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8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见“圾”行事:探索杭州新模式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杭州湾会客厅》第十三季成功录制

  ■ 姬晨曦/文

1.jpg

●节目录制现场   李  靖/摄

2.jpg

●杭州电视台主持人杨莅   何影丹/摄

3.jpg

●杭州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长彭保华   何影丹/摄

4.jpg

●特邀评论员俞柏鸿   何影丹/摄

5.jpg

●浙江财经大学教授杨雪峰   何影丹/摄

6.jpg

●江干区凯旋街道公管办主任王富强   何影丹/摄

  《杭州湾会客厅》第十三季——见“圾”行事:探索杭州新模式,2019年11月4日在位于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的杭商传媒演播厅成功录制。

  杭州电视台主持人杨莅与杭州市城市管理局(杭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彭保华、浙江财经大学教授杨雪峰、江干区凯旋街道公管办主任王富强以及特邀评论员俞柏鸿,聚焦当前垃圾分类的杭州做法,展开对话。

  《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早在2015年就开始出台实施,是副省级以上的城市中最早行动的,旨在改善城乡环境、保障公民健康、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今年8月15日,新修改的《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公布施行,杭州明确生活垃圾“四分法”,在加大行政处罚力度的同时,增加信用惩戒手段。

  ▲为什么要推进垃圾分类?

  彭保华认为,从大的方面来说,垃圾分类是人人参与的工作。经济社会的发展所带来的环保问题日益凸显。比如说水源、空气,这些公共资源与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环保问题需要我们每个人都来承担。

  彭保华以电影《流浪地球》为例进行反问,地球要流浪吗?地球需要拯救吗?地球有四十亿年的历史,经历过无数次剧变。而人类文明史不过数千年,人类需要拯救的不是地球,而是自己。

  彭保华认为,对杭州而言,现有对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视程度是史无前例的。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垃圾分类的主体不仅仅是政府,还应该让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上下一心共同发力,打响垃圾分类的攻坚战。

  俞柏鸿认为,垃圾分类是体现文明素养的需要,甚至是时尚生活的需要。垃圾分类并不难,难的是老百姓对于垃圾分类的主观意识。对于垃圾分类而言,更重要的是一种行为,这种行为只有固化、长期化,才能成为一种习惯。杭州的垃圾分类不是一蹴而就的运动式的,更多的是宣传引导,来促进市民形成这种习惯,这一点真的做得非常好。

  ▲垃圾分类的杭州特色做法是什么?

  立足杭州的实际情况,杨雪峰认为,杭州垃圾分类有别于其他城市。首先是人性化,把垃圾分类看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地制宜地推进工作。杭州很早就提出创建“国内最清洁城市”的发展目标,而垃圾分类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在政策具体落地中,杭州有许多创造性的“本土经验”。比如许多小区推行的“三方制”,社区、物业、业主委多方行动共同促进垃圾分类落到实处。拱墅区最近提出了“绿净零”的垃圾分类新举措,强化源头分类管理,努力实现垃圾“零增长”的目标。第一减数量,第二减重量,通过“挤水”分离垃圾水分,降低垃圾后端焚烧处理的成本。

  据此,杨雪峰总结杭州当前垃圾分类工作最突出的两点:一是人性化,二是创新。从学术的角度而言,他提出两个概念:消费者责任和生产者责任。对于消费者而言,每个人产生的垃圾就是一种对于环境的负外部性,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核心是使行为主体造成的社会成本内部化。对于生产者责任延伸,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垃圾要进行回收,也可以委托第三方进行回收,这在德国被称作“双元回收系统”(DSD)。可以借鉴吸取国外垃圾分类的先进经验,结合各地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垃圾分类实施策略。

  接着,王富强介绍了江干区实施垃圾分类的特色做法——“桶长制”,其核心要义是落实责任,落实社区的责任,落实小区物业的责任,落实每户人家“小桶长”的责任。新修改的条例实施以后,江干区着眼垃圾分类的设施方面,对垃圾房进行提升改造,做得更加细化。通透式的垃圾房里,专门设置便民的有害垃圾投放口以及能够及时清洗的水龙头。每天会有专人落实清洁人员的打扫状况,社工也会定期查看、记录垃圾分类的落实情况。

  ▲垃圾分类的杭州模式是什么?

  彭保华认为,垃圾分类的杭州模式并不是空想出来的,而是在杭州近十几年来城市环境治理中逐渐总结和提炼出来的。这一模式有几大体系,首先是法律法规层面,目前一共制定出32条具体的规章、条例;其次是教育体系的完善,各项宣传材料发放到校园里面,对不同层级的人员进行有关垃圾分类的环保教育;此外,杭州还建立了一套细致入微的分类体系,涵盖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等,并且随着新技术、新产品的投入,这一分类体系还将不断完善;最后是关于垃圾分类落地实施的评价体系,赏罚分明。对于乱丢垃圾、丢错垃圾的个人及单位,对管理不力的物业、居委会、村委会等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对垃圾混运的责任方都要进行罚款追责。有罚也有赏,据悉,2019年底杭州将评选出垃圾分类实施状况良好的10个街道,每个街道奖励100万元,另评选出100个小区,每个小区奖励10万元。惩罚和奖赏只是手段,旨在宣传垃圾分类的文明新风尚,培育良好的素质习惯,共建美丽的人居环境。

  随着杭州智慧城市的不断推进,在着力打造数字经济第一城的背景下,杭州在垃圾分类方面也将变得更加智慧。据彭保华介绍,当前杭州市不仅有“垃圾分类指南”小程序,还建立了一个垃圾分类数字化的平台,利用大数据进行实时监测,积极融入杭州数字城市建设中去。

  对于市民比较关心的撤桶入室问题,彭保华也给出了回复。他指出,撤桶入室从2016年就开始实行,主要目标群体是沿街店面的商户而非街上行人。三年以来,这项举措是在逐步推进的,商家也予以了理解与配合。

  打造美丽杭城,争做文明有礼杭州人。在杭州,垃圾分类不仅是一种社会共识,更是落到实处的环保实践。全民总动员,一个更加整洁有序的杭城正向我们款款走来。

  《杭州湾会客厅》既是电视节目,又是政界、学界、媒体界、企业界四界联动、学习交流、资源整合的平台。节目每月录制一次,录制时,在国内知名网络视频直播平台同步直播;成片后,将在杭州电视台生活频道黄金时间播出。

  《杭州湾会客厅》由杭州文广集团、杭州市工商联、杭商传媒主办,杭州生活频道、杭商杂志编辑部承办,达利国际、湘湖金融小镇、华醒少年、衣邦人特别协办,萧山女企联、品融集团、和康医疗集团、炬荣集团、中广股份、明视康眼科、元弘投资、尚哲投资、宽塘文化、域农科技、乾球环境、通策宝群协办。