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6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主动破题,变与不变并行锻造稳产“利器” ——河南油田采油二厂生产经营工作启示之产量篇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4-1 1 图为采油二厂技术人员.jpg

●采油二厂技术人员现场会诊异常井。

常换芳 单朝玉

今年前4个月,河南油田采油二厂生产原油11.777万吨,产量保持在计划线上运行。

同样是老油田,同样面临很多困境,采油二厂何以能保持稳产状态?“面对困难,不讲客观条件,主动出击,才能突出‘重围’。”采油二厂厂长蔡汉文道出了稳产的原因。

作为已经开发了37年的老油田,采油二厂面临着种种客观困难。地下的资源像打碎的盘子一样呈碎片化状态,油藏薄、埋藏浅。在“薄碎片”中找油,怎一个“难”字了得?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困难面前,采油二厂坚持“变”与“不变”两条主线,主动破题,锻造开发“利器”,在地下“迷宫”中开辟出找油新通道。

作为油田企业,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是永恒的使命,“三老四严”“苦干实干”是不变的精神传统。采油二厂始终坚守“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初心,坚持弘扬团结务实的实干精神,坚持传承沿袭30多年的稠油开发经验,在“薄碎片”中全力寻找新的资源阵地。

开发稠油首先需要做实“热”文章。37年来,采油二厂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稠油油藏注蒸汽开发经验。采油二厂把提高注汽品质作为不变的追求,沿袭“锅炉提干提效”好传统,加强注汽管网和井筒的全程保干,锅炉的热效率由83.6%提高至95.4%,干度由73.8%提高至85.1%,管线沿程热损失由每平方米327瓦降至160瓦。这一篇实打实的“热”文章为稠油效益开发提供了高效的“热”保障。

在碎片化的油藏中如何找寻新的资源阵地?采油二厂通过复查老井发现了沉寂30多年的付湾油田的潜力。可是,要真正投入开发,却需要人力、物力、财力投资。“没有等来的效益,只有干出来的产量。自己的活自己干!”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采油二厂主动作为,利用旧管线、旧设备,创造生产条件,实现了付湾油田的及时投产,减少投资165万元。截至今年4月底,采油二厂先后对付湾油田8口井实施热力试采,部署开发井7口、评价井3口,累计产油3336.2吨,新增控制储量151.2万吨,开辟出新的资源阵地。

“空白区”焕发了青春活力,增强了采油二厂干部员工的信心。在不变的追求中,他们大胆“变革”,根据油藏现状,转变开发理念、开发方式,持续厚植稳产根基。

“跑赢时间,才能打赢稳产主动仗!”在困难“重围”中,采油二厂按照上半年完成注汽、作业等工作量60%的目标,与时间赛跑,加快投入进度,确保稠油开发投入实现当年效益最大化。截至4月底,该厂已完成注汽工作量29.02万吨,占全年注汽量40.3%,完成措施工作量147口,占全年工作量41.1%,赢得了生产经营主动权,让油水井每天都处在“电满格”“油满箱”的状态。

转变开发理念的同时,采油二厂针对现有油藏现状,主动转变开发方式,力求采出更多效益油。杨浅20普通稠油水驱油藏平面窜流严重、驱油效率低,他们利用“通道定量识别+逐级深部调剖+降黏复合驱”集成技术,把该区域油藏转为复合驱开发。在杨21226井应用后,日产油由0.8吨升至5.6吨,综合含水下降6%,阶段增油120吨。采油二厂扩大应用范围,在杨浅20区块与工程院实施技术风险承包,杨浅20区块日产油由2.9吨上升10.7吨。截至今年4月底,该区块增油3379.1吨。

多年注蒸汽开发后,汽窜严重的问题日益凸显、注汽效果逐步变差。该厂及时转换方式,从单井注汽转向面积组合注汽,并配套开展热化学复合提高采收率先导试验,减少汽窜,提高热能利用率,改善开发效果。截至今年4月底,该厂在45井区实施面积注汽,减少汽窜24井次,阶段产油2.15万吨,覆盖储量221万吨。热化学复合驱提高采收率先导试验应用8个井组,增油0.64万吨,效果超方案预期。

在技术不断迭代升级的时代,谁能掌握核心技术,谁就拥有更多自主权。采油二厂针对油藏类型复杂、开发方式多样等特点,自主攻关,形成了薄层稠油油藏蒸汽吞吐经济开采技术等“八大”油藏开发特色技术和氮气辅助吞吐、注采一体化等“五大”工艺技术系列,为效益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采油二厂开展自主攻关,既注重增油效果又注重低成本。稠油联合站水处理产生的含油污泥、75吨燃煤锅炉产生的粉煤灰等工业固废,他们通过自主攻关,形成了成本低、悬浮性好、不动管柱施工的高温颗粒调剖体系。同时,自主开展浮渣调剖、回注工作,让浮渣等固体废物摇身一变成为宝。截至今年4月底,该厂在397井次实施高温颗粒调剖,增油2.16万吨,累计消耗浮渣1.09万吨,节约调剖悬浮剂费用905万元。

在技术攻关上,采油二厂向来都不故步自封。“我有现场,谁有技术?”他们向企业内外技术人员发出了“橄榄枝”,阶段引进新技术10项,取得较好效果6项,增油8575吨,增注13044方,降本165万元,有效弥补了技术空白区,为稠油开发再添“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