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05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厂院一体化 让研发成为“贴身打造”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江杰 刘盈

  面对中国石化内部油田开发投资权向采油厂下沉的改革,西北油田工程院转变观念,加强沟通,增强服务意识,积极主动推行厂院一体化,以现场为导向,以采油厂生产管理实际为基础,使科研更加贴近采油厂的运行的节奏和需求。

  11月1日,整个西北油田夺油上产,完成全年任务进入冲刺阶段。采油所注气室主任冯一波,兴冲冲地召开会议,决定派人去采油厂,好好总结一下在TK485井采用“注气+堵水”新工艺后取得的成效。该井自8月24日结束作业以来,累增油超4500吨,平均含水由68.3%下降到0.1%,排液时间由45天下降到10天,有效期由3个月提高到7个月。

  该项目在最短的时间立项,最短的时间实施,又在最短的时间见效,是过去不曾有过的。

  自从投资体系下沉到采油厂以后,采油厂成了投资的主体,虽然责权利和产量成本的关系更紧密更直接了,但对于工程院来说,适应这一变化,还需要做出大调整。这两年,工程院将研发更贴近基层采油厂的生产需要和经营需要,与采油厂结成利益共同体,让研发成为“贴身打造”。

  设身处地,做最需要的研发

  原来的投资体制下,工程院的研发活动虽然也是以现场为导向,解决技术难题,当然也为整个西北油田的开发做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但是,原来的立项和审批权均在分公司职能处室。只要是现场需要,工艺水平先进,能够带来成果,一般来说,就有可能立项。

  体制改革之后,工程院的技术人员发现采油厂对新技术感兴趣,有需求。但每个采油厂的生产和经营,都有自己的节奏,和自己的发展阶段,对新技术引进和应用,有自己独特的轻重缓急。如果不了解该厂的实际情况,就会出现研发和采油厂需求不合拍的现象,新工艺也可能立不上项。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们深入采油厂,认真倾听意见,主动讲解技术,通过扩大交流,真正让自己明白采油厂的需求,同时也让采油厂知道新工艺的功能。

  去年在一次和采油一厂的交流中,他们了解到大家最关心的是“注气低效无效”问题,一厂的技术人员说:“生产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注气低效无效井,注入50万方左右的气,最后增油只有100吨左右,投入高回报低。”

  针对这个问题,他们首先收集注气低效无效井的资料,大概有近300井次。然后,逐个分析情况,从每口井的单井资料,到实际生产作业情况,一遍一遍地讨论总结,通过大量资料的分析总结,他们发现,底水能量强致使注入的氮气无法将顶部原油很好地驱替出来,造成大部分的井注气低效甚至无效。于是开始了“注气+堵水”项目的立项。不久,就获得了采油一厂的认可,同时报局有关处室获得批准。

  想方设法,做最能解决问题的研发

  项目立上了,项目经费落实了,这不是难题的解决,而是解决难题的开始,强底水能量造成的注气低效无效井,如何能够解决呢?

  通常情况下采取的办法是堵水,即注入堵剂封堵水窜通道,开采井周和井间剩余油,而注气主要是针对阁楼油,两者之间如何联系起来,这完全是两个专业的事情。但这个并不难办,只需要打破专业界限,把两个工艺和技术人员合兵一处,就容易解决。至此,就有了“注气+堵水”的雏形。

  在主体工艺确定的情况下,他们选取前期现场使用成熟的冻胶堵剂,进行堵水试验,却发现冻胶堵剂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是耐温耐盐性差、成胶时间长,有效期短、且成本较高。找遍了市场上所有的聚合物,都找不到能适应地下6000米深耐温耐盐的聚合物,好不容易找到了能满足耐温耐盐的,又存在着成胶时间长的问题。成胶时间长,不能在井周形成封堵,致使堵剂注入量增大,施工成本增高。

  大家绞尽脑汁,还是找不到突破口,项目进入停顿。好不容易争取到的立项,怎么轻易放弃。大家三个月里的时间都在加班中度过,有的技术人员因为整天冥思苦想,几乎废寝忘食。

  没有方向和路径的时候,冯主任勉励大家: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没想出来是因为没想到底。也许是把所有的问题都想到底了,突然,有一天,冯主任脑子里闪现出这样的念头:一种耐温耐盐,一种成胶时间短,混合一起,试试看。循着这一思路,他们一遍一遍地在室内进行实验,反复地验证,不断地摸索,终于让研究人员找到了方法,研制出高温冻胶,能够耐130℃高温、抗盐20×104mg/l,成胶时间<2h,成胶强度可达I级,高温60天稳定性好。

  量入为出,做最挣钱的研发

  工艺设计做好了,药剂难题也攻下了,但是,如果在差油层的油气实施,好似高射炮打蚊子,仍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要注气注得好,堵水堵得住,还要让采油厂注得起,堵得起。

  为此,技术人员还要研究区块开发水平,进行选井。在与厂里技术人员进行多次研究和讨论之后,大家觉得优先选择风化壳岩溶发育油井作为新技术的突破口,该类油井具有井周剩余油丰富,存在局部残丘高点,发育阁楼油,堵水、周期注水压锥、大泵提液、周期关井压锥等措施增油效果差等特点。这类油井剩余油很丰富,只不过由于底水能量强,一直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氮气置换阁楼油的效果,如果注入氮气增能,再注入部分堵剂抑制底水,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今年初继续在SX11井,实施“注气+堵水”新工艺后,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投入费用10万元左右,目前已经增产超300吨,增效77万元,预计此次作业产能可达到10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