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7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襄阳:当好“三员”优服务 织牢就业安全网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田伯韬  刘珉含


今年以来,湖北襄阳市人社部门坚持就业优先导向,聚焦“稳就业”“保就业”工作主线,以打造“有力度的就业创业”为目标,拓宽就业渠道,创新政策举措,当好“三员”提升服务水平,织密织牢就业安全网,精准帮扶困难群体稳岗就业。

畅通就业渠道,当好帮扶就业的“服务员”。就业关乎国计民生,关乎万家冷暖,为全力促进就业困难群体就业,确保“能就业、就好业”,襄阳人社部门拓宽就业渠道,实施“四个一批”分流安置就业。一是就近就地就业一批。组织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活动”“重点项目招聘活动”“就业大篷车进村活动”等,加密线上线下招聘,动态收集发布岗位信息,为就业困难群体有针对性的提供就业岗位,实现家门口就业。二是有组织劳务输出一批。深化“6+1”劳务协作工作机制,组织宁波、温州等地优质企业来襄招聘,新签定省际劳务协议33份,开展劳务协作活动53次,发布岗位6.1万个供困难群体选择。三是创业带动就业一批。持续实施双创战略,扎实推进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建设、举办2023年襄阳市返乡创业推介会,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创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向纵深推进。四是公益性岗位兜底一批。深挖公共服务类、基层管理类城镇公益性岗位,因地制宜开发护路、护林等乡村公益性岗位,实施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通过市场难以就业的困难高校毕业生和就业困难人员。截至目前,公益性岗位安置困难人员和高校毕业生9206人。

优化服务举措,当好扶持就业的“保障员”。创新就业创业服务举措,提振企业和困难群体信心,有力保障困难群体就业。一是“无申即享”激活力。创新灵活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方式,按照优化服务便利群众,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工作思路,通过数据共享查询比对,确定补贴人员和补贴金额,实现了社保补贴“个人首次报、数据库中抓、资金直接达”,减轻困难人员缴费压力,有力调动了困难人员就业创业的积极性,“无申即享”获评“襄阳市我为群众办事实百佳案例”,实施以来享受人数达12.2万人。二是“直补快办”扩岗位。支持企业稳岗扩岗,鼓励企业吸纳困难群体就业后给予社会保险补贴,为企业减负,实行补贴资金“一次审批、全期畅领”,实现“直补快办”服务以来,累计发放资金456.8万元,极大的调动了企业招工用工的热情。三是“预拨资金”添动力。为激发用人单位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困难人员的能动性,着力破解资金使用难题,实行公益性岗位补贴资金提前拨付制,变季初拨付上季补贴资金为季末提前预拨付下季补贴资金,增强了公益性岗位用人单位安置困难人员的主动性。

强化政策落实,当好助推就业的“护航员”。为确保就业创业政策全面落实,取得实效,人社部门主动作为,充分释放政策红利,助推困难群体成功就业创业。一是加强培训提升就业能力。坚持需求导向,采取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材施教的办法开展“点单式”培训,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劳动者就业创业,培育选树用工需求量大、就业率和创业成功率高的优质培训项目列入省级重点劳务品牌,提升竞争技能,扩大就业创业总量,仅“襄阳牛肉面师”从业人员达4万余人,带动就业11万余人。二是创业贷款迸发创业潜力。通过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宣传引导机制、风险防控机制、快办落实机制”四项机制,依托大数据比对,推广2次刷脸认证,1张表单确认,0跑腿服务的“210”创贷申报模式,充分发挥创业担保贷款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截至目前,全市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5313笔金额53.9亿元,为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坚实支撑。三是兑现补贴增强就业效力。用足用好惠企利民政策组合拳,确保民生补贴资金应发尽发,应享尽享,激发市场活力,催生就业效力。截至目前,发放困难人员社保补贴4480.4万元,一次性创业补贴16.5万元,职业培训补贴2803.9万元,公益性岗位补贴5815万元,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4316人,失业人员就业44686,有力兜稳兜牢了困难群体就业保障安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