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27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机电神医”——高天然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7-1 1 “机电神医”.jpg

“机电有故障,都去找天然。”这句话在项目部喊了近二十年头,他从一位毛头伙子,成为一位满脸沧桑中年。技术好,勤钻研,甘奉献,他从班长、副队长、队长到副经理,一脚一个踏实的脚印。作为一名学习型、创新型的“机电专家”,他先后完成技改项目30多项,创造经济效益3000多万元,他就是“机电神医”,中煤矿建三十工程处宝兴源项目部机电副经理高天然。

 

勤奋的行动者

“我是矿建系统的‘机电保姆’,哪里设备有故障,哪里就有我的身影。”聊起自己的工作,高天然总是这样自信地说。1999年,高天然入职三十工程处。

“干就干最好,做就争一流。”是他一直秉持的理念。

煤矿不断升级进步的机电设备,给高天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一名煤矿机电专业的管理者,他认为自己是一只“笨鸟”、“菜鸟”,遇到什么新事物要“先飞”。凡有新装置入场,他都要“第一个品鲜”,验收检测都要亲自干。

“上午盯维护、中午盯运行、晚上改方案”是常态。从设计方案的手工绘图,到检修流程和运行制度制定落实,形成了安装、维护、管理的一体化运行。每次到现场去,都要带着机电技术员一起去,通过“手把手”的教,让普通的机电工,迅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技术大拿”。

 

精细的钻研者

“机电维修非常危险,既有交流6000V强电,又有直流24V弱电,一旦疏忽大意就会造成严重后果,这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必须谨慎、仔细。”高天然回忆说,2020年夏天,他在一次维修中遭遇460V电源相间短路事故,电容瞬间被击穿,两只火球从电气柜电源开关处蹦出,整个房间被照得通明。那次“惊魂一刻”过后,高天然手绘了60多张设备原理图,把每一个设备的零部件品牌、数量、功能和安装位置都深深刻进脑海里,这为他日后准确判断并处理设备故障,练成了一身过硬功夫。

高天然把现场当战场,为企业发展带来“真金白银”效益。

“保设备就是保运转,保运转就是保效益。要运用‘望闻问切’把设备问题早排查、早诊断、早治疗,确保设备正常运转。”高天然在班前会上常常讲起。

“每一次检修,处理设备故障,高经理都要求把使用时间、故障原因、处理方法等在记录本上,一一写清楚。”检修工杨卫江指着维修记录本说。高天然很清楚安全高效的机电在生产的重要性。日常设备检修时,高天然把不正常现象分析记录下来,组织班长和包机组长一起对设备进行会诊,查找和归纳存在的薄弱环节,对症下药,确保设备安全运转。对出现的难点和顽固点,成立攻坚组专项攻坚,以为问题导向,排查故障,杜绝“病马拉车”。

2021年冬天,综掘机的变频器主板损坏导致无法使用,更换新的需要10多万元。咨询几家维修厂家,回复都是价格高,时间长。高天然带着四名攻关队员,中班夜班连轴转,通过重新设计线路板,用新的元器件焊接,用花费2000元的配件费,彻底解决设备顽疾。

 

赤诚的授业者

虽是机电经理,他把自己当成普通的电机工,每天背着工具包,和员工一道,一手油一身汗地干在现场。

在项目部,高天然机电管理“一把手”。一个人浑身是铁能打几根钉?高天然深知技术只有被更多的人掌握,才能发挥更大作用。

2020年起,他就开办了机电小讲堂,编写了《矿用设备模块培训》等实用教材,印发给工友学习。他还创建微信群,开辟微课堂,工友们有什么技术难题,都可以通过平台交流切磋,共同学习,一并提升。3年来,已培训各类技能人才37人,18人被评为工人技师或“矿区工匠”。

众人拾柴火焰高。高天然在机修车间成立了“天然创新工作室”,组织“机电大拿”组团攻难关。选聘朱红建等7名员工,为项目部的“工匠大师”,每月发津贴500元,外加修复产值的提成。把每周三、四下午,定为集中上岗攻关时间,创新工作室成立两年来,修复产值达60多万元。

 

执着的创新者

高天然常说,机电工的最高境界就是“做好维修不抢修”:平时多观察、勤保养,有故障早排除,设备运行时就不会出故障。

项目部机电管理好,贵在有人人遵守的流程。高天然创新了“定期点检”工作法。他结合项目部机电管理特点,推行点检清单化,根据设备功能进行分类,划分出重点设备,制定点检方案,包括:设备生命周期、点检部位、点检要求、点检项目、责任人和信息反馈等内容,变事后抢修到日常保养,提高设备完好率。

为了强化检修责任,高天然建立了设备运行状态确认制度,通过对设备的周期性跟踪监测,及时诊断和预测设备故障,为每台高价值设备建立《健康档案》,确定设备保养维修时间和内容,超前更换的易损零部件,缩短停机时间,提高设备利用率,3年来,项目部没有出现设备“丢肩”现象。

“机电神医”高天然,在机电岗位,埋头苦干,业精于专,百炼成金。矿井设备管好了,干部员工省心省力,效益更高,职工收入也水涨船高。

李继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