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2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坚定中国式现代化前进方向 奋进民营企业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1-1 1 襄阳泽东化工集团合成氨生产线(资料图).jpg

■ 襄阳泽东化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  宋开荣


道路基于国情,道路彰显特色。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现代化的新境界、新格局、新高度,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选择。

作为新时代的民营企业,我们应当认真学习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本质要求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以“为国奉献、为党分忧”为已任,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坚定中国式现代化前进方向,就是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民营企业的今天;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式现代化,更没有民营企业的现代化。一直以来,党和政府都高度重视民营企业工作,关心、关怀民营企业发展和民营企业家群体。特别是面对世界变局与世纪疫情,出台了一揽子减负降费、强链补链等惠企纾困政策措施,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让民营经济成长为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了“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表明了党的一贯立场和支持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没有改变,回应了社会重大关切和民营企业的呼声和期望。

这是民营企业得以成长壮大的底气。有了党的正确指引,在前进道路上,才能坚定信念、矢志不渝,才能不畏艰难险阻、风云变幻。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把传承弘扬党的伟大自我革命精神、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企业创新创造的重要法宝,以改革的思路、开放的思维、创新的精神,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务实有为,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气象新局面。

坚定中国式现代化前进方向,就是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是我们必须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又是我们开创未来的根本保证。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就不会有民营企业的发展成就,更不会有民营企业的现代化。

这是民营企业必须具备不断前行的勇气。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加明确、方向更加清晰,新征程上,更要有攀登的勇气。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力量,民营企业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做中国式现代化的忠实实践者,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牢记“产业报国、实干兴邦”,坚持创新突破,努力做有立场、有思想、有情怀、有坚守、有匠心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营企业,在经济上不断发展壮大、在政治上不断争取进步、在社会上不断回报人民,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企新篇章。

坚定中国式现代化前进方向,就是要始终坚持做强实体经济、扩大就业。人口规模巨大,是中国的基本国情。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从表面上看民营企业对社会最大的贡献是解决了中国80%以上就业人口问题,包括现在也占到我国GDP一半以上,其实从本质上说民营企业三十多年的发展是靠巨大的人口红利获得的。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劳动力就业形势格外严峻的情况下,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首先必须解决人的就业问题,必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这是民营企业要拥有的实业报国的志气。要义不容辞地做强实体经济、努力稳岗扩员、促进充分就业、助力员工增收,以满腔的志气贡献民企智慧、民企力量。要树立就业优先的理念,在企业良性发展和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千方百计稳岗、扩员,扩大就业盘子,为缓解就业压力、稳定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要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加强对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大力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师带徒、学历提升等,提升员工的科技文化水平;要积极参与文化教育事业,特别是职业技术教育,培养一批符合产业要求、适应企业管理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助力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把人口的规模优势转化为质量优势,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口动力,进一步释放中国的人口红利。

坚定中国式现代化前进方向,就是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思想,促进共同富裕。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民营企业是在党的领导下成长起来的,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要义不容辞地做建设美好生活的主力军,做促进共同富裕的带头人,做富有作为、富有创造、富有理想的现代化民企。

这是民营企业在新时代应该具有的正气。在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致富思源、和谐共生,方能进一步提升担当、升华境界,为人民美好生活服务,为强国之路贡献力量。要转变发展理念,积极探索“企业党建+现代企业制度+社会责任”三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从“以资本为中心”转向“以人民为中心”;要提高发展质量,把高质量发展作为企业首要任务,继续优化产业形态,延伸产业链,主动应变、求变,做人无我有的开创者、人有我优的领跑者,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要坚持先行示范,率先构建共同富裕目标,制定共同计划,形成共同富裕路径,率先探索全员富裕、全民富裕的共同富裕之路,肩负起“先富”带“后富”的使命担当,在共富路上“挑大梁”。

这是民营企业自始至终应该具备的大气。站高方能望远,协同方能长久,切不可顾此失彼、鼠目寸光。大气者,会增强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的能力;大气者,会增强“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相辅相成、协同发力,最终得到的是行稳致远。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企业文化建设方向,大力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在企业内部形成统一的精神指引、共同的理想信念,把先进文化转化为企业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要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的推动保证作用,开展好家教家风、廉洁自律、主题党日等教育活动;开展好“健康企业”“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清廉民企”等创建工作,坚决扫除那些腐朽的、丑陋的、邪恶的现象,让阳光的、美好的、高尚的思想和行为更好占领阵地;要做好应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增强忧患意识,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努力巩固既有优势,不断形成新的优势,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要增强战略眼光,在企业转型升级、产品升级换代方面苦下功夫,在企业管理、技术革新、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拓展思路,引领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当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同发展的“排头兵”。

坚定中国式现代化前进方向,就是要始终坚持绿色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了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丰富内涵。《易经》强调天、地、人三才之道,天之道“始万物”,地之道“生万物”,人之道“成万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民族特质和文化底蕴,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提供了根本遵循。

这是民营企业在新时代所拥有的福气。粗放式、破坏式的狂飙猛进得以及时纠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得以践行,让民营企业的生命线更加牢固,这是时代的福气,是社会的福气,更是民营企业赖以长久、高质量发展的福气。民营企业要积极承担企业主体责任,在依法合规经营、创造价值、履行义务的同时,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开展好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自我革命引领企业在安全生产、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主动突破、主动超越,主动识变应变求变,当好示范、做好榜样;要自觉推进《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自觉在这一  大局下谋划工作、思考问题、寻找对策,推进发展;要积极投身制造业绿色转型,围绕绿色发展市场需求,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在绿色低碳领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绿色发展新动力;要积极参与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修复事业,做发展绿色产业的引领者、组织者、开拓者,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要坚决摒弃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和做法,积极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融合创新,形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生产方式,打造经济增长绿色引擎,把国家绿色发展的“路线图”变成企业的“成绩单”,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定中国式现代化前进方向,就是要始终坚持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着力共建和谐社会。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是根植历史与现实、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作出的必然选择。中国好,民企才会好。民营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社会对企业的基本要求,是企业的基本职责,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需要。

这是民营企业在践行社会责任上表现的豪气。这豪气不仅仅表现在赈灾义捐、扶贫攻坚,更多的是表现在勇于担当、甘于奉献。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企业发展,注重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的企业内、外部环境,做和谐社会的倡导者;要自觉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努力承担起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坚实物质基础的责任,做经济发展的贡献者;要依法依规诚信经营,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创建幸福企业、创建法制型企业、创建创新型企业、创建生态文明型企业、创建智慧型企业,做经济秩序的维护者;要积极参与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上体现民企担当,做和谐发展的实践者;要积极参加公益慈善活动,不断丰富公益形式,深化延续公益内涵,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引领者,在回报国家、回报社会、回报人民中实现企业的发展价值。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历史告诉我们,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一定能够走得稳、走得好。面向新时代,民营企业一定要把党和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企业发展之中,弘扬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工业精神,挺起民营企业发展脊梁,坚守“产业报国、实业强国”的初心,在民营企业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始终坚定中国式现代化的前进方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