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昌文化集团 毕业于纽卡斯尔大学 谭维
中国的动画: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已走过百年的历程。
中国动漫产业的开端,了解中国动画,必须先认识以国漫先驱人物:万氏兄弟。他们用自己仅七平方米的房子改造成绘制、洗印、放映的工作室,摸索了四年,经过数以百计实验的失败,掌握了动画片的基本技术。1926年,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四位万氏兄弟制作了出了中国第一部动画《大闹画室》,而至今无人不晓的《米老鼠》却是于这部动画发行两年后的1928年才诞生。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更激发万氏兄弟对动画的热情与斗志,连续制作了《同胞速醒》《精忠报国》《民族痛史》《航空救国》等十几部动画片。动画成为了抗日战火中的一种宣传方式。1940年,美国卡通片《白雪公主》在上海放映,抢占票房头首,对万氏兄弟触动很大,他们决心要做一部属于中国人自己的高质量长片动画。历时1年半的时间,1941年,万氏兄弟制作出了中国第一部长片大型动画《铁扇公主》,时长1小时20分钟,创下当时亚洲地区第一部长动画片的纪录。《铁扇公主》还发行到了东南亚和日本,“日本动漫之父”《铁臂阿童木》、《森林大帝》的作者手冢治虫因此迷上了动画艺术。1981年,手冢治虫来到上海,见到了他的偶像万籁鸣,激动地说:“我是看了你的片子后,才决定做动画的。”
50年代:中国动画学派逐渐形成
新中国成立后,大批动画创作者开发想象力,用木偶、剪纸、水墨等多种表现形式,开发了大批经典作品。洪汛涛于1955年创作的木偶片《神笔马良》在国际竞选上获得了儿童娱乐片一等奖,这也是中国美术片第一次在国际上获奖。1955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彩色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色的》,在画面效果上几乎是当时动画片的巅峰,并获得了第七届威尼斯国际儿童电影节奖。在拥有了彩色动画片技术后,1956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又推出了一部更有代表性的彩色动画《骄傲的将军》,其在表现形式上借鉴了京剧的元素特征,具有鲜明的中华文化色彩。1957年的4月,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终于正式建厂,共分为三大部门:剪纸、木偶、动画部。作为中国规模最大、资格最老的动画制片厂,上美拍摄了400多部美术电影,占全国美术片总数的80%。
60年代:中国动画的黄金时期
1960年,根据方慧珍与盛璐德创作的同名童话改编的“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横空出世,它是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全长15分钟,整个故事的灵感取材于齐白石先生的名画《蛙声十里出山泉》,蕴含了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积淀。在1961年-1981年间,《小蝌蚪找妈妈》获得了世界范围内的多个奖项,令世界动画界赞叹不已!动漫60年代还有一部神作那就是《大闹天宫》(上集为1961年,下集为1964年),由国产动画的开创者万籁鸣与唐澄合作导演,从筹拍到完成足足耗费了4年时间,参加创作的人员共有近三十人,成片后的动画上下集总时长超过了100分钟。《大闹天宫》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映,先后参加了18个国际电影节展映,屡获大奖。60年代同期优秀的动画作品还有脍炙人口的《小燕子》(1960)、第一部折纸动画《一棵大白菜》(1962)、街知巷闻的《没头脑和不高兴》(1962)等……
80年代:中国动画历难重生
从1978年底开始,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在经历了十年磨难后,国产动画开始涅槃重生。1979年,《哪吒闹海》问世,刻画了个性鲜明且具有反叛精神的小英雄哪吒,成为我国第一部大型彩色宽银幕动画长片,在国内外各大电影节上获多个奖项。除了《哪吒闹海》,80年代的国产动画也出现了一些好作品,比如《三个和尚》、《阿凡提的故事》、《九色鹿》、《天书奇谭》、《黑猫警长》、《葫芦兄弟》、《邋遢大王奇遇记》、《舒克和贝塔》,经典延续至今。
90年代:国产动画下坡路
进入90年代,那时几乎家家都有了电视机,大量优秀外国动画厂商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圣斗士》《忍者神龟》《变形金刚》《灌篮高手》《足球小将》等占据了少儿档的时间,无疑压缩了国产动画的生存空间。尽管如此,还是有几部属于90后的国产动画片记忆:《镜花缘》、《魔方大厦》、《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海尔兄弟》和1999年动画版《西游记》等……1999年,国产动画迎来了一波小高潮,动画长片《宝莲灯》上映,历时三年制作,是我国动画史上首次采用故事片导演来指导、电影演员配音的动画电影。其中采用国际上惯用的先期音乐和对白手段、杜比SRD六声道全数码立体声录音技术和电脑三维特技在中国动画史上均属首次。李玟《想你的365天》、刘欢《天地在我心》、张信哲《爱就一个字》三首电影配乐,记忆一直留存至今。之后,中国动画人开始对动画进行商业、产业化的运作。
21世纪:国产动画新征程
进入21世纪,最先爆红的是《蓝猫淘气三千问》,但依然没有跳出“国产动画=儿童动画”的套路。随即,2002年的《我为歌狂》是中国第一部校园音乐题材的动画片,在当时的口碑很高并且开辟了中国动画片一个新的品类。国产动画热度最强的当属《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动画的剧情和画面都深受幼儿观众的喜爱,并且也发行了电影版动画,另一个成功的便是《熊出没》。在这样的惯性认知下,我国的国产动画始终扮演者低龄、幼稚的形象角色。
2015年后:国产动画电影元年
2015年在国产动画电影史上应该是被铭记的一年。年初《十万个冷笑话》上映,成为元旦档的一批黑马;年中《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上线,一路扶摇直上,绝地逆袭,以9.56亿取得成功,打破国产动画电影票房纪录;年末,追光历时数年打造的《小门神》上映。以前,6000万元曾被视为非低幼国产动画电影的一块“天花板”已被打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不仅观众带来了希冀,也打开了中国动画产业的新世界大门。耗时12年打造的《大鱼海棠》于2016年上映,每一帧都带有浓浓的中国风,被观众评价为“美哭”。此外,《大护法》、《风语咒》、《大世界》、《昨日青空》、《肆式青春》、《阿唐奇遇》、《猫与桃花源》都是在“国漫崛起”的命题背景之下孕育而生的电影。2019年初,《白蛇:缘起》的上映打破了沉寂已久的“国漫崛起”声。《白蛇:缘起》有更为成熟的制作模式,剧本依托于经典神话故事但又未拘泥于传统,与《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有异曲同工之妙。
进入21世纪,国家出台政策对中国动漫产业大力扶植。2017年2月23日,《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提出:推动中国国际网络文化博览会、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等重点文化产业展会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发展;支持原创动漫创作生产和宣传推广,培育民族动漫创意和品牌,持续推动手机(移动终端)动漫等标准制定和推广。2018年4月,财政局发布《关于延续动漫产业增值税政策的通知》,对动漫产业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部分实行即征即退政策。此外,“十三五”开年之际,大部分省市提出了文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对动漫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规划方向:在政策的鼓励下,我国动漫产业己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动漫产业的发展70%-80%消费市场来自动漫衍生品。现阶段,在人口红利之下、在资本的跟进和IP授权概念的推动下,动漫衍生形式不再停留于传统玩具行业,泛娱乐、漫影游联动现象普遍,甚至向着新领域积极进发。
即便如此,从《大圣》到《哪吒》,中国动画电影已经不知不觉沉寂了4年,希望它能真的像饺子说的那样:当大家都不再提国漫崛起,都不抱着支持鼓励的心态,国漫已经变成大家的生活必需品了,那个时候,国漫就真正崛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