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26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又是一年秋来到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游德福

  前天,老伴跟我说:“今年还有花生没挖起来呢,田地干燥很难挖哦!”我说:“慢慢挖呗,周末孩子也许会回来协助你挖。”

  摘花生是秋后的农活,坐在电脑旁的我一激灵:哦,又是一年秋来到。是的,一晃眼间,秋天便到来了。秋天的到来,花知道,草知道,庄稼、树木都知道,一旦人有了岁月感,自然而然更知道。

  真的,秋来了!挡不住,躲不过。跟着感觉走,走也得走,不走也得走!

  立秋处暑,白露秋风。露,是秋的使者。露珠是相当的瑰美,这种的美不仅仅是视觉,它还是一种“灵液琼浆”。古人对霜和露之类自然现象的“产品研发能力”令人叹为观止。《红楼梦》里薛宝钗用来治热毒症的方子就用到了“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现代人能一笑了之的,古人却未必呢。

  早起,我伫立四层楼顶的平台上向四周眺望,映入眼帘的不是阡陌纵横的稻田,就是满眼绿色的山川,尤为亮眼的是从公路两旁高高耸立的农家小洋楼,还有些许点缀其间的是农家小院,院子里停放着小汽车和农机,更多的是停泊在路边或树荫下的车辆和新近才出现的竹编篱笆,脆生生溢出农村特有的味道。

  天地苍穹,芸芸众生。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万物皆欣,情刻在心,美刻入眸,微笑面对,悠然,随心,随性,随缘。

  年轻的时候,总以为春秋可以常在人间,竟完全没有想到老与死,完全没有想到逝去,又以为人生的意义只在于生,而我们所以为的似乎永不会死。直到现在,才知道活得甘苦悲欢,乃是天地间反复亿万次的轮回,这又何足喟叹呢!当然,生命循规蹈矩,并不是说经历了秋天,你就应该有所收获,生命就有了价值,不是的,只有那些春天播种过的人,只有那些夏天浇灌过的人,他才会收获秋天的希望。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这是唐代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中的两句诗,诗人自言自语的寻思: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归期难定,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秋池。我倒有点儿羡慕起李商隐那时“涨秋池”的巴山秋景来,想想我们这里,“大旱不过七月半”的谚语也似乎不灵验了

  蓦然回首,盎然的春、狷狂的夏匆匆驶过,接下来便是要去打理的人生金秋!秋韵悠悠,举樽邀明月,珍惜寸光阴。在这收获的秋天里,人人都会感到充实,人人都会有着喜悦,生活也就更富有色彩。当在秋天里浸润了这色彩,生命价值自然就高了,连时光都会显得厚重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