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5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深化改革,为民营经济提供公平竞争制度环境 ———专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彭森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5-1 1 1彭.jpg


■ 本报记者 袁红兵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日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彭森接受《企业家日报·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周刊》记者专访,就如何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民营经济提供公平竞争制度环境等话题发表看法。

    彭森认为,从长期看,需要通过深化改革,为民营经济提供更好的政策制度,环境,特别是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他强调指出,只有坚持“竞争中性”原则,才能真正落实公平竞争、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中国民营经济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为民营经济提供更好的

政策制度环境

    “要努力消除对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质疑与非议,对其历史必然性应该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从正面充分肯定其历史作用。”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彭森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为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民营经济的成长历程证明了市场是配置资源最有效的形式。彭森表示:“民营经济的诞生和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呼吸共命运,是中国市场化改革最重要的时代成果,必须予以充分肯定。”

    彭森认为,民营经济是最有活力、竞争力的市场主体,一直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和风险挑战中砥砺前进,是当前稳经济、稳就业的主力军,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新时代新征程,促进民营经济发展需要继续从理论上、政策上、法律上和实践中不懈努力。

    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对此,彭森表示,《意见》强调了民营经济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并针对营商环境、政策支持、法治保障、舆论导向等问题作出了制度性安排,对促进民营经济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发展壮大做出了重要的战略部署。《意见》的发布对民营经济的支持是全方位的,精准地回答了社会重大的关切和民营企业家的期盼诉求,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民营经济的重视和关怀。 

    国家发展改革委民营经济发展局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为落实好《意见》精神,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国家发改委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这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据彭森透露,11月24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民营经济发展局魏东局长一行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调研指导工作并进行座谈,这是国家发展改革委民营经济发展局成立以来首次到研究机构、智库开展调研。

    “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积极推动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落地,为民营经济提供更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彭森表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将深入学习、领会、贯彻中央的有关精神,按照委党组的部署,与民营经济发展局密切协作,根据新形势、新特点、新任务、新要求,从政治、理论、法律、实践等角度对民营经济发展进行深入研究,继续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建言献策。

坚持竞争中性原则 

落实鼓励扶持政策

    我国经济当前正处于转型升级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良好的政策制度环境将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彭森指出,竞争政策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性政策。要坚持竞争中性原则,彻底破除隐性壁垒,把中央对民营经济的各项鼓励扶持政策落到实处。

    “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理论、政策、法律和实践等多个方面进行不懈努力。”彭森认为,首先,在理论上要坚持解放思想,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彻底为民营经济正名。其次,在政策上要坚持竞争中性原则,彻底破除隐性壁垒,把中央对民营经济的各项鼓励扶持政策落到实处。此外,在法律上要坚持依法治国的精神,用法律体系和制度安排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保障、保驾护航。最后,在实践中,要坚持顶层设计、统筹协调、综合施策、有力促进的方针,扎扎实实地把《意见》确定的政策和任务落实落细。  

    只有彻底破除隐性壁垒,把对民营经济的各项鼓励扶持政策落到实处,才能真正提振民营企业家的信心。“有关公平竞争的政策已提出很多年了,但所有制歧视问题没有解决,各种隐性壁垒仍长期存在。”彭森认为,《意见》最大的亮点是明确提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而过去涉及民营经济的文件中,一般只提“鼓励、支持、引导”,而“做大做优做强”是专门对国有企业的提法。

    彭森指出,《意见》还专门强调要全面落实公平竞争政策制度,坚持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他认为,《意见》的落实是关键,其不仅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持,同时也为各类所有制企业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民营经济一直高度关心和支持。早在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就明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持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2018年11月1日,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消除各种隐性壁垒,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2023年4月28日,中央政治局在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时再次指出,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破除影响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法律法规障碍和隐性壁垒,持续提振经营主体信心,帮助企业恢复元气。

    彭森进一步指出,2010年中共中央第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这体现的是“所有制中性”的精神。只有在各项政策的制订和执行中淡化所有制的差异,才能消除所有制歧视,才能真正在市场准入、政府采购、社会信用、法治监管等方面落实公平竞争的原则,也就是“竞争中性”的原则。实际上,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就正式提出:“按照‘竞争中性’的原则,在要素获取、准入许可、经营运行、政府采购和招投标方面对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对待。”

继续深化改革 

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为民营经济提供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彭森指出:“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消除各种隐性壁垒,才能使民营经济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中发展壮大。” 

    彭森表示,当前,民营企业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转型升级的排头兵,在稳定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创业、推动技术创新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面对记者专访,他还强调了建立健全政府机构与民营企业的常态化沟通机制的重要性。通过收集、追踪、转办、反馈民营企业的问题和建议,可以更好地为民营经济创造更有利的发展环境。

    彭森希望各部门能够积极行动起来,落实好《意见》精神,为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要优化营商环境,完善政策措施,支持民营企业依法经营、加快发展。要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要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服务和管理,引导其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履行社会责任。要加强舆论引导,营造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作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彭森表示将继续致力于推动深化改革,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优质服务,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同时,他也呼吁广大企业家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积极作为,把握机遇、创新发展、勇攀高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