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山东能源鲁西矿业梁家煤矿井下停车场,一排排蓝白相间的单轨吊人车整齐有序停放,如同一排等待检阅的士兵,地轨、吊轨远远望去,就像两条笔直的平行线,向巷道深处延伸,在这里,线条和颜色之美,不仅让千米大巷生动起来,也勾勒出快捷高效的运输新图景。单轨吊运输已经覆盖井下所有采掘头面,不仅实现了井下物料“直达式”运输到迎头,而且实现了人员“一站式”运输到岗位。
该矿打破传统思维模式,全面淘汰了“电瓶车+提升绞车”传统运输方式,加大了单轨吊的使用推广力度。他们结合矿井实际,分别对柴油机、蓄电池以及气动型单轨吊进行适应性对比分析,坚持用数据说话,对运输距离、巷道条件、运输量进行科学对比;对巷道高度、宽度,转载、装载区域存放的物料等多项参数进行分析,确保安全实用有效。同时,本着“一次施工、一次到位”的原则,在巷道开拓的同时,同步进行单轨吊设计、吊轨敷设等,统筹考虑矿井开拓与辅助运输的关系,细化方案措施,有序推进。
“梁家煤矿是典型的‘三软’地质条件,以往需要通过快速喷浆封闭,提高岩煤体的自身强度,但会给单轨吊吊点施打位置带来很大的影响。”综掘一区区长王世长介绍说,为保证单轨吊轨道安装和施工质量,该矿全面取消喷浆作业,消除由此而带来的施打“盲区”,同时采取“调整底座+缩环”的方式,对单轨吊吊链长度进行微调。结合“三软”煤层顶板易下沉,巷帮易变形的实际,加大了使用过程中的关注力度,一旦发现吊轨不符合要求的,通过实施“锚杆+吊链”加固补强的实施方案,全面提高单轨吊质量标准化水平,确保运输安全。
“单轨吊采用吊轨运输方式,不仅有效化解了‘三软’条件下地轨运输的弊端,而且实现远距离、大坡度、大载重量‘一站式’连续运输,工人也不需要再花费力气治理底鼓,运输效率得到大幅提高,一举多得。”机电科科长黄传升介绍说。
“我们依托于‘单轨吊’这一便利条件,量身打造了‘单轨吊+集装箱’的快捷运输方式,便捷高效又安全,实现了掘进施工到哪里,我们的材料库就跟到哪里。”综掘一区主管技术员熊继旭说。
以往物料运输,需要在地面完成装车、封车环节,运输到距离迎头200米以外的物料库,卸车码放整齐,使用的时候,需要工人扛运到迎头,来回一趟至少需要10分钟,线路长、环节多、运输效率低。现在通过使用“一站式”物料集装箱,提高了运输效率,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全面打通了物料运输的“最后一公里”。
为了确保运输连续高效,该矿明确细化了高标准改造大巷迎头吊挂和提速方案,实施全过程跟踪写实,综合分析制约因素,开展了单轨吊吊梁调平调直达标,明确了“一条轨道、三个吊点、三条激光线”标准体系;优化单轨吊运输方式,对吊梁起高位置,吊挂组件对应位置进行反复测算,并根据罐笼最大尺寸, 率先使用单根5.5m单轨吊重型轨道,减少轨道接头,提高轨道直线度,将单轨吊运行速度提升至2.5m/s,实现了人员、物料运输更安全更高效。
“自从用上了单轨吊运输,设备、材料‘一站式’服务到迎头,效率提高了一大截。”调度室主任刘攀龙以1610上顺为例,算了一笔账。“1610上顺巷道长1500米,按照以往运输方式,至少需要3部小绞车,9名工人进行操作,一旦遇到拐弯、上下坡等现场条件比较复杂的情况,需要增加小绞车、增加岗位工,这也就意味着安全风险也增加了。使用单轨吊后,2名工人就可以一次性将锚杆、锚网等物料全部运输到位,简化了运输环节,避免了传统地轨运输带来的断绳、脱钩、掉道、翻车、跑车等现象。”
“人车固定装置完好、安全设施完好……请大家坐好,起吊人车高度……可以行车……”在梁家煤矿下井口,随着单轨吊人车司机发出的一系列指令,综掘一区一班的24名员工搭乘单轨吊乘人装置缓缓驶向C202充填试验巷。“从井口到门子口,期间要经过100多米的19度上下山,有了单轨吊辅助运输,减少了工人爬坡行走的体力消耗,让井下这段‘通勤路’不再难熬。”综掘一区副区长赵月浩说。
该矿还全面推进矿井辅助运输系统工艺变革,在迎头支护同步实施单轨吊延接,使其覆盖到所有采掘头面,对井下各个采掘头面进度和轨道安装情况进行全面摸排,合理设计运输方案。同时,本着提前“预处理”的原则,对单轨吊质量进行全面排查,持续优化完善井下运输网络布局,确保迎头施工的连续作业和后路高效运输提升,建成了“地面-工作面”一站式运输,运输效率同比提高15%,减少作业人员15人。操车系统升级换代,打造了“安全可靠、智能高效、轻便快捷”的操车运行系统,运输效率提升21%,减少岗位工8人。创新实施“统一颜色、分类识别”,“弹簧闭锁,消除隐患”和“吊具升级,安全高效”的吊装运管理机制,实现吊装运安全可视、可控、可靠……
现如今,“一站式”集群运输网优势正逐步显现,井下运输实现安全高效。
(刘立利 嵇维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