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塔河油田勘探开发区域达13.09万平方公里,近年来,随着顺北油田产能建设的加速推进,油田勘探开发区域还在不断扩大,油进打到那里,电力线路就跟进到那里,电力运行、巡检、维修人员紧缺的矛盾越来越突显,导致生产运行成本居高不下。近两年来,电力线路巡检信息系统的成功应用极大地提升了电力运行人员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为推进油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机器人巡检助力“智能油田建设”
“110千伏1号主变高压侧套管温度36℃、正常,110千伏断路器1111开关SF6压力表显示0.6兆帕,正常、开关分合闸位置正确……”9月6日,在塔河油田110千伏八区变电站中控室后台中心的电脑上技术人员郑茂林紧盯着一个个数据,仔细核对着。
室外一位呆萌可爱的智能巡检机器人走走停停,不时“瞪着”大眼睛向设备区域观望,逐一仔细地检查电力设备的仪表读数、易发热部位温度、开关状态、运行声音,忙得不亦乐乎。“这智能机器人从2017年12月首次引进后,每天对变电站的1016个巡视点巡视三次,为变电站设备‘体检’。省时省力又精准,让我们的巡检人员从‘蓝领’变为‘白领’。”该中心八区变电站综合班班长焦双军说。
据了解,塔河油田共有28座变电站,人工巡检一座变电站需要3-5个小时,如今慧眼机器人巡检一次几分钟完成,且慧眼机器人一次自动充满电,可以连续工作8个小时,能够完成5座110千伏变电站8名巡检人员的工作,工作效率是人工的21倍,而且在沙尘、雨雪、雾霾等特殊天气下,能够有效弥补运维人员无法正常巡视的短板,实现全方位、全天候的巡检管理。
天眼为电路巡检精准导航
9月6日, 西北油田工程服务中心电力工程管理部瓦克夏供电班徐立臣、王兴朝等线路巡护人员用无人机巡视时发现塔河油田35千伏九西线092号杆螺丝松动,因及时处置,确保了DK19井、DK20井等60余口井及西达里亚变电站、集输站、注水站的安全生产。
“自无人机巡视以来,在塔河油田35千伏北十一线、35千伏索九一线、35千伏跃参线发现安全隐患71处,消缺隐患率达到100%。”巡线人员徐立臣说。据了解,塔河油田电网现有10千伏线路3117公里、35千伏线路438公里和110千伏线路227公里,根据要求,10千伏线路需要每季度巡视一次,35千伏和110千伏线路需每周巡视一次,全年巡视总长度为47048公里。
由于线路分散广、地域复杂,人工巡检难度大,而且无法近距离观察杆塔金具状态,不能及时发现隐患。无人机巡检可以巡视水淹区、农田、胡杨林,既有效降低了巡线人员的工作风险,又为线路安全运行、应急处理提供准确信息和决策。
电力安全管理系统正式上线运行
“TH12129井,施工人员请注意安全,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 9月6日,西北油田工程服务中心电力工程管理部二区供电班陈勇紧盯着手机上海洋王视屏软件,用对讲机对正在安装注水电缆的施工单位江汉油建嘱咐道。
2018年5月2日,塔河油田电网电力安全管理系统正式上线运行,该系统集工作票管理、作业人员管理、事故统计分析等三大功能,实现了工作票线上签发、当日作业信息全览、违章曝光统计分析、各类人员及承包商的安全数据库管理。功能覆盖了油田电力安全管理的各个方面,大大提升电力行业安全作业管理水平。
“你看,这无线视频监控多好!只要轻轻点击手机上海洋王视屏软件,现场施工情况看的清清楚楚,如有违章就能看到并及时纠错,可避免发生安全事故。”9月6日,安全设备室副经理梁晓龙高兴地说。
今年以来,该中心电力工程管理部通过手机“掌上管理”,发现安全违章28次,及时纠正28次。(王兴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