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吴敬云在查看茶叶长势
■ 方令航 楼光明 发自 浙江金华
12月9日,2023国际茶会暨第四届国际山水茶席大赛在浙江浦江举行。吴莱山下通济湖畔,来自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浙江大学、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的专家学者,和各地参会茶商、茶席大赛参赛选手欢聚一堂,探讨茶文化传承,商议地方茶产业发展,进一步提高诗画浦江知名度,宣传推广金华浓厚文旅资源。喜庆和欢乐的背后,为了今天的这一切,浦江县黄金芽茶叶专业合作社创办人吴敬云已经辛勤耕耘了整整十年。
苦垦十年吴莱山
人生短短几个秋,吴敬云用十年的时光和汗水,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写在了浦江的百亩山野之间。
浦阳江上一大儒 深袅江源百世师——大儒吴莱既是浦江的光荣,更是金华的骄傲,其历史文化影响深远。金华山余脉浦江前吴乡境内是吴莱的隐居之地,这里梯田错落,竹林幽静,野樱漫山,山水相依,植被丰富,山区溪谷里散落着100多亩原生态的野茶林,经过近百年的自然生长和农人驯化,成为不可多得的生态茶原产地。十年前吴敬云对老家的古茶树动了心思,放弃在县城的稳定工作,返乡流转承包下袅?溪村200多亩山地,整理翻新古茶基地建成黄金芽茶叶专业合作社。
吴敬云带领四乡八邻日夜劳作,在不破坏自然生态的前提下开荒修路、整地挖沟、移栽茶树,把所有的精力和金钱都砸在了这片荒山里。山谷间沟壑遍布,适合茶叶生长的地方都是小面积零星分布,有的台地只能依靠羊肠小道通行,不少茶林因为无人管理而野蛮生长。在县农业局从事茶叶技术推广的老丈人,也一次次来到吴莱山,为女儿女婿出谋划策。开发古茶林前期,几乎没有收获,一年又一年……辛勤耕耘后茶山再度飘香,古茶树重新焕发生机,黄金芽茶叶专业合作社让原本冷清的袅溪山谷脱胎换骨,郁郁葱葱,焕发出重生的活力。
种茶的艰辛道不完,夫妇俩携手做茶,看上去是甜蜜的事业,其实更是耐得住寂寞的创业伙伴。这十年他们风雨同行,正如吴敬云妻子所言:“这个茶叶,就像是我们的另一个孩子,盼望她健康成长,哪怕经历再多艰辛。”十年来吴敬云夫妇扎根山区,向老师傅学习制茶的整个过程,成长为制茶的行家里手。合作社成为浙江大学茶文化与健康研究会制茶联盟常务理事单位、中国茶叶学会教学供样单位。茶园管理是一项累人活,特别是每年清明抢“鲜”忙,为抢时间争速度,夫妻俩带领采茶工奔走山间抢采头茬绿芽,每夜熬到凌晨是常态。“刚进山学制茶的时候,女儿还在县城读小学,我只好每天开车往返一个多小时,就这样坚持到了今天,女儿转眼就读高中了。”这对同甘共苦的新茶人,一直亲力亲为把控茶叶质量,每年都吸引杭州茶商提前预定,产自吴莱山的茶叶销往了全国各地。
通济湖畔飘茶香
以茶为灵魂,以茶器为主体,结合茶人思想融入山水,用艺术形式使人直观感受茶之美。2023年12月9日,浦江状元红博物馆开馆之际,国内外众多茶艺能手和茶文化大咖第一次走进诗画浦江。他们精心选择器具、铺垫、插花等茶席设计元素,通过对茶人、茶事、茶韵、茶意、茶境的诗意表达,推广金华茶文化。
在浙江素业茶叶研究院院长陈燚芳看来,品茗吴莱山茶的刹那间,感觉舌尖就会蔓延浦江山水气息。当地政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茶兴农”,充分利用独特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大力发展古茶加工和研学、旅游等服务业态,形成集品茗研学、茶文化体验为一体的生态文旅产业良性循环。
状元红博物馆前身为1928年春创办的“戊辰春”茶栈,经过家族几代人传承,发扬传统制茶工艺,挖掘整理有关拓片牌匾、器具等珍贵茶文化资料,详细介绍浦江茶文化的“上山遗风、儒风传承、传统技艺、制茶器具”,并提供手工茶的制作体验。浦江县前吴乡党委书记王东亮对“以茶富农”有着自己的理解:“今年黄金芽茶叶专业合作社代表浦江参加第五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把金华本土优质茶品推向了更大市场。发展茶产业必须和旅游业相结合,深入推进茶旅融合,所以我们尝试把茶叶博物馆委托给吴敬云管理,通过辖区旅游点、茶基地、茶楼和民宿等业态的跨界合作,政府负责提供更好的空间环境,让茶文化与茶产业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浦江黄金芽这款绿茶,创新融合古茶林资源和传统手工技艺,在中国绿茶行业有很高的认可度。以前黄金芽主要在浙江的茶商圈内流传,希望她能够进一步走出山谷,通过乡村博物馆这样的深度体验,吸引对茶文化有兴趣的朋友。”浙江大学茶学系教授、浙江大学国际茶学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屠幼英,日前向状元红博物馆赠书并签约茶文化研学基地,助力浦江发展创意茶业。
而今迈步从头越
做任何事情,最后获得成功的,往往是那些一直都明白自己想要什么的人。为现代人提供一杯高品质茶饮,并赋予产品更浓厚的文化元素,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旅行增香添色。吴敬云用十年光阴,挥洒辛勤汗水,向世人诠释了如何将梦想变成现实、把荒山野茶变成珍贵绿茗。从茶叶合作社带头人转身为山村茶博物馆负责人,吴敬云开始了新的征程,用品牌的力量开辟出山乡的共富之路成为更大的挑战。“这一路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之前十年把基础打好了,更要好好守住茶林,把这一片前人留下的宝贵茶基地发扬光大。”吴敬云告诉记者,将进一步完善馆藏实物,开展浦江古茶树田野调查,为古茶树建档立案,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保护利用,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激发传统乡土文化活力。通过做好茶理念创意、茶模式创优、茶文化创建,进一步推动茶产业的融合、生态、共富发展,打造一杯独具浦江特色的“文化茶”。
浦江新近入选浙江省20个创意农业试点县,以茶席大赛、采茶节等创意农事旅游活动为载体,必将进一步激发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活力,让农村更美丽,让农民更幸福,让农业更兴旺。“作为金华市第一座由民企运营的茶叶博物馆,状元红博物馆是浦江开启茶旅融合的新载体,这里不仅有深厚的文化积淀,还有独特珍贵的古茶资源,全新的地方茶文化展示中心与周围山野古茶林完美融合。希望这座美丽乡村里的茶博物馆进一步开放观念,延展户外展陈空间,不仅吸引客商前来采购,也吸引更多人为金华茶这片金叶子添彩,让村民享受共同富裕的经济红利。”浙江省博物馆学会特聘专家、中国茶叶博物馆原馆长吴晓力鼓励吴敬云以博物馆为依托进一步做好茶文章。
“一茶一生态,一叶一致富”,茶产业既是山区传统特色产业,也是新时代绿色富民产业。2022年浦江县将茶叶和葡萄、花卉等列入“五大亿元产业”扶持培育,在品质提升、品牌建设、文化培育、市场开拓等方面寻求突破,形成以绿茶为主、红茶崛起、黑茶启蒙的景象。2022年全县茶叶总产量1035吨,总产值9860万元,先后涌现了黄金芽、状元红等一批高质量茶叶品牌。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党委书记、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郑国建一直关注地方茶产业的发展,他高度评价浦江县政府把茶产业融进共同富裕、乡村振兴、健康中国等党和国家发展战略:“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吴莱山茶是原生态的大自然产物,其屈指可数的产量更需要深度挖掘开发内涵价值。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文章,坚持绿色发展,一定能打牢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