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5井油套压0.7兆帕,带水效果好,加注起泡剂后,日产量从原来的5000方上升到现在的10000多方,对一个开采了40多年的老井确实不容易,还是这个‘小创新’发挥了作用。”5月24日,重庆气矿江北采输气作业区生产运维服务站站长汪涛看到沙5井增产信息欣慰地说。
汪涛说的“小创新”就是由他牵头的作业区“老井挖潜攻关小组”自主设计的模块化气井移动药剂加注装置,该装置可以加“三剂”(起消泡剂、缓蚀剂、防冻剂),具有实施成本较低,安装拆除简易,移动轻便,适应性强等特点。小创新的成功投用,既解决了增产难题,同时减轻了员工加注起消泡剂的劳动强度,也为作业区天然气生产任务完成增添了“砝码”。该作业区没有新的气源接替,都是老气田,增产全靠老井挖潜,加注起消泡剂就是最常用的措施上产办法。由于作业区大多气井都没有安装固定加注装置,措施上产就是“纸上谈兵”。
面对形势严峻的天然气生产任务,今年初,攻关小组把解决药剂加注问题当成必须攻克的第一难题,开始查阅资料、分析论证、提出方案、设备调试、确定操作规则……3个多月的不懈努力,终于大功告成,移动药剂加注装置各项试验合格。
5月6日在相21井打响新装置使用“第一战”,每天加注一次,连续一周,为该井加注起泡剂,日产气从原来的不足2000方,提升到平均日产量达到6000方左右,成功的喜悦洋溢在现场每名员工兴奋的脸上。
“这个装置核心部分由三个模块组成,将常压流体管路组件、泵组、承压流体管路组件集成在一个小推车上,同时该模块装置由于采取了安全阀及止回阀装置,安全系数得到提高。”汪涛在介绍该装置安全性时说。
汪涛对这个小创新接下来在相东构造、东溪气田等老井挖潜上使用充满了信心,同时,准备对该加注装置进行持续改进,进一步提高上下车、组装、加注、拆卸全过程效率,更高效完成老井挖潜增效任务。(张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