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8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撬动生产经营的四把“密匙”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中煤新集刘庄煤矿生产经营工作侧记

  ■ 常亚飞

  今年以来,中煤新集刘庄煤矿大力推进安全本质化、生产集约化、技术超前化、管理创新化、效益最大化、生态文明化“六化”矿井建设,勇于创新,实现了安全生产、产业发展、经营效益三大跨越,利用四把“密钥”撬动矿井生产经营效益再提升。1-10月份,完成商品煤739.04万吨,掘进总进尺17095米,综合煤质4938卡/克,实现单位吨煤成本294元/吨。

  密钥一:

  构建本质安全体系,科技兴安

  安全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从严管理、高效执行是推动安全工作的基石,也是该矿安全管理工作中最鲜明的特点。

  该矿通过系统性风险排查、生产接续调整、固化“六确认一管理”安全管理模式,不断总结提炼安全管理好的经验和做法。积极开展“三违”治理和“工人违章干部反省”活动,在复杂地质构造及采取延伸压力下,杜绝重伤及以上人身事故和重大涉险事故,顺利实现安全生产四周年,截至11月5日,实现安全生产1680天。同时,大力实施“科技兴安”战略,依托数字化管理模式,构筑安全网格化体系,形成“点、线、面结合,多层次覆盖,人、物、环、管齐抓”安全网格监管机制。按照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与矿井安全生产深度融合的规划,将原有的KJ90NB型监控系统,全面升级改造为KJ90X型安全监控系统,升级改造后,实现了安全监控、人员位置监测、应急广播系统的井下深度融合,让一些不易察觉的隐患能够通过“大数据”看得更清、听得更远。

  密匙二:

  优化生产工艺,增量增效

  煤矿的根本出路在于安全高效。刘庄煤矿大力推进生产机械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四化”建设,全速推进生产方式转变,生产效率持续提高,保安能力继续提升,作业环境不断改善,劳动强度大幅下降。

  科学组织、降低单班入井人员。合理优化设计、生产系统、采掘布局、生产工艺及劳动组织,降低单班入井人员。目前早、中班人数降为820~840人,夜班为710~750人,每天平均入井总人数2400人左右。通过管理、技术、服务、人力资源、装备等多种手段构建“大掘进”格局,在全矿形成了“管理为掘进、技术为掘进、服务为掘进、资源整合为掘进、装备为掘进”的“大掘进”格局,并相继形成了“掘进为抽采、安装做准备,回采为回撤、封闭做准备”的“一盘棋”的思想。同时实施创新引领战略,以技术优化和技术创新为抓手,认真分析在掘进装备、人员队伍、矿井地质条件、辅助运输等方面制约掘进进尺因素。创新建立煤矸分流系统,实行皮带机“双向驱动”让煤矸分流更加高效,实现了矿井煤矸“共用系统、分时分段,分流提升”,为矿井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密匙三:

  做实内部市场,机制增效

  以自主管理为平台,健全、完善与内部市场化管理配套的定额价格体系、计量体系、考核体系和仲裁体系,推动班组独立核算和自主管理能力,打破传统的工资分配方式,建立精细化考核与市场化结算相挂钩的动态工资分配机制。

  依托“智能内部市场化管理系统”, 完善管理制度,严格按照管理制度进行奖优罚劣,按照规划引领,试点先行,逐步推广的模式,严格要求各单位进行内部市场化实施,做好内部市场工资测算工作,根据安全生产和经营形势的变化,动态调整内部市场结算单价和结算方式。通过创新市场化承包,对“零、散、杂”的工作量,实行“一笔头”承包,提高工资分配的科学性、合理性、全局性。实行内部市场化结算,每一项工作都有了量化标准,每一个环节都成为了市场结算的一个节点,进一步增强了职工的市场观念和经营意识,掀起职工创新、创效、创收的热潮,从而不断创新成本管控方法,降低单位生产成本,确保内部市场化管理延伸至生产经营的每个节点、每个岗位。

  密匙四:

  坚持“双创”驱动,创新增效

  创新是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该矿按照“谁创造,谁受益”的原则,设置量化指标,压实工作责任,强化落实举措,形成“全员价值创造” 支撑“矿井效益提升”的新局面。

  “双创”成果丰硕。该矿对矸石井进行技术改造实现提煤功能,并利用动态平衡法解决主井频繁换仓问题,每天多提煤4000多吨,有效缓解了主井提升压力,确保矿井产量稳定;积极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高安全生产效率。在131302轨道顺槽、171306轨道顺槽成功引进试用CMM2-24型液压锚杆(索)钻车,有效减少支护人员,降低劳动强度,支护工效提高近3倍;151102工作面首次采用定向长距离大直径钻孔替代高抽巷,减少巷道600米,节省工期3个月,节约成本约600万元;171306轨道顺槽采用履带钻机施工顺层钻孔,减少钻场工程量190米,节约成本投入近200万元。创新引入“双液”(水泥浆+水玻璃)注浆工艺,解决“孤岛”工作面巷道维护难题,助力矿井高效提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