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令航 发自福建厦门
●图为厦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戴志望(图右)和《美术报》副社长吴重生(图中)共商做优做强特区文创产业。
从百余年前的五口通商口岸,到改革开放最早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厦门始终是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窗口”,在中国对外开放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特区建设40年来,厦门主动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形成经济特区、台商投资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综改试验区、自由贸易试验区、“一带一路”支点城市、“全域影城”等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
2020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将于11月24日-28日在厦门举办,中共厦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戴志望告诉记者,近年来厦门实施“以节促产、以节促城”和“全域影城”的发展战略,通过规划引领、政策引导、平台搭建、园区建设、招商引资和主体培育等措施,特别是争取中国电影金鸡奖长期落户厦门后,影视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建成新时代中国电影新高地
早在2010年,厦门市就制定了《厦门市影视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了全面推进影视产业发展的中长期目标。2015年《“十三五”时期厦门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将影视产业列为文化产业五大重点门类之一,提出了“全域影城”的发展战略。2017年以来,在申报中国电影金鸡奖永久颁奖地和举办第28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过程中,确定了“以节促产、以节促城”的发展战略。2019年出台了《厦门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和《厦门影视产业发展规划(2019年-2025年)》,突出以影视产业为引领,实施新时代影视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厦门已经成功举办了第28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为历届电影节中级别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一届,全网点击突破了108亿次,成功举办了第30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提名发布会和首届电视制片大会暨第三届影视基地峰会。截至今年9月,全市共有影视企业1500多家,已办理广播电视拍摄许可证的有455家。今年1至9月新增影视企业331家,落地项目131个,投资总额63.52亿元,中影集团、正午阳光、华策、恒业等一批头部影视企业和明星工作室在厦落地;厦门影视企业通过电视剧备案许可12部、电影备案拍摄许可97部、网络电影备案33部、网络电视剧备案17部、电视动画备案3部。电视剧《闽宁镇》《深爱的家》等被列入国家广电总局重点剧目,计划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绝境铸剑》荣获第32届电视剧“飞天奖”(2017-2019年度)优秀电视剧奖。今年为了在更高站位上发展电影产业,厦门委托北京大学编制《厦门“十四五”电影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了把厦门建设成为新时代中国电影新高地的目标。
基础设施与交流平台齐头并进
厦门加强影视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财政投入和鼓励民营投资,加快影视产业园区等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形成了“全域影城”和“一园多区”的影视产业发展格局。市区整合资源建设集美集影视产业园区,该园区现已发展成为省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入驻影视企业617家,今年1-9月实现产值10.1亿元,全年预计可实现产值12亿元。在厦门会展中心建设金鸡奖颁奖典礼大厅和金鸡主题雕塑,已成为厦门的重要文化地标和打卡地。财政投资2.9亿元改造建设厦门影视拍摄基地,于10月底建成投入使用。
厦门积极申报建设国家级网络智能视听产业基地,吸引全国知名网络视听企业落户厦门。目前正推动与中国电影资料馆合作在厦门设立分馆,努力打造海峡两岸电影交流合作的新平台。此外,民营资本投资的东南国际影视中心、耀达影视产业园、未来电影世界等影视基地也在改造建设中。
厦门全力办好中国金鸡电影节,充分发挥最具有权威性的国家电影奖项在文化交流、产业聚集和资源整合上的平台作用,全方位搭建影视交流合作平台。通过举办中国短视频大会、HiShorts! 短片周等展会活动,引领短视频内容创作和影视相关产业在厦门聚集发展。各区各相关影视机构积极举办各类影视展会活动,营造全市发展影视产业的良好环境。“互联网影视文娱盛典”“俄罗斯电影周”“看见集美”青春电影展等活动初见成效。
搭建平台参与国家重大文化战略
厦门出资30亿参股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二期,合伙企业将落户厦门,并同步推进国家级影视子基金落户厦门。戴志望告诉记者,未来厦门还将举办电影基金论坛、创投大会等投资平台。借助“中文投二期”平台参与国家重大文化战略,开展项目导入等招商引资工作,汇聚全国各地头部影视产业基金,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在厦设立基金,促进优质金融资源在厦聚集。
人才培养将成为厦门发展影视产业的一大优势和特色。厦门大学电影学院计划于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期间挂牌,集美大学、厦门理工学院已分别挂牌成立电影学院和影视传播学院,加强影视学科人才培养。中影集团、华策影视等落户厦门的影视机构也正着手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高校、行业机构和企业相互合作,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和多类型的产学合作,促进产学对接,开展“教学+项目+实训”的影视人才培养。
厦门市陆续出台系列影视产业扶持政策,如2018年出台的《厦门市进一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补充规定》,18条政策中有11条针对影视产业进行扶持。2019年制定出台了影视专项扶持政策,围绕着培育市场主体、剧本创作、影视作品发行、影视拍摄、影视活动等影视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制定出11条针对性强、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影视产业扶持政策。同时所辖各区也制定了针对性的配套政策,市区形成政策合力得到业界的广泛好评,成为厦门影视产业招商的重要保障。今年因为疫情影响了行业的发展,厦门加快影视产业扶持资金兑现工作,把往年第四季度才兑现的工作提前到上半年完成,共兑现了扶持资金3241.51万元。制订了国家级网络智能视听产业基地专项扶持政策,促进网络视听产业在厦门快速聚集发展。
诠释、放大“高颜值高素质”的特质
依托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厦门素有“全天候、无季差”的天然摄影棚的美誉,鼓浪屿、厦门大学每年吸引近百部影视作品来厦取景拍摄,涌现出一批知名的影视取景地。厦门正按照福建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要求,主动融入福建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局,做优做强影视产业,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助力全省影视产业发展。在疫情常态防控条件下,厦门积极拓展线上宣传和提高星光度,坚持“专、精、特”的方向发展,努力办好规模适度、亮点突出的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
站在新时代的门槛,中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心,厦门积极发挥窗口城市的作用,对标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著名旅游城市,走在国家开放发展的前沿,紧跟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要求,厦门在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打造“全域影城”,诠释、放大这座海滨名城高颜值高素质的特质。按照“园区+政策+基金+骨干企业”的模式,编制《厦门十四五电影产业发展规划》,建设好厦门影视拍摄基地、中国智能视听产业基地、中国电影资料馆厦门分馆等产业基地,完善影视产业扶持政策,做好厦门参投“中文投二期”工作,筹备国家级影视产业子基金。支持厦门影视企业创作出更多的“厦门出品”的影视作品,在影视圈中树立“厦门出品”标识。
记者在厦门采访期间,《中国副省级城市形象传播效应分析报告》发布,厦门在营商环境和旅游经济的舆论优评指数上连夺两个第一,在15个副省级城市里独中双元。近年来厦门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对标新加坡等先进经济体和国内领先城市,着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厦门,正以更柔美的姿态,展现在海内外宾客面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