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初冬的戈壁寒意阵阵,可中石化西北油田参2井却洋溢着阵阵暖流。西北油田采油二厂“传承石油精神,弘扬石化传统” 向沙参2井抢险保井“青年突击队”学习活动在这里举行。来自基层单位和厂机关的36名干部员工在这里聆听戴洪华讲述当年抢险保井的故事。
“我当时只有21岁,在生死考验面前,根本没想那么多,只想着无论如何得保住大家吃饭的饭碗,保住这几千万美元的钻机设备……”在灰褐色的井架雕塑下,在栩栩如生的抢险保井雕像前,带入感极强的戴洪华,把大家带入到了35年前那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时刻。
1984年9月22日,沙参二井喜喷高产工业油气流,沉睡几亿年的油龙呼啸而出,继而发生强烈井喷。14名主动请缨参加“青年突击队”的勇士,视死如归,一次次冲向火海,经过56天的鏖战,最终保住了沙参二井,保住国家财产和重大油气发现成果。今年56岁的采油二厂职工戴洪华就是当年14名勇士之一。
今年是沙参2井实现重大突破35周年。为全面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西北石油局党委号召全体干部员工向沙参2井抢险保井“青年突击队”学习。
“太震撼,太感人了!”视死如归的壮举,舍我其谁的气概,保井必胜的信念,直击心灵的故事,深深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他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采油管理二区党支部书记杨延东感慨地说:“习近平总书记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在表彰‘最美奋斗者’大会上概括为三点,忠诚、执著、朴实。我觉得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最美石油人’。”
采油管理一区青年工作站站长宋佳是和戴洪华在一起工作的同事,她激动地说:“榜样就在身边,伟大就在身边,我们为身边拥有戴洪华师傅这样的英雄而感到荣幸和自豪。作为年轻人,就是要学习他们‘苦干实干、三老四严 ’的优良传统作风,立足岗位,多做贡献。”
今年只有23岁的张鹏是去年新分的大学生党员,他说:“我是一名大庆人,‘爱国创业’‘三老四严’这些响亮口号一直伴随我成长。但真正对石油精神、石化传统有了全新和深刻认识是到了采油二厂之后。戴洪华老前辈的精彩分享,让我对先进榜样有了崇敬与敬仰之心。传承和发挥石油精神、石化传统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丁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