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北化研究院集团甘肃银光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红光公司紧紧围绕“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坚持边查边改、立行立改,自筹资金对废水处理系统7个好氧池实施创新改造,成功攻克了制约该公司产能释放的瓶颈问题,使预处理系统污染物去除率由75%提升至90%,废水处理能力由9吨/小时提升到14吨/小时,为苯二胺生产线满负荷生产运行提供了有力的废水处理保障,切实推动了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奔着问题去,精准检视查不足
红光公司以问题为导向深入开展专题调研。在国家环保督察频次日益加大,红光公司各生产线产能释放与废水处理达标排放之间矛盾并存的严峻形势下,该公司对照生产线实际情况自我检视问题,深挖根源。
水中溶解氧的多少是衡量水体自净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红光公司能够提供水溶解氧的好氧池和厌氧池各有12个。好氧生化池的用途是去除BOD、吸收磷,并在硝化菌的作用下,让氨态氮进一步分解、氧化成硝态氮,促进水体的净化。其中,厌氧池在今年3月份前完成了改造,基本满足需求。好氧池的氧含量在实施曝气技术改造前达不到工艺规定值要求,池内生化污泥老化且分解速度快、微生物细菌数量少、生物硝化作用较弱、二级沉淀池出水指标远超工艺规定值,生化使用的曝气供氧罗茨风机使用年限较长、风叶等组装配合间隙增大,输出风量、风压达不到原设计需要,风机效率降低,部分旋混式曝气器管堵塞,因而曝气不畅并导致污泥沉降严重。
该公司之前采用在每个池子安放临时曝气管辅助曝气,定期用生消水、移动压空机吹通好氧池曝气管,使用移动空压机长时间对前3个好氧池进行移动曝气;定期清排污泥,投加部分面粉、葡萄糖补充碳源、养污泥等方式,都未达到预期目标。
针对调研中反映出来的突出问题,该公司认真研究,找准症结,痛下决心立行立改。党员干部主动学习、钻研生物技术知识,上网查询相关资料,自筹资金购买材料,尝试使用新的曝气装置替代旧有装置实施技术改造。
揪住问题改,持续作战克难关
该公司集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一线员工之力,于9月2日首先对原有曝气装置已经损坏的12号好氧池进行曝气技术创新改造。
他们与施工方一道,踩着没膝的废水,一方面小心翼翼地搭梁架、敷设管道、安装阀门,另一方面专心致志地协同合作,安装气提式曝气器。安装过程不仅活细,而且考验耐力,需要分毫不差地测量连接管两头的尺寸,然后一个个下料,安装法兰、阀门,与主管焊接,每安装1个曝气器,都需要花上数小时乃至半天时间。1个池子需安装10余个曝气器,员工们头顶骄阳,腿没废水之中,脚踏水底铁架,在纵横交错的梁架和管道中来回穿梭作业。12号好氧池的气提式曝气器安装和改造完工后,经过一周的数据观察,不仅生化运行正常,而且氧含量达到规定值,污泥搅拌功能效果明显,改造工作达到了预期目标。
有了12号好氧池改造的成功经验,从9月30日起,该公司第二次对4号、6号、9号3个好氧池,再度实施曝气技术改造,仅用3天时间便完成改造。10月14日,第三次实施2号、8号、10号好氧池的技术改造。7个好氧池实施曝气技术创新改造后运行至今,不仅各项检测数据平稳,日废水处理量也从首次改造前的210余吨,提升至目前的336吨,成功破解了一度困扰苯二胺生产链条满负荷运行时废水处理的瓶颈问题,有效地满足了苯二胺、DNB、废酸处理等生产线满负荷运行,持续稳定地为公司提供废水处理保障能力,促进了盈利水平的提升,同时能够确保水质达标排放,履行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展示了企业良好形象。 (刘平 谭顺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