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广东地区气温高达36度。中原油田油气储运中心广东项目部揭阳站党员王志谭、赵广利,正与甲方2名党员一起徒步巡查闽粤支干线输气管道,他们穿越丛林,翻过山丘,查看桩牌标识,清理杂草异物,不到一个小时,工衣就被汗水浸透。这是该中心外部项目党员工作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油气储运中心聚焦外部市场拓市创效工作,不断强化基层党建的保障引领作用,组织广大党员战高温、斗酷暑,奋战在油气生产、管道巡护的前沿阵地,用实际行动守牢外部项目阵地。截至目前,外部项目人均创收稳步增加。
3月份,该中心党委成立由党员干部为骨干的7个东南沿海市场攻坚团队,打响了外拓市场攻坚战。党员干部明确分工,分析研判形势,多渠道收集市场信息,开展走访交流。上半年,已走访目标市场20个,累计收集市场信息21条,有4家单位明确了合作意向,全力保障市场开拓工作有序推进。
“我们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基础上,把外部创效指标层层分解到党员骨干身上,让他们心里有目标,肩上有担子,利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拓展市场业务,目前项目部内部形成了拓市创效的浓厚氛围。”广东项目部经理、党支部副书记牛耀章说。
为统筹外部市场攻坚力量,该中心不断加强基层班子建设,把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善于抓班子、带队伍、干实事的优秀干部选配到“一把手”岗位上来,确保班子功能有效发挥。上半年优化调整基层班子16个,优化机关部门7个,外部市场人力资源配置更加优化。
牛立军是广东项目部新任党支部书记,上任不到一个月,就忙着和经理走基层,访场站。由于项目部管理着广东地区5个作业区,场站相隔较远,100多名员工分布在数千公里的管道线上,他们每天要乘车往返近4个小时以上。目前共走访场站12个,与员工座谈50余人次。“为了保证队伍稳定,虽然累,但值得。”他说。
在拓展外部市场的同时,该中心外部项目积极与甲方实施党建共建,实现了互利共赢。
新疆集输项目部是中原油田最早外闯市场的队伍,目前已在大漠扎根20年。他们秉承“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初心使命,斗风沙,战酷暑,队伍由成立之初的10人发展到目前的110多人,其中党员45人,分布在雅克拉末站等9个油气站库,是生产的骨干力量。项目部党支部坚持与甲方实施“融合式”管理,坚持党建共建、项目联建、生产互促,累计向祖国各地输送原油超亿吨,是塔克拉玛干沙漠油气生产行业中名副其实的一支“大漠劲旅”。一位甲方负责人感慨地说:“中原储运的队伍,吃苦耐劳,敢打敢拼,是一支真正的铁军”。
“20年来,不管是处在上产期、稳产期还是‘寒冬期’,我们始终把党建工作放在第一位,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党建制度,做到强党建、聚合力,树形象,确保党建与生产经营、拓展市场等工作深度融合。”党支部书记杨涛感慨地说。
无论是新疆市场,还是广东市场,党员始终冲在安全生产、攻坚创效的最前沿。
邵宪进是油气储运中心最早外创市场的党员之一。“只有荒凉的大漠,没有荒凉的人生”是他的口头禅。作为一名技术人员,他先后参加了西北油田110万吨产能建设、凝析油外输系统等16项工程建设,研制的《硫化氢浓度检测装》等多项成果广泛用于生产现场,多次受到甲方嘉奖。
今年54岁的陈文军,是广东项目部韶关作业区的电气工程师,也是一名老党员,他负责十多个输气场站、二十多个阀室的电气设备管理,多年来从没发生一起事故,由于业务精,能力强,他成为作业区的“香饽饽。”
“外闯市场十多年,我靠的就是石油人那种不服输、敢于拼搏的精神,才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他说。(孔守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