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3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三大目标”闯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建厂十年来,面对碳酸盐岩油藏开发这一世界级难题,西北油田采油三厂因地制宜进行管理和技术创新,闯出一条可以持续发展的新路。

  ■ 石立斌 唐博超

1.jpg

  今年以来,面对新井见效缓慢,部分老区递减加快,区块内井况日益老化,勘探开发难度不断增加的实际情况,西北油田采油三厂通过将着力点放在提高系统运行效率,提高注采和措施效率上,将生产管理、油藏开发、经营运行深度结合,闯出了一条“依靠老井硬稳定”的新路子。截至11月30日,完成原油产量115.7万吨,实现月均自然递减量71吨/天,折年自然递减率、综合递减率分别为11.81%,2.36%,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4.44、6.26个百分点,创近八年历史最好水平。

  以增加储量动用为目标,实现老区老井持续稳产

  “新井数量变少是未来开发的常态,我们必须由“依靠新井投资拉动”转变为“依靠增加老井储量动用”来实现稳产上产,紧紧围绕“产量、SEC储量两个平衡”开展工作,统筹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以此提升油田可持续发展能力。”采油厂总地质师刘培亮在增储上产动员大会上指出工作方向。

  面对分公司年初下达的自然递减率13.8%和综合递减率3.7%的双创最优指标,开发研究所成了一座“不夜城”,所长蒋林带领全体技术人员加班加点,从“提高储量动用规模和提高储量动用能力”同时攻关,深入推进油藏开发与工艺运行全面融合,进一步夯实依靠老井实现产量硬稳定目标。

  以“332产量接替机制”为工作主线,油藏开发人员把“做大”低成本注水作为老井稳产工作的第一要务,通过扩大注水规模和完善注水手段双管齐下,形成了规模扩大催生新方法新思路,技术革新推动储量产量双增长的良性循环,初步实现了注水规模的大跨越,注水井次由去年115井次增加至今年163井次,注水量由去年94.4万方增加至今年178.5万方。注水效果较去年同期大幅提升,注水增油量由25.9万吨增加至29.8万吨,全年新增SEC储量39.6万吨。同时技术人员不断创新定量化注水技术,针对常规注水失效井和储集体偏移井,提出了高压扩容注水技术,实现井周储量动用从一套走向多套,全年实施5井次,增油5154吨。

  “4月7日,我们自主研制的第三代不压井更换光杆装置‘无节箍光杆’应用成功,年可降低作业成本300多万元。”工艺人员陈启龙开心地说。在创新中发展在采油三厂已经成为工作常态。今年以来,技术人员创新思维,按照“堵提断溶体、调流风化壳、压改次断裂”的工作主线,加快传统措施的转型力度,以“做优”高效率措施为“敲门砖”,持续夯实稳产基础。

  在提升储量动用能力的道路上,工艺技术发挥着磨刀石和助推器的作用,技术人员树立SEC储量可以通过措施来完成的理念,持续创新钻采技术、防腐技术、措施技术和提高采收率技术,从抓配套、重集成、强攻关、优系统等四个方面优选出最适应的工艺技术,立足打破“油水平衡带”深入开展工作,加快推进泵升级提液提采速技术优化,同时兼顾好封堵高水淹出水通道实现液流转向,面对次级断裂储量动用程度低,注水易水窜,全面开展“重建沟通通道”工作,择优选择规模小缝洞群,井间多通道,形成了以高压水力扩容,配合酸压酸化、调堵的复合型开发技术,有效保障了老井储量的高效动用,为油气生产提速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以降低盈亏平衡点为目标,实现经营效益持续增长

  作为采油厂生产经营的“大管家”,计划财务科几位主管、科员一直拧紧的眉头最近终于放松了一些,“降本增效、开源节流”几个字说着容易,挑到肩膀上重若千金。面对今年年初制订的2019年盈亏平衡点下降2.58美元的短期目标和未来三年盈亏平衡点降至41美元/桶的中长期目标,采油厂计划财务科全员下沉基层,深入调研,全面推进战略区块目标管理和做实全员成本目标管理。

  在区块管理上,财务人员来到了开发研究所,逐个区块进行分析比照,重点针对十区南、托甫台等一些老区块开展增效攻坚,以“增加经济可采储量”为工作主线,技术人员紧紧围绕“断裂带深度开发”做文章,编制《区块综合治理方案》,破解主断裂底水抬升及次级断裂能量不足等问题,立足“老井存量挖潜”,以主断裂“均流势、抑底水“,次级断裂”补能量、促动用”为突破口,全力对水驱、气驱降递减开展攻坚,有效实现了SEC储量连续四年硬稳定。今年1-8月采油厂平衡油价由47.1↓45.59美元/桶(下降1.51美元/桶),完成年度目标的58.52%。

  在今年新井产量较为被动的情况下,采油厂全面开展“依靠老井硬稳定”的探索实践,财务人员坚持以效益为中心,倒逼“产量硬稳定”与“经营保平稳”有机融合,以预算分析活动会为抓手,严格按照《采油三厂预算外支出管理业务指导书》对预算外支出分级管控,紧盯重点成本运行,对各项目预算有保障有压降,对增量作业预算上调3137万元,增量作业产量同比增加4万吨;对井场维护、特车作业、管道治理等费用压降预算4730万元。同时狠抓保效增效工作,已下达两批次10个保效增效项目组,截至目前累计增效6229万元,完成年度目标8829万元的70.55%,保效增效项目效果显著。

  以抢抓生产时效为目标,实现每个节点持续贡献

  “生产压力大,任务紧,采油组和地面工程组建立追踪机制,进行节点管控,倒排施工计划,紧盯时间节点,从时效上抢产量。”副厂长周全对生产运行科提出要求。

  面对全年126万吨产量任务,生产运行科科长陈伟、贾超等人深入到采油管理区、油气处理部等施工工地,与承包商共同查勘,现场提要求、定计划,建立健全整套生产运行体系,进一步强化生产运行秩序。并制订出了以“计划”为统领,产量预警机制和产能分析会为抓手的工作路线,对各类异常分类梳理、查明动因、依托信息化建设建立一套掺稀异常、原油乳化、油井气窜等实时预警处置机制,油井生产异常率下降48%,掺稀比下降0.3。

  12月5日,在10-6井站计转站中控室里,监控人员段小如发现751井电流升高,初步判断为天气严寒,造成管线内油稠堵塞掺稀量不足。值班人员迅速根据异常处置管理机制,实施调参解堵消异常,通过远程控制调掺,油井快速恢复了正常生产。通过信息化建设,异常处置时效由6小时降低到4小时。同时以待产井产能恢复为核心,落实责任人,明确时间节点,确保各环节工作衔接有序高效,确保了待产井开井及时率和生产正常率达到98%,将待产井影响产量严格控制在每天45吨以内。

  在加快智能化建设的同时,上产路上更需要地面配套工程的有力保障。上半年以来,在集输管网面临超负荷运行的临界点下,采油厂加快8-3就地分水改造和TP-19混输泵站工程建设,同时新建6条注水管线和2座增压站,截至目前已实现1个偏远区块的就地分水,1个井组实现了就地产水注水,有效提升系统注水量1800方/天,达到6000方/天。

  在有效的“大运行”下,三季度对三号联合站轻烃装置停产检修,项目多达28项,检修中超计划增加了对分子筛装置、MDEA吸收塔等重点装置的隐患整改,在保质保量的同时,较原计划提前两天完工投产,今年以来已实现外输气量超10亿立方米,进一步为西北油田坐稳塔河,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