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22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聚焦中非新能源合作 助推“绿色非洲”远景蓝图早日实现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本报记者 彭慧


 8-1 1、中—非新能源合作论坛现场.jpg

●中非新能源合作论坛现场


记者从近期在长沙举行的“中国——非洲新能源合作论坛”上获悉,非洲有关国家的能源电力部门、驻华使馆、国际能源机构以及我国能源央(国)企、新能源龙头企业、金融机构等400多位代表出席了论坛。其中多人上台推荐各自国家的新能源产业机遇和项目。论坛旨在进一步推动中国与非洲在新能源领域的产业协同,为推进双边新能源合作跨越式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秘书长蒋赟: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以来,中国同非洲各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展开了新能源领域的合作,发展新能源是非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非洲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蕴藏丰富,而中国持续构建新能源体系,清洁能源投资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双方合作优势互补。目前中国已成为非洲新能源开发的主要合作伙伴之一。

中非在新能源方面的合作,今后有两个主要的发展方向:一是以民生为重点。目前,非洲有六亿多人口无电可用,约占非洲总人口的48%,非洲是全球人口排行第二也是增长最快的大陆,到2050年将拥有世界1/4以上的人口,可以预见非洲将面临越来越大的用电压力。因此,中非双方在发展新能源方面的合作,必须把非洲目前最迫切的用电问题放在第一位;二是加强科技合作。中国的新能源技术具有成本低、适用性强、可对接条件好等优点。中非双方在新能源领域开展深入合作,对提高非洲能源、电力等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未来的十年里,中非双方通过构建产能合作机制、建设新能源工业园区等方式,为推进中非合作、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全球发展转型提供新思路。

 

埃塞俄比亚驻华大使馆公使索罗门·特斯法耶·泰利拉:

8-2 2、埃塞俄比亚驻华大使馆公.jpg

●埃塞俄比亚驻华大使馆公使索罗门·特斯法耶·泰利拉

中国已成为新能源发展的领导者,同时非洲也是自然资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富集之地。希望通过这个论坛见证中国和非洲企业之间广泛而富有成效的伙伴关系,从而在非洲大陆建立太阳能、风电场、水电场项目和其他可再生能源项目。这些举措使农村地区的电力供应得到有效地改善,提高了数百万人的生活质量,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且促进了非洲的能源安全。

埃塞俄比亚素有“东非水塔”之称,境内有10条跨国河流以及数以百计的区域性河流,且上述河流流经地区多为落差较大的山地区域,沿途流域常年降水充足,具有丰富的水电资源。除水电资源外,埃塞俄比亚还拥有可观的风电资源,境内东南部、东非大裂谷西部地区风速高达10米/秒。此外,埃塞俄比亚同样具备良好的光照条件,全国平均太阳辐射照度约为5.2千瓦时/平方米等。埃塞俄比亚水能、风能、太阳能和地热能总储量高达6万兆瓦,因此具有降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度和碳排放的潜力。

目前,埃塞俄比亚发布了十年发展计划,大力建设电力项目,为外国企业承包、投资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政府还实施了一系列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措施,包括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发布鼓励投资的税收政策和建立了专门的机构来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希望中国的企业可以加深对埃塞俄比亚投资环境、交通、能源、农业项目等方面的了解,推动更多的合作成果落地。

 

南非驻华大使馆公使约瑟夫·蒂莫尔:

8-3 3、南非驻华大使馆公使.jpg

●南非驻华大使馆公使约瑟夫·蒂莫尔

当前,随着南非燃煤电厂设施老化,南非国家电力公司为了防止电力消耗过大,经常在全国各地实行轮换停运,避免造成电网瘫痪。本次论坛恰逢南非政府加速执行综合措施以解决目前能源危机,并寻找可靠的合作伙伴关系。南非与中国的经济关系在过去10年里取得了很大进展,中国从2009年开始成为南非第一大贸易伙伴,而南非从2010年开始成为中国在非洲最大贸易伙伴。南非虽然有丰富的太阳能和风能资源,但主要还是依靠传统方式发电,其中80%的发电都来自煤炭。

伴随着全球清洁能源转型,为南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虽然在新能源转型过程中,南非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与挑战,但是新能源仍然存在着很大的潜力。因此,实施能源转型和投资计划对南非来说是一项重大举措,这决定了未来十年的项目,也需要大量的投资。目前,南非正推出一系列促进投资和合作的措施,希望有更多中国企业进入到南非发展新能源产业,为当地缓解用电压力作出贡献。此外,南非还将实施改革,以保证这些项目可以更快地投入使用,让项目落地所需时间可以缩减到原来的一半。并且,南非也采取一系列重要措施,其中包括加强当地的法律法规审核,精简流程,以便为中国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津巴布韦驻华大使馆公使格拉希亚·尼亚古斯:

目前津巴布韦全国平均的电气化率还不到50%,能源需求和电力需求非常大,但一直以来电力始终不足,发电量低,地区非常缺电,对于可再生能源需求也非常大。现在,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津巴布韦必须要作出更多的努力。

一方面,在津巴布韦有很多河流和湖泊,发展水电方面有非常多的优势,所以津巴布韦目前也正在积极探索水力发电的潜力。另一方面,津巴布韦整体的太阳能资源较为丰富,辐射照度较大,年日照时长达3000小时以上,所以也在致力于发展太阳能发电。目前,津巴布韦正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重大投资项目,包括发电项目、太阳能电池制造厂、配电变压器生产线项目等。

 

阿尔及利亚驻华大使馆参赞思迈尔·哈乐发卫:

8-4 4、阿尔及利亚驻华大使馆.jpg

●阿尔及利亚驻华大使馆参赞思迈尔·哈乐发卫

阿尔及利亚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地理位置优越。首先阿尔及利亚位于北纬30°左右全球阳光带上,光照资源非常丰富,每年日照时长大概有3200个小时,部分地区可达3900小时。其次,在阿尔及利亚东南部沙漠地区和北部地中海沿岸地区,风能资源丰富,北部地中海沿岸部分地区风速可达6~7m/s,东南部地区风速超过7m/s,风能年发电潜力为35TWh。此外,阿尔及利亚拥有的天然气能量储量为全世界第五,是地中海地区第一的生产国和出口国。

为此,阿尔及利亚政府制定的长期能源转型战略,先后出台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和公布能源转型以及氢能发展路线图,对电力监管部门进行改革,通过PPP法案,明确项目合作模式、管理机构、投融资方式等。为新能源投资开发商提供包括企业所得税、进口关税方面的优惠和减免,以及固定资产折旧等方面的税收抵免优惠等,便于推动包括可再生能源项目在内的公私合作领域发展。

未来,阿尔及利亚的光伏、风电,甚至包括氢能在内的项目或迎来大规模,政府将继续扩大电力市场机制改革,市场垄断程度有望进一步下降,电力市场向更加自由化、规范化、开放化方向发展,吸引更多国际投资者参与项目投资,配合加速完成新能源发展目标。

 

纳米比亚投资促进和发展委员会执行董事 弗朗索瓦·霍夫·范·沙克维克:

8-5 5、纳米比亚投资促进和发.jpg

●纳米比亚投资促进和发展委员会执行董事 弗朗索瓦·霍夫·范·沙克维克

纳米比亚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风、光资源十分丰富,年均日照为7-9时/日,日照强度较高。同时,大部分地区的年均风速在5-7米/秒之间,有些地区高达8-9米/秒,均处于全球较高水平。整个纳米比亚海岸线长1600公里,沿海为世界著名的纳米布沙漠区,地广人稀,非常适合发展建设大型风电、光伏项目。又因为丰富的太阳能和风能资源,为低成本的绿氢生产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许多项目正在开展当中。现在纳米比亚正在着力推动能源的转型,重点开发新能源,并将其定位为国家战略。

得益于纳米比亚政局长期稳定、社会治安良好、经济平稳运行、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健全,国内的港口、机场、公路、电信等基础设施相对完善。而且纳米比亚十分重视吸引外资,先后颁布了一系列鼓励和保护外商投资的法律法规,商业环境非常好,非常欢迎中国企业来到纳米比亚,参与到能源行业的发展当中。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周原冰:

8-6 6、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jpg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周原冰

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一种以清洁能源为主导,智能电网为基础,特高压电网为关键所构建的重要平台,三者相结合,使得清洁能源能在全球范围大规模开发、输送和使用。

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世界能源大变革大调整的发展方向。一是以清洁替代促进能源生产革命。推动太阳能、风能、水能大规模开发,加快替代化石能源发电,实现能源生产从化石能源主导向清洁能源主导转变,让煤、油、气回归工业原材料基本属性,创造更大价值。二是以互联互通促进能源开放共享。发挥大电网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作用,推动构建广泛互联的全球能源共享平台,实现清洁能源大范围配置和高效利用,促进各国绿色低碳发展。三是以电能替代促进能源消费革命。推动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以电代气、以电代柴,大幅提高全社会电气化水平,并通过电力将水、二氧化碳等转化为氢气、甲烷等燃料和原材料,满足人类永续发展需求。

能源是制约非洲经济社会发展十分重要的问题,也是中非合作的重大关切。在非洲建设能源互联网,既是我国与非洲国家深化务实合作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有益探索。近年来,随着非洲经济社会发展,当地电力需求快速增长,但可再生能源资源分布不均衡、发电设备技术水平偏低、输电通道能力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在这种情况下,非洲能源互联网的建设将有利于实现非洲大陆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通过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灵活调节的作用,发挥各方合作开发的效益,降低开发成本,在非洲各国之间形成电力供需的对接和互补,实现非洲电气化、工业化、清洁化和一体化发展,更好地服务于非洲人民的生产生活。

 

国际燃气联盟(IGU)主席、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副理事长李雅兰:

8-7 7、国际燃气联盟(IGU)主席、中.jpg

●国际燃气联盟(IGU)主席、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副理事长李雅兰

非洲拥有世界上60%的太阳能资源、21%的水能资源和32%的风能资源,天然气探明储量约为18万亿立方米,约占全球已探明储量的8.8%,能源市场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但非洲能源转型面临的挑战非常大,既要解决能源贫困、不均衡的问题,又要解决发展所面临的融资问题;既要不断做大能源增量,同时也需要实现能源转型。可再生能源自身不连续、不稳定的弱点决定了大规模可再生能源需要依托强大、有韧性的基础能源体系和智能电网支撑。基础能源需要有足够的经济性和低碳性,必须是可持续发展的一部分,天然气由于自身清洁、低碳的特点,成为可再生能源的最佳伙伴。

目前,非洲国家希望通过发展天然气解决能源贫困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和经济发展问题。但有些发达国家一方面离不开天然气作为重要基础能源的支撑,并在全球大量采购天然气;另一方面却嫌弃天然气的化石能源属性,限制天然气项目的投资。这些相互矛盾的做法,传递了混乱的信号,也引发了能源供应不足的问题。但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看,全球天然气需求依然旺盛,所以建议非洲国家根据自身的实际,进一步明确天然气在非洲能源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这样一方面可以通过天然气出口增加收入,振兴当地经济,弥补全球供应缺口。另一方面,充足的天然气资源可以助力区域的经济发展。希望非洲各国政府积极培育非洲本地的天然气市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把更多的非洲天然气资源用于本地的能源减贫和能源转型。

另外,非洲的安全问题成为投资基础设施的主要障碍。希望非洲各国政府积极努力,创造更好的社会安全环境,降低在非洲投资的相关风险。制定更加清晰的鼓励天然气投资的政策框架,加强服务投资燃气项目的能力建设。同时加大融资力度,设计出不同的投资机制,吸引外来企业投资。企业的投资不仅带来资金投资非洲的基础设施,还能带来技术、管理经验,培养当地员工,进一步提升当地整体行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中关村氢能产业联盟秘书长卢琛钰:《中非氢能产业合作前景展望》

8-8 8、中关村氢能产业联盟秘书长卢琛钰.jpg

●中关村氢能产业联盟秘书长卢琛钰

随着全球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寻找清洁的、便捷的、来源丰富的可再生能源成为人类共同努力的目标。氢能作为清洁、高效和安全的二次能源,可实现电、气、热等不同能源形式的相互转化,并在交通运输、工业用能、建筑供热供电等领域发挥积极作用,是推动传统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和支持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媒介。现在多个主要经济体已将发展氢能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相继制定发展规划、路线图以及相关扶持政策,加快产业化发展进程,氢能产业热度持续上升。

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制氢国,每年的氢能产量与增速都在增加,在各种制氢技术路线上不断取得突破。今年4月,全球首次海上风电无淡化海水直接电解制氢在福建海上风电试验成功,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也合成了产氢性能优异的新材料母体并研制成功规模达10kW的超高效太阳能热化学反应器。6月,最大单体电解水制氢设备3.2MPa 1500-2000Nm3/h碱性电解水制氢系统发布,首台2000Nm3/h常压碱性水制氢电解槽下线。受顶层设计、政策利好驱动,我国氢能产业正稳步发展。预计未来10年内将形成完整氢能产业体系,构建涵盖交通、储能、工业等领域的多元氢能应用生态。

如今,非洲的许多国家已经采取了必要的措施去扩大可再生资源的规模,这意味着非洲或将成为潜在的发展氢能的合适场所,其规模在非洲大陆还在继续上升。而中国无论是在装备制造还是在电池生产方面都有很好的技术,与非洲国家可以形成更多氢能开发合作,双方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把握新的发展机遇,促进国际合作,开创新局面。

 

湖南省能源国际合作产业联盟理事长曾贵阳:

8-9 9、湖南省能源国际合作产业联.jpg

●湖南省能源国际合作产业联盟理事长曾贵阳

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非洲新能源市场潜力巨大。湖南省商务厅高度重视“走出去”工作,一直致力于建立健全湖南“走出去”企业联盟等抱团出海发展机制,不断完善“湘企出海+”平台等“走出去”综合服务体系。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湖南累计新增境外企业1040家,实际投资额126亿美元,投资总量稳居全国前十、中部第一,湖南企业走进109个国家和地区。

湖南新能源产业优势明显,中非新能源项目合作未来可期。未来中方专家们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作用,为进一步推动中国与非洲在新能源领域的产业协同和双边新能源合作的跨越式发展贡献力量。

 

凝聚合作共识 推动共同发展

集众人之智,合众人之心。论坛上,中国广核能源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总裁张超群、中国电建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李斯胜、中国能建国际集团西北非区域总部执行总经理朱洪刚、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于红伟纷纷在论坛上共同展望中非新能源合作新机遇,交流分享新能源的开发经验、前沿技术趋势和应用及项目案例介绍等内容,通过互利共赢为非洲新能源发展强基础、补短板。能源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领域。当前,全球能源转型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等面临诸多新问题新挑战,需要构建更加绿色、包容的能源未来,共同维护国际能源资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有效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打下坚实的能源合作基础。

最后,在现场嘉宾及观众的见证下,中非新能源产业联盟发起成立。未来,中非新能源产业联盟将高度重视与非洲在新能源领域的合作,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助力绿色低碳发展,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

 8-10 10、中—非新能源合作论坛现场.jpg

中非新能源合作论坛现场

 8-11 11、中非新能源产业联盟.jpg

中非新能源产业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