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锦
又一个民营经济的重磅文件发布,这个文件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发布的,文件提出了一系列举措,对民营经济定位有新表述。一些新提法,新举措,值得关注。
这次重磅文件不仅强化了对民营经济的重视和支持,更通过一系列常态化、法治化的新举措,为民营经济在新时代发展提供了更为有力的政策保障,进一步稳定预期,提振信心,增强民营经济发展的安全感和获得感,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
这份7月14日才印发的文件仅仅在5天后就全文对外公布了,由此可见党中央国务院对发展民营经济重视之迫切。从文件看,对民营经济支持的力度,比2019年的文件,2005年出台的“非公36条”和2010年出台的“民间投资36条”,调子都要高,提法新,措施也实在。
为什么要发这个文件?
文件开宗明义告诉我们,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提出如下意见。这里,出现一些新提法。“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因为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党的二十大的新提法,也是主题。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这是一个新提法。这个新提法意味着民营经济的重要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在推动经济发展、增加就业、促进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对于我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全面建成现代化强国等战略目标意义重大。通行的提法是,中国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中国经济正处在艰难复苏的阶段,需要民营企业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今年上半年,民间投资的增速不仅仅没有增长,反而下滑了0.2%,民间投资占制造业投资的比较下滑到历史新低,政策上、舆论上存在很多不利于民营经济的东西,给民营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需要权威的政策正本清源,以正视听,消除民营企业家发展的顾虑。民营经济“56789”特征意味着,不能离开民营企业。因此,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壮大的政策,给民营企业的发展长期的预期,对于中国经济,至关重要。
看文件
从文件指导思想的定位看。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作出积极贡献,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肩负起更大使命、承担起更重责任、发挥出更大作用。提出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这是国有企业的口号,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做大民营企业,这次是做大做优做强,与国有企业不同的是,把“做大”放在前面,而不是在后面。
从文件的逻辑看。主要是四个方面的问题:1、民营经济要干什么?要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坚守主业、做强实业,以高科技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作为代表,自觉走高质量发展之路。2、政府做什么服务?本质上就是进一步转变职能,主动帮助企业解决问题。3、法律怎么保障?重点在保障公正、平等的市场经济。4、要营造怎么样的环境和氛围?总体来说就是支持、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和非公经济人士的健康发展。这是一个典型的从内因到外因来解决问题的逻辑。
从文件的内容看。新文件从六大方面提出了28条具体举措。这六大方面中是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加大对民营经济政策支持力度、强化民营经济发展法治保障、着力推动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持续营造关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社会氛围等。促进民营经济的政策措施迅速、精准、有力,有一些值得关注的新看点。
看点一
回应民营企业“市场准入难”的关切,提出持续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各地区各部门不得以备案、注册、年检、认定、认证、指定、要求设立分公司等形式设定或变相设定准入障碍。清理规范行政审批、许可、备案等政务服务事项的前置条件和审批标准,不得将政务服务事项转为中介服务事项,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得在政务服务前要求企业自行检测、检验、认证、鉴定、公证或提供证明等。
看点二
回应民营企业“要账难”的关切,提出完善政府诚信履约机制。建立健全政务失信记录和惩戒制度,将机关、事业单位的违约毁约、拖欠账款、拒不履行司法裁判等失信信息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将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失信行为公开透明化,让全社会掌握其信用状况,有利于强化公众监督。
看点三
回应融资难、融资贵的关切,提出民营企业债券融资专项支持计划扩大覆盖面、提升增信力度。当前我国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结构性困难。这种结构性困难被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而形象地概括为“三座大山”,即“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对于企业来说,“市场”“融资”“转型”这三者之间存在内在的逻辑关系。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我国经济从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市场供求关系发生着深刻变化,这种变化对于不同规模的企业所产生的影响是不一样的。为了应对市场的急剧变化,企业需要进行生产技术、商业模式、营销方向与策略等各方面转型,这就需要通过各种融资渠道解决自身资金不足的问题。这次文件并没有铺开谈这个问题,几个点是值得关注的。包括健全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信用评级和评价体系,加强涉企信用信息归集,推广“信易贷”等服务模式。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中小微企业在债券市场融资,鼓励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发行科技创新公司债券。
看点四
回应公平竞争的关切,提出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健全公平竞争制度框架和政策实施机制。坚持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强化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反垄断执法。持续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各地区各部门不得以备案、注册、年检、认定、认证、指定、要求设立分公司等形式设定或变相设定准入障碍。
看点五
回应政策“看得见、摸不着”的关切,提出通过公共数据平台提取的材料。针对民营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建立支持政策“免申即享”机制,推广告知承诺制,有关部门能够通过公共数据平台提取的材料,不再要求重复提供。
看点六
回应政策不连续、不稳定的关切,提出提高监管公平性、规范性、简约性。依法依规履行涉企政策调整程序,根据实际设置合理过渡期。加强监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依法公开监管标准和规则,增强监管制度和政策的稳定性、可预期性,杜绝选择性执法和让企业“自证清白”式监管。不同部门之间监管标准不一致,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减轻企业的负担,避免过度监管和繁琐程序,助力民营经济轻装上阵。
看点七
回应平等法治保护的关切,提出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防止和纠正利用行政或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以及执法司法中的地方保护主义。进一步规范涉产权强制性措施,避免超权限、超范围、超数额、超时限查封扣押冻结财产。
其实,问题更为严重的是混改中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问题,这个问题当前更突出。在混改指导思想上,很多地方合资合作协议很不公平。双方共同经营管理、甚至是国企主导经营管理的情况下,要民企保证每年上缴国企投资额的12%的利润,完不成的部分由民企补齐。也就是说,民企要保证国企的保值增值,而非像普通公司的股东一样同担风险、共享收益,这与《公司法》的立法宗旨背道而驰。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主导经营的国企管理人员不按照《公司法》、《公司章程》和《合资合同》及《商业计划书》进行经营管理,由于经营管理混乱,公司亏损或被搞垮了,却要让民企买单,显然双方之间的责权利是不对等的。这种混改指导思想,是产权不平等情况下的产物,会助长国企管理人员不作为乱作为。当然,混改中,董事会制度不健全或不落实,变成国企 “一股独大、一权独大、一人独大”。案例比比皆是。
看点八
回应平等法治保护的关切,提出“正确看待民营经济人士通过合法合规经营获得的财富”等提法。依法规范和引导民营资本健康发展,是老话,但是,明确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坦荡真诚同民营企业家接触交往,主动作为、靠前服务”,有利于为民营经济信心的修复创造更加良好的政策环境。
以上,是就印象深的地方,提出几点。其实,六大方面提出了28条具体举措,一些新的措施提出破解不少难点。
当前,民营经济发展活力不足,上半年民间投资下降0.2%。此次重磅文件的发布,可谓“及时雨”,有利于稳定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