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郓城宋江武校校长樊庆斌
■ 李书忠 仲崇岁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对外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塑造中国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和载体,是弘扬民族精神、凝聚民族情感、增强民族认同、彰显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的重要手段。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郓城宋江武校校长樊庆斌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提出了《以文化复兴助推两个文明建设的建议》。在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之前,樊庆斌已连任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多年来,他致力于中国武术进奥运这项关系到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大事。他提到:武术以具有竞技性和强身健体功能而著称,这正好与“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相吻合。在世界很多地方,人们对于中国或者中国文化的认知,都是从“中国功夫”开始的。为此,他还提出了《进一步推动武术进奥运的建议》。
让樊庆斌感到特别欣慰的是,宋江武校选拔的部分学生有幸参加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演出,其中的《地球奔跑》《人体鸟巢》《立春》等节目,成为世界瞩目、声名远播的文化符号。樊庆斌认为,在奥运会竞技比赛中,成绩是以科学量化的标准来检验,并有相应的物理量化仪器和明文规定的。在国际奥委会执委的眼中,有关武术各类单项的规则还不够精细清晰,仍影响着他们对武术入奥的信心。对此,他建议按照奥运会要求,进一步加大武术规则上的改革,在评判标准、打分标准、参赛等级等方面,力求更加规范,更加量化,更加易操作。形成有利于武术项目健康持续发展、有利于裁判员量化公正执裁、有利于运动员发挥潜能、有利于市场开发的竞赛规则体系。
体育与文化相融合,
形成特色武术教育体系
职业教育和发展经济有些相同的地方,但办学校毕竟是搞教育,必须实实在在地按照教育的模式办学。所以在性质上二者的本质是不同的。近几年来,宋江武校成绩在大规模的提高,规模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这和他们遵循市场化发展的运作模式是分不开的。用商业术语来讲,没有盈利,学校肯定得不到发展。关键问题在于这些盈利是继续投入到教育还是转产,是以盈利为目的、还是以非赢利为目的。为此,每年的营业收入都会全部继续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改善教学条件,促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提高。
鲁西南一带,自古便有“水浒一百单八将,七十二名在郓城”的说法,这里曾经诞生过孙膑、黄巢、宋江等风云人物。樊庆斌和刘国庆在改革开放之初,办起了宋江武术学校,随着形势的发展,在办好武校的同时,又一步步做着水浒文化和武术产业融合发展的大文章。目前,该校就“狗娃”这个品牌,已经作了四大系列五十多个品种,包括化妆品、玩具等。同时,为了培养文武双全、德智全优的社会人才,学校一开始便制定了“以德建武,以文保武,以武养文,文武并进”的办学方针,将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资产,将有形的资产转化为市场品牌,产业涉足体育器材及体育服装等领域。在学校建设上,在设立小学、初中、高中教育的基础上,又步入了一个大的台阶,建立了宋江武术文化大学。
担当与责任,
履行崇高的社会使命
2021年10月,樊庆斌带领宋江武校105名师生参加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文艺节目的彩排,在长达4个月的封闭式训练中,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流血流汗,每天坚持7个小时左右的高强度训练,甚至在万家团圆的春节都没能与家人团聚,最终,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换来了全世界观众的热烈掌声。
2022年2月4日,宋江武校学生在北京冬奥会上表演的节目《立春》惊艳全世界。北京是世界上第一个既举办夏季奥运会又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双奥”城市。同样,宋江武校是既参加夏季奥运会开幕式演出又参加冬季奥运会开幕式演出的“双奥”学校!
2022年9月份,山东省第25届运动会上,宋江武校120名运动员代表菏泽市参加比赛,在强手如云、竞争激烈的赛场上,宋江武校体育健儿顽强拼搏,不畏强手,奋勇争先,取得了在比赛现场获得40枚奖牌的优异成绩。其中金牌12枚,银牌10枚,铜牌18枚。金牌和奖牌总数均居全市各参赛单位第一,而且均居全省各参赛武校第一,创建校37年来山东省运动会最好成绩。
其中,滑板、攀岩、空手道等运动,都是第一次列入省运会的比赛项目。该校旗开得胜,滑板夺得4枚金牌,攀岩夺得2枚金牌,空手道夺得1枚金牌。举重队也是第一次参加省运会,夺得1杯金牌。比赛现场夺得的12枚金牌中,攀岩、滑板、跳水、举重占了8枚。这四个项目都是宋江武校响应国家体育总局跨界跨项选材的号召,走“武术+”之路的结果。另外,兵道是国家体育总局推出的新型比赛项目,宋江武校兵道专业开设不久,就在去年7月全国首届武术兵道锦标赛上,取得了1金1银2铜的好成绩。
樊庆斌大力拓展学校文化产业,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学生实习的良好场所,并吸纳了大批人员就业,践行了一个人大代表的职责和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