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燕玲
中国兵器北重集团有这样一支无人武器装备研发团队,由22人组成,平均年龄只有34岁,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超50%。不久前,他们以总分第一的成绩中标某装备火力打击任务载荷项目,该项目竞标成功是北重集团在无人装备领域的新突破,标志着我国武器装备科研技术能力进一步提升。
无人装备是全新的、未知的领域,无人装备研发无异于是在“无人区”冒险。“科研需要大胆创新,没人做的事不代表做不出来,有风险才有研究的价值。”求学时老师的一句话让刘亚军一直铭记在心,如今,刘亚军带着这群青年勇闯“无人区”。
新领域、新技术、新产品就是他们瞄准的“猎物”,为此他们不断追逐。在阅读了百余份标准文件,编制了上百种方案,不断地测试、修正、推翻后,经过反复测试验证,他们打通从理论研究到产品应用的“最后一公里”,达到了既定目标。
每个新项目的研制过程工作难度大、时间压力大,也正因为如此,装备研究所成了最能锻炼年轻科研人员的地方。他们忍住了孤独,承受了失败,每个人都飞速成长。
27岁的朱康志刚一入职,就开始深度参与项目攻关,开启了“极限挑战”模式,不知经历多少次的推翻与再推翻、修改与再修改,才让他在成长道路上一步步走得异常扎实。
31岁的郑利华,脱下了女人应有的娇嫩外衣,披上了无人技术探路者的战衣,无数次的争论、查阅资料、修改方案,再争论、再查阅、再修改,多少无人的夜晚咽下了委屈的泪水,可能只有她自己知道。
让想法变成设计、再变成产品,还要面临着很多预想之外的问题。
刚结完婚还没来得及休婚假,王斌就被喊回了单位,看到他的第一句话就是:“你设计的方案出现了大问题,要重新设计!”“重新设计”,意味着之前的方案出了问题,需要推倒重来,此前无数个日夜苦熬做出来的方案变成了一堆废纸,需要全面检查方案实施整个过程,排查出问题所在,这也是保证下一次研制成功的关键环节。
“方案推倒重来对于我们来说,一点也不陌生。更何况,我们的设计方案就是在不断的否定再否定中逐步完善的。”当然,研发工作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失败,学会在失败中调整状态,是他们的必修课。重拾信心,重新出发。和此前的无数次一样,王斌再次和同事从“零”开始。
他一头扎进样机调试、方案优化设计中去,一干就是两个月没有回家。那段时间,他们一有灵感就跑到会议室里头脑风暴,设计理念在观点激荡中迅速升级迭代。在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过程中,他们做出的产品越来越漂亮。
今年是28岁的马毓泽加入北重集团的第二年。求学时期,他选择机械工程是因为兴趣,博士毕业时,他心中理想的轮廓渐渐清晰起来——“要去一个能‘干大事’的地方!”
满怀对国防科技、军工事业的向往,已拿到高薪外企的录用通知的马毓泽果断放弃,毅然决然选择北重集团。
加入项目团队后,他主要从事理论计算与分析验证工作。对于这些从理工科出身的年轻人而言,普通人眼中枯燥乏味的数字和公式,在他们眼中是吸引人的宝藏。
“这些数字、公式,令我着迷”,这是独属于他们的快乐与成就感。
强军首责、人民兵工精神这几个词汇,对于他们来说,这一切并不虚无缥缈,他们每天计算的数字和公式,打磨的技术和工艺中蕴藏着青年一代的强国使命。
近年来,进入所里工作的年轻人,性格、教育背景等都各有不同,但相同的是,他们内心都涌动着对人民兵工事业的热血。
“我是一个幸运的人,我选择了兵器行业作为终生的事业,公司为我提供了挥洒青春和汗水的舞台!我就希望能看到自己设计出的产品变成战场上的利剑!”他的这句话代表了大多数奔赴军工科研岗位的年轻人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