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8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北重集团:创新“三育”思政工作模式充分发挥新时代产业工人主力军作用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李树清

 

北重集团作为我国国防事业的前行者、军民融合发展的实践者和内蒙古自治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专项试点单位,对标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总体要求和国有企业职责使命,立足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传家宝和生命线作用,探索提出了思想教育、文化涵育、实践培育“三育”工作模式,推动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全方位发展,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强化“三个引领”

全面构建思想教育高地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北重集团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引领、精神价值引领、先进典型引领,全面增强产业工人政治意识、国家意识、公民意识、爱国情感和职业荣誉感。

坚持思想政治引领,把好思想“方向盘”。公司坚持以党建引领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每年制定党建、工会、宣传思想工作要点,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职工通过党委会、中心组学习,和“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学习强国”等平台,团结引导产业工人听党话、跟党走,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突出导向性,推动理论宣讲精准化长效化。公司开展理论“大宣讲”,每年邀请专家、学者走进企业开展专题辅导,常态化开展劳模工匠大讲堂、班组“微课堂”等多层次理论宣传活动,充分激发工会“大学校”作用。

突出群众性,推动理论宣传立体化多元化。公司建立“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统筹“网、微、视、报、屏”五位一体媒体阵地,线上通过“理论文章+评论+案例+图解+视频”等立体化形式,切实把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好、解读好。

实施“三项工程”

全面拓展文化涵育阵地

产业工人队伍是一个跨领域、跨技术、跨岗位的特殊群体,需从产业工人关注的制度融入、文化需求、利益保障入手,着力实施“强基”“强心”“强声”三大工程。

实施文化“强基”工程,奠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主基石。坚持人才战略布局和企业发展战略统一协调,构建了以“十四五”发展规划、人才发展规划“双规划”为基础,以融入兵器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融入国家级大师工作室“双融合”为重点,以企业实训基地和院校培训基地“双基地”、培养和评价“双结合”、企业导师和院校导师“双导师”为保障的产业人才培养体系,切实做到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实施。构建“全参与”共建机制。将落实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纳入党建工作责任书、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书,将“软指标”变为“硬任务”。

实施文化“强心”工程,增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主基调。充分发挥兵工资源富集优势,每年组织承办当地政府机关、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和军工文化研学活动3000余次,成为产业工人弘扬革命精神、开展国防教育和传播军工文化“三位一体”红色教育的重要基地。增强“精神磁场”,充分挖掘吴运铎的奋斗事迹,拓展文化教育功能。

实施文化“强声”工程,增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主旋律。编印《足迹》,详实记录产业工人在创业建设、深化改革、科技创新、管理实践、产品产业、企业文化、社会责任、党的建设等方面的奋斗历程、重要事件和成绩亮点。推出主旋律影视精品。专题片《寻炮敕勒川》《大国重器背后的中国军工》《强国基石》等在央视七套、二套播出;短视频《“挤”出中国创造》获第五届中央企业优秀故事一等奖并参加发布现场展演。积极对接中央级和省部级主流媒体,全面做好产业工人的日常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热点宣传。《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五周年┃北重集团:硬核举措,提升产改“含金量”》等多篇反映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劳模工匠等典型人物的文章被人民网等多家主流媒体转载。

打造“三个平台”

全面锻造实践培育营地

北重集团坚持系统观念,持续在“育、选、用”上下功夫,着力形成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实践人才培养体系。

构建技能提升平台,打造产业工人成长“孵化器”。公司建立全人员、全岗位、全层级的系统培养模式。建立“线上理论+线下实操”培养模式。打造线上平台“北重大讲堂”微信学习平台,开发线上课程资源141讲,在线学习的员工累计超过1万人次;打造线下实操职业技能体系,每年集中组织焊口、无损检测、车工、钳工、火炮装试工、园林绿化工等24个工种的技能培训体系,实现产业工人素质提升。聚焦青年骨干培养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大出国(境)及线上培训力度,采取联合团队建设、专业培养、优化项目管理等方式,助力青年人才成长。

构建劳动竞赛平台,打造产业工人成长“赛马场”。公司针对企业生产经营“急、难、险、重”窄口问题,组织开展专项劳动竞赛,大胆选拔使用经过实践考验的各类人才。加大劳模工匠培养选树力度,将劳模每三年评选一次更改为一年评选一次,对在职工技术创新、劳动和技能竞赛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团队及个人给予创新改善能手、技术能手、青年岗位能手、北重杰出工匠、“工人先锋号”等称号奖励。

构建创新创效平台,激发产业人才干事“动力源”。公司拥有3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2个自治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4个自治区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制定《薪酬激励管理办法》,健全适合不同类别不同层级人才特点的考核评价体系与薪酬分配激励机制,推动薪酬激励“精准滴灌”。实施职业技能和人力资源结构升级新体系,打破职业发展“独木桥”“天花板”禁锢,纵向建立技能人员7层25级职级,资深技能大师可升至7层,职级工资随着层级的晋升而增加。

通过“三育”工作,北重集团形成了产业工人创新平台体系,合力攻克了多项装备研发体系建设重点科研任务。将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工作全面融入企业中心工作,推动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全方面提升。近年来,北重集团获评全国文明单位、“中央企业五四红旗团委”、企业信用评价AAA级信用企业等荣誉。产业工人队伍技术成员比例达43%、技能人员比例达57%,首席技师、全国劳动模范郑贵有当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委员会候补委员、自治区总工会副主席,成为全区首位一线工人兼职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