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31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钢铁缝纫大师”的人生追求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王厚明


近日,央视《榜样7》专题节目,讲述了湘钢焊接顾问艾爱国从一名一线普通工人成长为大国工匠的初心故事。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港珠澳大桥,到石岛湾核电站,从上海中心大厦、京沪高铁,再到超级液化天然气船,艾爱国参与了多项大国重器的制造,完成了多项超级工程的建设任务,先后荣获“七一勋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十大杰出工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奖项和荣誉。

“当工人就要当个好工人”

1965年,18岁的艾爱国在湖南攸县黄丰桥公社插队当知青,经推荐到湘潭钢铁厂当了一名管道工。由于表现突出,1970年他如愿成为一名焊接工人。

艾爱国坚持日学夜练,为了能摸到窍门,他不顾手和脸都被弧光灼伤,也不怕留下大大小小的疤痕。1982年,凭借着努力和积累,他以8项成绩全部优异考取了气焊、电焊合格证,成为当时湘潭市唯一一位持有双证的焊接工人。

艾爱国认为,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攻克一项又一项难题,就是对工匠精神最好的诠释。1983年,原冶金工业部组织全国多家钢铁企业联合研制新型贯流式高炉风口。艾爱国主动请缨,他提出采用尚未普及的氩弧焊工艺。1984年元月开焊那天,艾爱国在高温高炉作业近6小时,寒冬腊月大雪天,他一身工作服却拧出了汗水,但最终没能焊接成功。艾爱国彻夜难眠,他复盘认真反思原因,终于发现问题所在。再次作业,艾爱国将铜风口加热到900度,同时加大电流,终于在当年的3月攻关成功,艾爱国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7年,首钢进口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制氧机,却在焊接中遇到了瓶颈:如何让2万多道焊缝在-196℃深冷条件下不发生泄漏?艾爱国和同事们大胆采用国际先进的交流氩弧焊双人双面同步焊技术,顺利攻克难题,被首钢人称为“钢铁缝纫大师”。

1991年,艾爱国采取双面焊法为湘乡啤酒厂焊补好两口进口铜锅。据不完全统计,已为该公司和外单位攻克各种焊接难题207个,改进焊接工艺34项,创造直接经济效益2500多万元,因而获得“焊神”“焊王”“焊界一杰”等美誉。

艾爱国说:“当工人,就要当一个好工人。当一个好工人没什么诀窍,我就是坚持得久一点,钻研得深一点,愿意吃苦多一点。”

艾爱国在焊工岗位奉献50多年,始终秉持“做事情要做到极致、做工人要做到最好”的信念。这种信念,焕发“源于使命、归于忠诚”的信仰,从知青到焊工,从工人到工匠,心心在一艺,初心映使命。这种信念,催生“勤学苦练,追求卓越”的力量,坚持“志于学更要善于学”,在实践中提炼经验,在失败中摸清门道,在攻坚中创造奇迹;这种信念,激励“精益求精、自主创新”的奋进,下足“绣花”功夫,将小事做到极致,把敬业上升为精业,将细活做出品质,用焊枪点亮了中国制造。

“作为一名党员,就要做得更多”

19856月,艾爱国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苦和累的事情,他干得更多了。遇到急难险重任务,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冲上去。他说:“作为一名党员,我就要做得更多。”

1989年,湘潭钢铁厂从德国买了一个二手高炉,艾爱国作为焊工代表被一起派到德国波恩去拆除及装运高炉。高炉30多米,必须人工爬上去拆除。“我去!”在同事面面相觑的时候,艾爱国挺身而出。“我也怕,但我是劳模,是党员,要起示范引领带头的作用,不能畏缩。”

艾爱国在湘钢工作一辈子,最高职务就是焊接班的班长。上世纪80年代,组织上想提拔他,但艾爱国婉言谢绝了,“我还是安心从事自己的岗位”。在艾爱国心里,只想做一把永不熄灭的“焊枪”,党的事业哪里有需要,他就在哪里献出全部光和热。

艾爱国主持的湘钢板材焊接实验室,被湖南省列为焊接工艺技术重点实验室,被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他从来不接私活,不收顾问费,而是无私地传授给徒工,无保留地推广运用到外单位去。作为我国焊接领域“领军人”,艾爱国在过去的54年中为湘钢和兄弟公司培养了超过600名优秀焊工。他还无偿向200多名下岗工人和农村青年传授焊接技术,其中有100多人进入南方电力机车集团、三一重工集团等大型企业成为企业骨干。

有次在一所大学的报告厅内,艾爱国给师生谈当劳模的体会。正讲着,从下面递上来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你这些年来支援过那么多工厂,按说拿一点回报也符合情理,而你却不要,难道金钱对你就没有一点诱惑吗?请回答。”署名是“一群大学生”。艾爱国看后一笑,大声说道:“同学们,人是需要钱的,因为要吃饭、要穿衣,但不能一味钻进钱眼里。真正有所作为的人,有几个是铜臭满身的人呢?”话音刚落,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在艾爱国心中,党员就是干的责任,埋头干才能当顶流,抢先干才能当示范,多实干才能当标兵;在艾爱国脑海,党员就要向险而行,哪里工作最紧急,就把焊枪点燃在哪里,哪里任务最险重,就把身影安放在哪里;在艾爱国眼里,党员就应无私奉献,掌握的技能不能成为个人挣钱的资本,不求名利求作为,不图回报图贡献,才是党性的真正彰显。

“人生的拼搏没有顶点,

事业的追求没有尽头

“我这辈子就只做焊接这一件事。”艾爱国如是说。从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到亚洲最大深水油气平台——南海荔湾综合处理平台,再到目前正在进行的国家重点工程——深中通道,艾爱国都参与并完成攻坚难题。从业50多年来,艾爱国凭借高超技能为我国冶金、矿山、机械、电力等行业攻克技术难关400多个,改进工艺120多项,真正兑现了他的座右铭:“人生的拼搏没有顶点,事业的追求没有尽头!”

艾爱国的女儿在广东生活,前几年想接退休的老父亲过去享清福,却因此和艾爱国争吵起来。艾爱国说:“你如果想让我多活几年,就让我继续工作,工作对我来说才是休息。”

如今,退休后的艾爱国被湘钢技术中心材料研究所返聘,70多岁的他每天准时打卡上班,几十年不变地骑着他那辆破旧自行车,奋战在生产科研第一线。同事们劝他:“你那么出名了,也该买辆汽车享受享受。”他摇摇头说:“骑自行车挺好,省事。”

20213月,湘钢工程技术公司在焦化厂的化产改造工程中,蒸氨塔钛合金管道安装遇到钛合金焊接难题。艾爱国广泛搜集国内外有关钛合金的焊接案例,撰写焊接工艺方案。焊接当天,艾爱国连续工作至深夜,直到焊接任务顺利完成,焊缝外观达到一级标准,焊缝探伤检验全部合格,并填补了湘钢在钛合金材料焊接领域的空白。

20217月,刚从北京受颁“七一勋章”回到湘潭不久,河北一家钢管公司慕名而来,想请艾爱国焊接一根300毫米直径、18米长的轴。领导和同事都怕年过七旬的他身体吃不消,而且难度也很大。艾爱国知难而进,14个小时的连续奋战,焊花飞溅,汗水直流,最后,X光射线检测合格率达100%

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艾爱国矢志做一把永不熄灭的“焊枪”,“焊花”激扬,初心不改,把焊接的苦差事当成毕生奋斗的大追求;他誓言“事业的追求没有尽头”,400多项难关的攻克,120多项工艺的改进,记录下一位焊接领域“领军人”的成长轨迹和奉献高度;他恪守“一生择一事,一事成一生”,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持续刷新“精工建造”新纪录,不断攀升“中国制造”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