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20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名人名家热点说之三|群体性安全事故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不时传来群体性安全事故导致人员伤亡的消息。

在群体性安全事故突发情况下,群众的情绪安抚中存在什么难点?目前的事故应急安全教育存在哪些不足?安全教育不足会对事故救援造成哪些不利影响?带着一系列问题,华东周刊连线有关专家学者,作了访谈。


■ 华东周刊 马晓才/


叶翠微

海亮教育集团总校长

以下难点,特别应该引起我们重视:

一、群体情绪在发生后存在过度渲染、飞快传播、集体卷入的特点,所以在群众情绪安抚时,群体情绪极易被负面情绪裹挟,造成对社会支持力量的不信任,给安抚造成难度。

二、主要表现在对安全形势的预判和对不安全事件的处理方式以及身边支持系统的有效建立。其不利影响表现为群众对于安全形势的判断会直接影响他是否参与其中,从众心理是克服的重点。身边支持系统建立不完善,受害者无法第一时间发送求救信号,也是难点之一。

俞国娣

崇文教育集团总校长

学校安全教育现在都很重视,演习很多。但到真实场景中,学生只知道一个大概,因为真实性场景欠缺,体验感不够。尤其缺乏有时效性的、能有代入感的实际案例。

安全教育中能很好地用于教育的案例没有好好开发,往往是事故处理后,就算解决了。还有“不便公开”等原因,我们无从了解事情真相和细节,家长和老师也无法做有说服力的分析。如上海动车事故、各种交通事故等,权威性信息不公开,很难进行有针对性的、有震撼力的教育。


杨雪锋

浙江财经大学地方政府与城乡治理研究院副院长

大型集会导致的群体性踩踏伤亡事件,历史上多次发生。它存在的一个难点,就是由于在狭小的空间人群的高度集聚,一旦出现有人倒伏,在后续前行推力下导致更多人被挤压,在惯性作用下前面就会多人被踩踏,场面难以控制。在缺乏有限的信息传播和导流作用时,接近受害人的人群会想办法挤开人群,惊慌失措,慌不择路,那么后面那些跟进的人群会造成混乱,加剧拥挤和踩踏,而外围人群并不知道前面发生的情况,所以人流还会持续地涌入,最后导致灾难性事故。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硬隔离和外围的强制性分流,短时间内是无法控制群体性慌乱局面的。

目前应急安全教育方面存在不少短板。一是要改变那种喜欢凑热闹的习惯。越是大型集会,越是要有这种安全防范的意识,越是人群聚集的地方,越是要远离;二是一旦发现险情,要及时报警。像群体性的踩踏事件,往往受害者比较多的是女性和小孩、老人这种弱势群体。因为他们的身高通常会低于大多数男性,而且他们的力量小、身体瘦弱,反应速度也比较慢。所以在遇到这种推搡和拥挤的情况下,非常容易受到挤压。由于他们身高偏低,在挤压状态下,他们的胸腔由于过度挤压而导致呼吸困难,窒息而亡。所以,特别提醒这类人群更不宜参与无组织的大型聚会活动。


韩梦龙

杭州市萧山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我认为,应该避免出现以下两种现象。

一是蛋糕现象。当奶油蛋糕掉下来时,总是有奶油的一面先落地。就网络舆论而言,也体现出这种负面性倾向。网络舆论呈现批评的多、肯定的少,甚至“为批评而批评”。负面舆论场一旦形成,加上大多数网民选择沉默,就造成了批评性意见一边倒的态势。

二是雪球现象。当一个事件和议题产生后,舆论就会如同滚雪球般不断衍生、聚合、裂变、扩散,其传播的速度、波及的广度及影响的力度几乎呈几何级数增长。

一旦遇到群体伤亡突发事件,建议五步走:

第一步,要团结媒体,第一时间建立新闻记者接待中心。迅速建立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班子,在成立的工作班子中,一定要有负责媒体沟通的领导,并成立相应的媒体接待小组,确立单位的新闻发言人。

第二步,要组织新闻发布,24小时内滚动发布事件最新动态。要依据“快讲事实,重讲态度,诚讲措施,慎讲结论”的原则,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新闻信息。考虑到直接面对媒体和网络对新闻发言人本人可能会有影响,建议原则上尽量使用网站、微博、微信等发布平台发布准备好的新闻通稿。

第三步,要全媒展现,互联网随时更新,广电滚动直播。

第四步,要上下协调,利益攸关者持续沟通、一致对外。要妥善处理负面舆情的现实问题,事件情况及时报上级有关部门备案。

第五步,要关注舆情,实时舆情监控,不断预测问题,周密制定口径。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凡是较大规模的群体活动,地方政府务必提前做好应急预案,尤其是对人员的控制,场地实景推演,应急救援演练等工作,防患于未然。


江西省庐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我认为,在突发的事件中,一个果断坚决的指挥者尤为重要。犹疑不决,群众完全没办法信任,就谈不上服从,情绪更得不到安抚。此外,安全教育在学校里开展比较频繁和规范,但在其他层面的人群中缺乏宣传教育,或者流于形式,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重视。


浙江广电知名评论员

群体性安全事故突发时,群众情绪不稳定的缘由来自于事发原因不明、事件现状不明、发展态势不明,处置进展不明……核心问题是信息不明。

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应该灵活地根据实际情况,以事先制定的预案为蓝本进行操作。

具体的难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预案时考虑不周全,在具体内容、类别和处置手段上有缺失。

二是受救援紧迫性的制约,无法或不能有效地抚慰事发地相关人员的情绪、无法或不能有效地掌控信息传播内容,进而出现与稳定社会情绪相悖的言论,影响公众心境。

三是现场处置的最高机构或决策者因受主观或客观因素的影响,无法或不能有效地组织权威媒体(包括有影响力的自媒体)迅速并连贯地向公众通报简要情况、及时并持续地向公众发布处置进展,继而出现蔓延性的群体恐慌。

此外,面向全民的应急安全教育严重缺失,绝大多数群众对突发的公共安全事件缺乏了解和科学的应急常识。就事发地而言,公众会盲目地“逃跑”“自救”,增加了现场的混乱,影响了救援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