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陈 张艳
从一名普通的信号员到调车区长,从车站值班员工种第一名再到第十三届淮北矿业集团“名师高徒”大赛“首席高徒”……两年来牛孝东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一路“飞奔”。
刚刚得知成绩后的牛孝东兴奋之余,不由得感慨:“这一切的改变,得益于处近些年开展的工匠师徒结对活动。”
2022年1月,还是信号员的牛孝东与安徽淮北矿业集团铁运处能工巧匠刘晓虎正式签订了师徒协议。为牛孝东提供“一对一”师徒结对传帮带服务。而在此之前,牛孝东的业务技术是在调度室里的一起上班的老师傅们那“偷师”学的。向工匠拜师,这还是他入职以来的头一遭。
结对期间,刘晓虎通过理论教学、送课进岗等方式,对牛孝东进行了系统化、专业化的行车业务技能培训。“在工匠师傅帮助下,我的技艺水平大幅提升。”回忆起师徒结对前,牛孝东感叹,“以前是按后台师傅下达的计划排列进路,现在编制作业计划,脑子里会提前想一想,该如何优化运输组织,提高调车作业计划编制质量等等。”他坦言,如今不仅要实现行车组织操作技能、接发列车、编制计划、应急处置的业务精通,随着新系统、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更新,也加快实现生产模式和技术观念的更新。在刘晓虎的带领下,电子屏幕中的一条条进路在牛孝东的眼中渐渐变得立体起来。
近年来,在铁运处大力推广工匠在班组内师徒结对活动中,包括刘晓虎在内的处工匠与班组一线多名职工结成师徒,其中超过90%的一线职工得到了技术等级或岗位职级的提升。同时,在工匠师傅们的带领下,徒弟们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被一一破解,超过86项职工创新成果在班组中涌现。
该处针对受限于完成生产计划的工作压力的实际,职工“向外”接触新技术、新理论的机会被大大压减,班组职工的技术成长被局限在了班组之中。如何解决这一难题,今年10月份,在工匠丁丁带领40余名简易大中修业务骨干前往平煤神马集团铁运处培训过程中给出了答案。在学习以外,丁丁利用晚自习的时间开设的“第二课堂”,迅速帮助学员巩固掌握课程内容,在回到单位以后,又带领工匠室团队成员建立了“内燃机车故障库”,在全段范围内进行推广。这一举措,无疑更加大了职工希望“师从工匠”的强烈意愿。
因此,让工匠带着实操技术和最新理论走进车间、走进班组,让班组成员跟随工匠实现更大范围的技术交流,让工匠精神的种子在班组青年一代中萌芽、生长,成为该处开展“工匠进班组”活动的动力。
“激活班组也就激活了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工匠进班组既是从细微处助企发展,更是在源头处凝炼匠心。”该处党委书记表示,“通过充分发挥安培中心综合培训基地、工匠工作室、青智淮矿创新工作室、机车模拟操纵实训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以班组为单位,开展工匠师徒结对,打造‘工匠型’班组,为车间班组注入‘心力量’,让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走进生产一线、驻进职工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