想尝试高端,但给自己设了限。就像智能手机市场,有品牌自成立以来多年主打性价比,导致高端化路径一直不理想,因为他留下了低价的印象。

另一个是较难实现技术创新的突破,也就难以真正达成对戴森的

戴森的高速吹风机,近几年在创新层面动作有限,这恰恰是戴森平替们真正掉他的机会。就像国产智能手机的一步步崛起,其实也与苹果创新乏力有一定关联。但从事实层面上看,并没有实现,也少有相关动作。戴森平替们主要还是让价格持续向下,好像是要以此为保持吸引力的手段。

在这背后有一个问题,就是平替的技术路线也与戴森有相似之处,或许就需要戴森这块石头,而少了一些自己过河能力。所以,戴森的创新困境,平替大概率也在经历。还有,在溢价能力难提升,并且需要一定营销支出的情况下,平替对研发的投入与精力,也可能会有一定掣肘。

以上会衍生出两个问题:一是相比早些年,高速吹风机的门槛已经并不高,不同品牌的产品参数靠得很近,如果有了价格更低的戴森平替,老牌平替们该如何应对?二是如果戴森有降价的趋势,平替们又该作何打算?

从当前的情形看,恐怕只有更大规模的营销投入和更有烈度的价格战才能解决。不过,第二个问题在正常情况下或许不会出现,因为戴森创始人说他的字典里没有性价比。

如此,国产高速电吹风的未来,还是可能会困在戴森平替里。那谁能先走出自己的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