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03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自强不息 绘就精彩人生 ——记“陕煤杯”2020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特等奖获得者李明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谢传飞

  17年岗位坚守,17年不懈努力,换来“陕煤杯”2020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安全仪器监测工特等奖。最近,“陕煤杯”2020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在陕西神木市举办,经过激烈的角逐,皖北煤电任楼矿通防部职工李明获得了安全仪器监测工特等奖。

  李明,2003年参加工作,2009年成为一名安全仪器监测工。他17年如一日,坚守在通防工作第一线;11年奋战在安全仪器监测岗位上;他始终兢兢业业,勤学、苦练、实干,从“门外汉”蜕变为矿山“金蓝领”,连续多次被矿评为“优秀职工”“先进个人”“劳动模范”,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了新时代矿山劳动者的赞歌。他2018 年参加“梅安森”杯全国煤炭行业智能安全监测竞赛,获得中级工组第一名,2019年参加中国技能大赛——“河南能源杯”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获一等奖。最近,他又在“陕煤杯”2020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特等奖。3年来的荣誉背后是他对技能精益求精的追求。

  干一行,爱一行

  李明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煤矿子弟,是个标准的煤二代,他知道“煤炭是工业的粮食”,热爱煤炭事业。2009年刚入监测队的他,对于监测操作技术一知半解,是个“门外汉”。为了提升自己,他不断学习,向老工人请教学习,向工友学习,向领导学习,向厂家技术人员学习。并查阅大量资料,学懂弄通做实,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

  他先后啃完了《安全仪器监测工》《煤矿安全规程专家解读井工煤矿》《数字化矿山整体解决方案矿井通风仪器仪表》《煤矿安全规程》等书本。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是王道。他把所学理论运用到工作中,很快就掌握了扎实的安全仪器监测专业本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也不断提升。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能力提升后,李明积极参加比赛,先后获得矿青工比武第一名,集团公司青工比武第一名等好成绩。

  爱一行,专一行

  在平日的工作中,李明尽职尽责用心细心地工作,解决一个个问题,“医”好一台台设备。

  任楼矿井下II2辅助采区上部变电所的一台人员定位分站突然通讯中断,几名维修人员奋战2天都没有修好,李明接到任务后,经过检查监控线路、思考分析、排查故障,发现是分站电源箱中的一块电源板烧坏,迅速更换开关电源板,保证了信号正常运行,整个过程仅花了10分钟,高超的技术得到领导的肯定,同事的认同。

  为提高职工素质,该矿在副井口成立了一通三防实操基地,为安全监测工的培训提供了优质的平台。李明也利用这个平台深入钻研“一通三防”业务知识,对新职工进行培训,教新人怎样查问题、找隐患、排故障,为矿井队伍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仅是李明日常工作中的冰山一角,他和班组成员共同努力攻坚克难,践行着工匠精神,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着智慧和汗水。

  专一行,精一行

  “陕煤杯”实操环节要求选手在70分钟以内完成监控设备的连接、网络配置、应急联动设置、传感器标校、模拟联动过程、测试系统各项功能正常运行、GIS图标注、绘制传感器布置图等项目,在考核的新意和难度上具有更大的挑战。

  “此次大赛新增加的项目光纤熔接难度很大,每根光纤比头发丝还细,要求操作稳定,只要心不静就会手抖,造成熔接不合格。“李明说。为了潜心备战,从8月初到9月20日,一个多月的封闭训练中,李明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边积累。针对理论环节,他每天晚上反思当日理论环节出现的失误、分析原因。次日,利用手机APP进行专项巩固练习。一天制作40个水晶头、单个水晶头压制时间由 7分钟降至2分26秒;完成一次演练时间由69分钟降至52分钟……一分一秒的时间压缩、一次次不厌其烦地重复模拟。通过“魔鬼式“训练,手上脱了一层又一层皮,也让他走向更强更快。同时,他每天坚持对照规则、反复练习,从理论到实操,一次次地进行故障排除,查找不足,一次、二次、三次……机械般的操作,让他查找问题的时间不断缩短,处理故障的能力大幅提升。备战有我,比赛有我,胜利有我!李明在比赛中取得理论、实操双高分,得到了专业评委的认可,最终获得矿山安全仪器监测工特等奖的优异成绩。为矿山争了光,为企业添了彩!

  “这次技能大赛我取得的成绩离不开领导的支持,教练的指导。对我而言,既是一次技能的角力,也是心态的对垒,我在比赛前调整了心态,结合日常训练做好了比赛预案,对比赛时可能发生的突发状况都有心理准备,从而赛出了水平。面对荣誉,唯有更加奋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履行好我的本职工作,为矿井安全生产贡献力量。”李明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