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06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老街深处的故事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廖毅


    我是无意中踏进杭州长河老街的。

    那是四月里的一个周末,阳光很好,心情也好,遂带儿子出去溜达,不经意间瞥见“长河历史街区”的字样。走进去方知,这是根据长河老街“修旧如旧”建成的一处市民休闲观光之地。而这老街,据称形成于明代,包括泽街和槐街两个部分。泽街南北走向,又称直街,长约300多米。槐街东西走向,又称横街,长约200多米,街宽均为2米多,两街相交呈“丁”字形。

    资料记载,清末民初,长河街道店铺毗连,商贾云集。知名的药店有咸春堂药店、养元和药店、亦仁堂药店等。茶店有龙泉园等。酱园有大昌分号、宋文盛分号。此外,还有酒店、点心店、油烛店、锡箔店、出租结婚时用的花轿和新娘子穿戴服饰的花轿行等,最多时各种店铺达120多家,昔日繁盛可见一斑。

    不过,那些都已是“明日黄花”了。我们沿途看到,这天游人不多,街面上很安静。我们一路徜徉,逛书吧、看棋牌、赏书画,非常自在。吸引我们驻足的是,槐街边上,几位衣着时尚的青年男女围坐在一起品茗交谈,背景是一棵显然有些年代的老槐树。槐街的得名是否与此有关?初来乍到的我不得而知。但见眼前,老树与青年的组合,构成一幅有趣的剪影,给人以无限的想象。老槐树下,一条清澈的小河慢慢悠悠流向远处,仿佛一位老人,静静地诉说着老街源远流长的故事。

    最动人的故事在泽街。

    与槐街一脚之隔的泽街,房屋显然老旧得多,也要清静得多。街旁店面销售的,主要是些长河当地的土特产品。行人三三两两,怡然自得,看上去也是抽闲来此观光的。偶见几位老人聚在一起谈笑风生(像是当地住户),凑近一听,似乎聊的都是“天下大事”。聊到起劲处,老人时而蹲下、时而站起,不时地比划着手势。这个画面与槐街边上青年男女品茗交谈的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

    往前走着,一栋特色鲜明的木质建筑映入眼帘,门柱上赫然写着:长河革命历史纪念馆。

    纪念馆里详细介绍了长河古镇的历史渊源、名人贤士,以及烽火岁月中长河人民的英雄事迹。这对习惯了革命传统教育的我们这代人来说,有一种独特的吸引力。于是兴致勃勃,看完了馆里的陈列。

    “剃头阿坤”的故事,是纪念馆里最引人瞩目的内容。故事的主人公名叫来耀先,原名来宝坤,出生于长河咸字里的一户贫苦家庭,为了生计,他拜师学习理发手艺,并在长河财神桥边开了一家“坤记理发店”,“剃头阿坤”是当地人给他取的雅号。也许是机缘巧合,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不久,来耀先就与地下党员有了接触。他充分利用自己人熟地熟的便利,建立了以“坤记理发店”为中心的秘密联络点,团结凝聚进步人士,掩护来往地下人员。他担任长河农民协会负责人,积极开展农民运动,反对土豪劣绅和国民党的反动统治。1935年3月,他在上海活动时因行踪暴露,遭到反动派斧头党杀害,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纪念馆中,还原了“剃头阿坤”的坤记理发店以及相关实物,并以雕像形式展示了革命志士可歌可泣的故事。

    如今,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历经数十年励精图治,长河老街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呈现在眼前的“历史街区”,既是对前人斗争精神的纪念,也是对和平环境的珍视,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展望。

    漫步长河老街,犹如走进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先驱者的呐喊言犹在耳,新时代的号角催人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